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新要求论文_胡志华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新要求论文_胡志华

胡志华 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镇中心学校 247200

【摘要】我国是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国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发展中,人们对道德的要求和对法治的建设一直没有停歇过,并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体系中,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始终是教学的重点环节,尤其是在当前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情况下,为了坚持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原则,必须从小学基础阶段抓起。所以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成为当前小学教学工作的重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新要求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20-01

大家都说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因此小学教材的编写也进行了及时的转变,将原有的《品德与生活》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今后小学教师应当在对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方面加大教学力度,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以适应社会发展、教育发展、教学发展的新要求。

一、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因为新教材由原来的《品德与生活》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可见我们的教学重点也应当进行及时的转移,不能再将教学目标放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而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对学生的法律法规制度的教育,让学生明确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教师还应当对新教材进行不断的探究和分析,寻找道德、法治与学习、生活之间的切入点,并从这些切入点入手开展教学活动,强化学生思想观念,规范学生的行为。

二、营造和谐、宽松、愉悦、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打破教师主宰整个课堂教学的局面,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活动的良好局面。因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可能小学生还不能彻底放开,还不能真正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全发挥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入研究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前提下,在充分研究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把握小学生已具备的一定知识水平积累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入教师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中来,进行自主学习,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共同提高,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丰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科学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

小学生的年龄偏小、身心发展不成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并且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这些都大大制约着教学的发展。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进入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缕春风。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说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逻辑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以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一种直观的了解,同时还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大教学容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学生视野,因此这种方式备受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青睐。

四、大力激发学生的广泛深入参与

我们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深入探究之后,不难发现教学内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需要学生进行参与的活动内容大大增加,需要教师进行系统讲解的内容则相应减少了许多。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鼓励学生同教师开展积极、广泛、深入的互动,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让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

教会学生学习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就会提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去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总体上难度系数要大一些,但是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并且参与到其中就能够对知识进行总结,也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针对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还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让学生能够跳出以前的漩涡。

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和开展校园活动。比如每周的升旗仪式、班队会、晨会等,学校组织每月的法制知识讲座,还可以开展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做到形式新颖,内容充实。要针对班级学生的情况,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召开不同的班会,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教育。我虽然没有达到丁老师的要求,但是我也会坚持每周准时开设,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感恩教育、遵纪守法、努力学习、实现理想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思想得以升华,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在人教版新《道德与法治》课程刚刚颁布实施的情况下,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的老师,一定要明确国家对学生培养理念的转变,明确培养目标的迁移,依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找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保持自身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的持续更新,以适应国家教育政策、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方面发展趋势,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本光,高淑璐,李光珠,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新要求[J].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2013(4):121-135.

[2]钱文龙.浅论新课改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6):50.

论文作者:胡志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新要求论文_胡志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