跨媒体新闻编辑部:欧洲的融媒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洲论文,编辑部论文,跨媒体论文,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欧洲的跨媒体新闻编辑部实验
纵观欧美新闻界的实际情况,跨媒体新闻编辑部的运作目前尚不甚普遍,仍带有探索和实验性质。以现有效果和经验而言,跨媒体新闻编辑部主要特征是基于数字化多媒体平台的新闻采编工作的合并与兼容,其成败与否直接受到媒介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技术力量改变着媒介的现有特征。
欧洲传媒的跨媒体新闻编辑部实践,除技术层面上的创新,最值得重视的是编辑部布局结构的重组。进入新世纪以来,欧洲媒体新闻编辑部通常都采取开放式纵向水平展开的结构(如图1),编辑们在一个没有区隔的办公空间编发新闻,这种格局最大的优点是团队意识得以彰显,工作氛围较有人情味,而不足则在于格局的纵向延伸过大,位于编辑部两端的编辑记者间交流相对不易。
图1 当代欧洲媒体新闻编辑部传统格局
鉴于新闻编辑部传统格局模式的缺陷,欧洲跨媒体新闻编辑部的建构充分汲取组织管理学成果,最大限度协调新闻采编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整合型新闻编辑部(Integrated Newsroom)理念(图2),这种全新的编辑部格局不仅能接受来自通讯社的电讯稿、记者采访稿、博客及跟帖等不同信息源所传递的突发新闻、国际新闻、国内新闻、或政治、财经、体育、文化、艺术、时尚等不同领域的专题性新闻,以及新闻评论、新闻分析、新闻调查等内容,而且还可通过围绕超级指挥台(super desk)而展开的编务流程,在策划新闻报道选题、指派采编任务、协调物流支持的同时,组织文字、音视频、在线、手机等媒介内容的编发,从宏观上调控整个编辑部的运作,既而调动视频、音频、版式、设计、图片处理、编版等服务板块,最终完成从信息进入到编辑业务作业,再到成品产出与分配的流程。
图2 欧洲全新整合型新闻编辑部流程
欧洲媒体进行跨媒体新闻编辑部的创新实验中,一方面,将不同媒介(报纸、音频、视频、在线、手机等)整合在一个编辑部大厅内,实现新闻采编的双向互动配合;另一方面,强调突出位于编辑部核心的超级指挥台的作用,刻意营造其向心力,使其随时协调各种媒介间的工作,从而保证从宏观到微观来指挥新闻从搜索、挖掘、采集、合成到分配的完整流程。(图3)在全新整合型格局中,既有被称为“雷达”的观测平台,也有最终产品展示(分别见图3中⑤和(12)的位置),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编辑的办公桌上都配置了双屏工作电脑,不仅为每人实时进行视频剪辑或编版提供技术可能性,而且还为大家随时了解同事们的工作进程提供便利,以确保跨媒体新闻编辑部内的协同效应(synergy)。
图3 全新整合型新闻编辑部格局
欧洲跨媒体新闻编辑部这种以超级指挥台为核心的放射型格局,颇似车轮,因此被称之为“轮心与轮辐型”(The hub and spokes newsroom)编辑部。(见图4和图5)
图4 葡萄牙SOJORMEDIA集团跨媒体编部的效果图。
图5 英国《每日电讯报》跨媒体编辑部。
然而,这一格局虽比开放型传统格局更有效率,但已有专家学者对此提出质疑,理由是“轮心与轮辐型”新闻编辑部格局,表面看来比区隔成笼子般的办公空间更具有一些人情味,在管理上也的确高效,但事实上这或许是建立在高度限制人身自由和压抑人性基础之上的,因为它与英国著名法学家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在1785年提出的圆形监狱监管模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见图6)。圆形监狱由一个中央监视塔楼和四周环形的囚室组成,如此格局使得一个监视者就可以监视所有囚犯,而囚犯却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受到监视,因此不敢轻举妄动。圆形监狱的成功在于囚犯从心理上感觉到始终处在被监视的状态,因而,时刻迫使自己循规蹈矩,边沁设计的监狱格局被公认是高效管理典范。然而,新闻编辑部毕竟不同于监狱,效率并非新闻采编机构的唯一价值取向。
图6 边沁设计的圆形监狱图
于是,欧洲传媒业界开始反思当代新闻编辑部传统格局和“轮心与轮辐型”格局的长处与不足,并尝试二者的结合(图7),创新出跨媒体新闻编辑部的另一种变体——“轴心无轮辐型”(The hub without spokes newsroom)格局。例如,英国《诺丁汉日报》在这一格局(图8)的新闻编辑部实践中,就取得了不少可贵经验,虽然作为核心的超级指挥台依然处于轮心地位(图8中红色部分),但不同的是轮心周边不再呈轮辐放射状,而是博采当代传媒新闻编辑部开放式格局和“轮心与轮辐型”格局之长,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图8中紧邻着轮心的浅紫色部分为跨媒体编辑区域,图右侧深紫色部分是负责体育新闻的区域,浅蓝色是行政区域,黄色部分负责图像采编,绿色部分是新闻制作区域,图左侧的深蓝色部分是财经及其他领域的新闻处理。
欧洲跨媒体编辑部实践的核心概念
若对欧洲全新跨媒体新闻编辑部理念的实验略作分析的话,不难发现个中包含的几个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之一:建构合作伙伴关系
跨媒体新闻编辑部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天候新闻编辑部(The 24/7 newsroom),它所改变的首先是新闻制作理念:实现从传统新闻采编模式到新闻叙事形式的创新,而且更对新闻采编流程产生颠覆性影响。然而,必须清醒意识到,虽然跨媒体新闻编辑部实验在很大程度上依托,甚或依赖于数字技术的支持,但在具体运作上,采编人员间合作与协同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证。因此,建构彼此间合作伙伴关系实为跨媒体新闻编辑部的首要任务。没有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就不能奢望协同效应的产生。
核心概念之二:审稿融入采编流程
跨媒体新闻编辑部理念中,全新采编流程集新闻搜索、新闻监督与报道选题策划于一体,整合印刷、视听、数字等各种媒介的特性,利用模块带动制作,通过标题实现内容分享,从而朝向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报道。整个流程中,主编、总编的宏观指挥和审稿把关环节的重心下沉,成为跨媒体编辑部的核心(轮心)——超级指挥台(如图2和图3之④所示)是成功的秘诀。由原先各部门主编和值班副总编辑组成的超级指挥台,既可彼此讨论新闻的处理,又可随时与跨媒体编辑部各环节直接沟通,协调和掌控报道的进度、广度和深度。
核心概念之三:重构新闻报道范式
欧洲跨媒体新闻编辑部实验彻底解构了传统新闻报道范式,无论日常工作流(The new daily workflow),或是新闻叙事形式(New storytelling),都有全新范式:以往,报纸、电台或电视台的新闻制作都依循一条传统曲线,即编辑部工作的紧张程度依据每天的截稿时间,随着截稿时间的临近,工作节奏逐渐加快,然后迅速放慢,到了截稿临界点便会趋零(图9),呈抛物线状。而今,跨媒体编辑部由于在线新闻制作随时编发、随时截稿的特性,传统工作流曲线被改写,每天的工作节奏呈波浪形展开;与此同时,新闻报道传统的单一叙事形式(至多是文字加图片)也演变成有阅听人参与的多元叙事形式,既有文字,也有图片,还有音视频,既有专业记者的报道,也有公民记者提供的消息,例如,西班牙《国家报》的跨媒体编辑部产品(图11)。
图9 传统的日常工作流
图10 全新的日常工作流
图11 西班牙《国家报》(EI Pais)的叙事形式
核心概念之四:契合新闻分享理念
基于作为阅听人和报道员双重身份的公民以及政治人物、权力部门和公私企业等行为主体的日益介入,传媒话语权力圈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新闻传播过程已变成新闻分享过程,自上而下的信息流向,变成双向新闻对话(一如《We Media》一书的作者丹·吉摩尔所言:“新闻不再是阅读,而成为对话”),传播受者从被告知新闻的身份过渡到主动找寻新闻的消费者身份,分众化现实更是对跨媒体编辑部提出了新闻产品个性化要求。重视参与,尊重用户,分享新闻,已是媒体生存充要条件,因为用户不仅参与报道,而且还对专业报道评头品足(图12),所以跨媒体编辑部与用户的互动格外重要。
图12 西班牙《国家报》跨媒体编辑部重视与用户的互动
不可或缺的理念与前提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跨媒体新闻编辑部运作不可或缺的理念与前提是媒介融合。这首先因为随着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技术(IT)朝向包括卫星、数字和网络技术等在内的、突飞猛进的信息与传播技术(ICT,即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乃至日新月异的NICT(New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与传播新技术)的过渡,以及这些技术在传统媒介领域里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尤其是信息与传播新技术在媒介内容制作、播出分配、传输及接收等各核心环节的广泛运用,给世界各国新闻报道带来革命性变化,不同形态媒介间共同采集和分享新闻事实非但成为可能,而且传统媒介界限亦逐渐模糊,伴随着不断涌现的跨媒体形式,媒介实现不同功能的技术可能性不断增加。例如,欧洲发达国家在“三网融合”大获成功的基础上,又率先启动“四网融合”(即在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之外,又增加了移动通信网)。以往分别提供文字、音频和视频等信息的传统媒介,如今不仅可提供信息多元服务,而且信息传递途径亦由单向变为交互传播。媒介终端技术可能性问题被逐一解决,在这种语境中,媒介提供服务的想象或可无限延伸,传媒产业的发展空间及市场潜力也因之增长。
其次,跨媒体新闻编辑部与媒介融合的市场动力因素完全契合,社会转型引发社会阶层“碎片化”,又导致各阶层内部社会利益和经济诉求的分化,在传媒领域,大众时代逐渐过渡到分众时代,传统受众概念逐渐被阅听人概念取代,其本质正是从免费、单向被动接收到个性化主动选择(甚或愿意付费)的变革,原先点对面的传播方式已无法满足成为用户的媒介消费者的多元需求。相对于媒体而言,作为内容消费者的用户,非但通过不同平台的充分互动(西班牙《国家报》的经验表明,互动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向用户提供新闻分享的可能性、方便用户向媒体上传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素材,支付用户提供新闻的费用、将提供新闻的用户纳入媒体的“公民记者”行列等),要求为其量身订制资讯或娱乐服务,从而实现点对点的传播,并且还积极参与到内容生产中来,用户生成内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理念和用户创造市场(UGM,User Generated Market)理念反过来作用于媒体。跨媒体编辑部在新闻制作与分配方面的超强能力无疑可回应用户和生产带来的新挑战。
何况,较之媒介融合,跨媒体新闻编辑部的发展空间更大,因为媒介融合能否实现或发展,在于其产业动因,政府规制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所在,而跨媒体新闻编辑部作业毕竟属于传媒组织内部业务重组,大都是操作层面的整合,如传播科技、组织结构、新闻采编技能及叙事形式等的整合,追求的是媒介互利互依的共生共荣关系(symbiosis),因而无需像媒介所有权融合那样,受到政府产业规制的掣肘。
目前,从欧洲传媒相关实验的经验看来,跨媒体新闻编辑部言之易,行之难,不仅因为目前可借鉴的成功经验甚少,而且还难在对采编人才要求甚高:跨媒体新闻编辑部能够胜任者,多应为复合型通才,媒体和从业人员都必须面对严峻挑战,而这些难题的解决需要一定时间。
感谢全球主编协会(Global Editors Network)主席贝特朗·佩克里(Bertrand Pequerie)对本文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