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 妙笔生花论文_杨长春

学以致用 妙笔生花论文_杨长春

——语文教学与写作点滴谈

杨长春 山东省青州市五里学校 262521

提及语文教学不能不谈到写作。因为“百川归大海”。语文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写作,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语文教学的成败。语文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作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张志公老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是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的确如此,谈到作文,教师常常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讲得是口干舌燥,学生则是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听得是昏昏欲睡。那么如何去破解这一难题,走出写作困境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那就是随时捕捉语文教科书中的亮点,以此为参照,及时强化训练。归根结底,是向课文学习,学以致用。

一、学材料选取

材料的选取是作文的第一步。以莫怀戚的散文《散步》为例,作者选取的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个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体现了温馨的亲情。一家四口三代人散步时产生了矛盾,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既是儿子又是爸爸的我该怎么办呢?有些左右为难,后来还是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接下来是“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矛盾分歧解决了,终归于和谐。一家人散步,多么平常而又平常的事情,然而却很好的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孝敬”与“慈爱”。

学以致用。我让学生以《变化》为题作文。有的同学这样写道“过去我妈买菜,专挑便宜的买。现在什么菜好买什么,贵点没关系。前几年爸爸外出打工,骑个破烂摩托车,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冬天回到家,人都冻僵了。现在买上了轿车,外出风刮不着,雨淋不着,更冻不着,高兴时还哼上几句,好惬意。看着爸妈高兴的样子,我心里也乐开了花。”学生的作文从身边事写起,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一个小小的家庭的变化折射出我们祖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二、学语言锤炼

“一字生辉”,“着一字而境界全出”,这一字何等重要!“吟稳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这一字得来又是何等不易!教学中,遇到这样的字,我注意重锤猛敲,让学生用心去体味这些字的妙处所在。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把春风写活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布衾多年冷似铁”,一个“铁”字不仅表现了被子的凉与硬,还从颜色上表现了被子因多年不能更换而变得灰黑的特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引出了一段佳话。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一个“踱”字活画出了“长衫客”的养尊处优,悠闲自得的神态。另外,“便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脸上笼了一层灰色”中的“笼”等字,都是其他字所不能替代的,都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匠心。这些字就是文章中的闪光点,我引导学生慢慢咀嚼,细心品味。为我所用,打造自己作文中的亮点。

仿照名篇语言形式进行写作,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大家知道刘禹锡《陋室铭》是千古名篇,文章托物言志,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反复诵读,用心品味,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但我觉得这么做似乎还有些不够,我让学生进行铭文仿作,结果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请看学生写的《好班铭》:人不在多,团结则赢;分不在高,勤奋就成。看我二班,个个精神。四楼清净地,三载好光阴。学生争上进,老师特认真。可以打篮球,玩游戏。有书声之悦耳,无俗念之烦心。良材承大厦,我班数第一。老师曰:美哉二班!再看这篇夸赞同桌的《同桌铭》:分不在高,认真则行;事不在难,自信则成。斯是同桌,持之以恒。难题不退缩,做完定检查。不懂虚心问,错题认真改。即使不会做,不抄袭。下课铃不乱耳,嬉闹声不吸引。上课专心听,作业认真做。我赞曰:定能成功。

学以致用,“旧瓶装新酒”又有何妨?从学生的仿写,我看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我感到了学生写作时的心情的愉悦和快乐。

三、学过渡衔接

众所周知,一部机器有着许多的大大小小的零部件,想要让机器正常运转起来,就要把大小零件连接起来。一篇好的文章,就如同一部运转正常的机器,其层次段落之间需要运用一些句段把它们有机的连接起来。这些句段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否则,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重视段落间的自然过渡。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下片之间的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由上片的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自然过渡到下片的纵观历史人物,抒发诗人的远大抱负。设想一下,如果缺少这些自然过渡的句段,文气就会中断,文章就会逊色很多。

好的过渡的句段,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纽带,是桥梁,是不可或缺的。

对此,我要求学生在写作中重视过渡句段的运用,同样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向课文学习材料的选取,学习语言的锤炼,学习过渡衔接的自然,方法是得当的,路子是对头的。因为学生乐于接受,写作水平会更大限度地得以提高。

论文作者:杨长春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  ;  ;  ;  ;  ;  ;  ;  

学以致用 妙笔生花论文_杨长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