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兰 陈德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环乳晕切口同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癌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共9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为45例),分别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环乳晕切口进行治疗,从患者满意度、切口愈合状况、乳房对称性、并发症等方面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在患者满意度、乳房对称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切口甲级愈合率、后期随访复发率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乳晕切口对乳腺纤维癌患者有很好的疗效,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保证双侧乳房的对称性,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环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放射状切口;疗效对比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223-02
作为临床常见乳房良性肿瘤疾病,乳腺纤维癌发病群体广泛,主要为青春期后女性,单发居多,但也存在一定双发的几率。近年来,传统的放射状切口治疗方法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环乳晕切口手术疗法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在医学治疗中占据着极高的地位[1]。本研究应用环乳晕切口手术疗法对45例乳腺纤维癌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2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共9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范围为18~37岁,平均年龄范围为(25.6±2.8)岁,患者肿块直径大小范围为0.7~4.0cm,手术治疗前依次对患者进行细针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乳腺超声及全身体格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纤维瘤诊断标准。随机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肿块直径大小、位置等方面无较大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对患者进行乳腺肿块定位监测,使患者保持仰卧状态,进行局部麻醉处理。通过传统放射状切口对对照组患者乳头周围进行肿块切除,术后对创面进行有效的止血,并进行皮下组织、腺体的缝合(3-0可吸收线)和皮内缝合(5-0可吸收线),应用加压包扎法对手术切口进行处理,完成手术后将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2]。
而治疗组则采用环乳晕切口,顺着乳晕边缘,利用弧形切口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依据大乳管的走向进行剥离,最终分离乳房表面皮肤和腺体,明确患者肿块的具体位置和大小,做好组织分离工作后即可切除肿瘤,术后处理工作同对照组相一致。
1.3 观察指标
从患者满意度、切口愈合状况、乳房对称性、并发症和复发几率等方面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用x2检验组间统计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在患者满意度、乳房对称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对比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后期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大部分均无复发现象,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结果详见表。
表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结果n(%)
注释:*表示同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3.讨论
目前医学尚未明确引发乳腺纤维腺瘤的具体原因,但可以确定女性雌性激素是一个主要的致病因素。传统的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方式虽然治疗效果良好,但也存在手术切口愈合状况不佳的问题,无法满足患者对乳房美观的需求。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人数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面对患者的治疗要求,必须要对传统手术切口疗法进行创新,环乳晕切口的研制顺利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3]。环乳晕切口手术疗法借助乳晕区的特征,不仅保证视野的开阔性,将乳房肿瘤彻底的暴露出来,切除效果高,还能保证双侧乳房的对称性,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环乳晕切口手术方式对乳腺纤维癌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放射状切口,具有明显的优势,提高了手术切口的平整性,不会再愈合后出现较大的疤痕,减少了创伤范围,提高患者满意度,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应得到普遍推广。
【参考文献】
[1] 蓝林.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3):406-407.
[2] 陆玉琴,宋勇罡,孙爱军. 环乳晕切口在乳腺良性肿物切除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2011,20 (10):1154-1155.
[3] 黄进军,地力木拉提?艾斯木,马少林,等.乳腺良性疾病采用乳晕外周切口美容效果的初步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8, 17(1): 15-18.
论文作者:王青兰,陈德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9
标签:切口论文; 患者论文; 乳腺论文; 疗效论文; 手术论文; 乳房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