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感恩是一种意识或行为,人们接受别人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并在心中给予一种认可,初中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应将“教学”与“教育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感恩和责任感。特别是初中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感恩教育培养初中生的感恩之心,唤醒他们真心,善良,美丽的心灵 并教导他们学会爱, 加强初中生的感恩,敬业,责任意识,努力培养道德和才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使青年有勇气承担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关键词:感恩教育;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课;现状调查;教育对策
通过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学生的爱情,让学生懂得爱,学会爱,只有他们知道什么是爱,才能从内心深处接受感恩教育,理解为什么人们应该心存感激。初中生实施感恩教育,教会他们了解爱情,了解善良的基础,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使他们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 从而成为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自觉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感恩教育,初中学生明白,他人的所有帮助,爱和善意都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接受这些帮助,并用行动去感谢。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感恩教育的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初中生感恩教育实施现状,在调查过程中总结初中实施感恩教育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加强 初中生感恩教育策略, 从而为初中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和依据。2017年10月1日至2017年10月30日,对一个城市中学7年级,8年级和9年级的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调查, 向每个年级的100名学生发放了300份问卷,收集了3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问卷中共设置了23个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多项选择题。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1月10日期间,对某市某五所中学的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内容是关于目前初中感恩教育的实施情况。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的学生对感恩有不同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感恩的理解变得更深,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也逐渐增强,慢慢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自觉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存在的价值,思考自己的责任。通过与他们的定期交流,联系发现初中生对感恩节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感恩的含义缺乏深刻的认识,对于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他们更有可能感激他们,而不是那些不了解他们正在做什么,或者不为自己做什么,并且不太感激什么的人,他们应该这样做,无需感激,例如,从关心社会,国家的支持,自然的恩赐等等。 另一个特点是,虽然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对感恩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但他们无法在实践中付诸行动,尤其是那些在富裕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人,此外,大多数孩子现在只是孩子,他们从小就被父母宠坏了, 他们从小就不缺任何东西,他们的父母尽力满足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习惯了他们必须吃饭,穿衣和伸手去拿的日子, 变得忘恩负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施行感恩教育的对策
2.1建立感恩教育的目标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理论知识的教学受到了太多的关注,忽视了学生道德修养的教育,新课程改革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及学生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的三维目标,挖掘感恩教育的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品德创造有利环境。首先是知识的目标:让学生了解父母,老师,同学,国家和自然的善意,了解家庭,学校,社区的每个成员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汗水,帮助,实现我们不能没有父母,老师和社会所有人的生活。接下来是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向家长老师学习,以及帮助,关心自己的心,表示感谢, 然后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的爱,教师的爱,友谊的感受,了解社会和国家给他们带来的温暖,认识到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它是每个人的基本修养和道德标准,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健康的心态,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2组织感恩教学实践活动
对于初中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仅要从教科书中获得,还要从实践中获得, 让学生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验感恩,使感恩内化到学生的信仰中,演变成与他人打交道的原则,感恩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感恩意识的培养来促进感恩,让学生参加感恩节练习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感恩能力,回报能力。感恩练习有多种形式,例如在准备过程中,辩论过程中或辩论后举行以“感恩”为主题的辩论比赛,以便学生加深对感恩的理解,加强你的感恩之情,或者创建角色体验活动,如“以家庭为主题”,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体验父母节,购买食物,做饭,打扫卫生,融资,照顾老人等等; 通过这种活动让学生感到父母不容易,了解父母养成自己的艰辛,从而激发学生的爱情,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欣赏意识,或让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促进感恩行为。
3 结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塑造各种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将影响学生的生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感恩教育的实施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刘济良.学校德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王荣德.现代德育论[M].浙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论文作者:李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初中生论文; 学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自己的论文; 初中论文; 父母论文; 法治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