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中生数学探究性学习因素的调查与思考_探究性学习论文

对影响高中学生数学探究性学习因素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中学生论文,因素论文,探究性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国外的课程论专家施瓦布、萨其曼、卡普勒斯等对探究性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实践中给以积极的推行倡导.美国科学教育研究会《2061计划》强调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推出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甚至提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就是探究”.我国2000年启动的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将探究性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过去接受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参与者与指导者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因此,要在数学学习中适时、适当地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类似于数学学术研究的情境中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1].因此,笔者就影响探究性学习的因素展开了调查,并提出搞好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设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参照相关资料,重点研究:探究兴趣与意志、探究技能、学习效果、学习评价对探究性学习的影响,共设置了20个题目.探究兴趣与意志旨在调查学生对探究性学习喜欢的程度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探究技能旨在调查学生的合作能力、操作实验能力以及迁移能力.学习效果旨在调查学生对于探究性学习的收获.学习评价旨在调查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对探究性学习的影响.

      2.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连云港市某区高中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150份问卷,收回148份,回收率为98.67%,其中有效试卷为140份,有效率为94.59%,达到要求,可以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探究兴趣与意志分析(见表1)

      

      

      分析 (1)探究兴趣操作对探究兴趣的影响:大部分学生(105人,75%)喜欢做探究操作,89%的学生(125人)比较喜欢探究性学习,这说明通过操作进行探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问题情境对探究兴趣的影响:学生最喜欢具有新鲜感、富有思考性的问题(81人,58%);其次,学生较喜欢日常生活中的问题(54人,39%);而对于问题的难度,学生几乎不会在意.这说明创设新颖、实用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探究意志在探究学习中遇到困难,49%的学生(69人)会与老师同学讨论其原因,改进方案,29%的学生(41人)会反省自己的方案,重新探究.对于没做成功的实验,92%的学生(128人)不会轻易放弃,这说明学生有较强的克服困难的意志.

      2.探究技能分析(见表2)

      

      分析 (1)合作能力 小组讨论时,61%的学生(85人)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71%的学生(99人)能够在弄清理由的基础上决定采用谁的意见.这说明在讨论时,学生能够认真倾听发言,作出判断.53%的学生(87人)喜欢或较喜欢与人合作,40%的学生(56人)喜欢独立完成,这说明学生基本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但态度有极大的差异,接近一半的学生不喜欢合作.

      (2)探究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方面:90%的学生(126人)能独立探究操作,说明学生的操作能力较强.思考能力方面:60%的学生能边操作边思考.利用资源方面:72%的学生(101人)能利用身边的资源,76%的学生(107人)认为找不到需要的模型或工具不太会影响学习,这说明学生能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操作能力较强.

      (3)迁移能力 大部分学生(131人,94%)有时或根本不能制定出方案,只有很少的学生(9人,6%)能制定合适的探究方案,这说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不强.

      3.学习效果分析(见表3)

      

      分析 调查结果得知:55%的学生(77人)认为探究性学习对能力提高有帮助.34%的学生(48人)认为最大的收获是训练了思维能力,28%的学生(40人)认为可以应付考试,21%的学生(30人)认为学到了科学方法,18%的学生(22人)认为学到了科学知识.这说明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不同方面得到了提高,但也存在部分问题,学生把“应付考试”作为学习的动机,这样一种功利性的选择使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没有根本上的需求,会影响探究性学习的效果.

      4.学习评价分析(见表4)

      分析 调查结果得知:91%的学生(128人)认为,探究结束后,老师用适当的方法指出自己的优缺点是必要的.71%的学生(99人)认为建立学习档案会促进学习.这说明,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对于探究性学习都是很重要的.

      

      四、问题及对策

      纵观以上四种因素的分析,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意志、探究技能、学习效果、学习评价都是基本令人满意的.但也存在不足,主要分四个方面:

      (1)对于学习效果的研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学习动机对数学探究性学习有着显著的影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会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因而会降低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使学生产生学习某种知识的需要;其次,在教学中,应使学生对学习目标及活动价值有所认识,通过对目标的清醒认识来提高学生的内驱力,对于目标的设置应注意:①应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并且让学生参与;②清晰明确;③稍高于先前已获得的水平;再次,对于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应以激励性为主,激发学生的上进心[2].

      (2)对于探究技能的分析发现,部分学生不喜欢合作,在学习中,他们更热衷于一个人“闭门造车”,这样的话,无论是学习成绩好还是不好的学生,对于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不利的.每个人的智力都有强项和弱项,学生在为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性学习中,自己不可能独立完成,需要与人合作,各自从个人的角度提出对问题的理解,一起讨论出探究的办法[3];通过合作交流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个人的理解和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丰富自己的探究成果.老师在组织学生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和性格差异等因素,来分配学生的探究任务,确定小组成员;另外,老师在分组时,也要从学生整体和谐发展考虑,尽量让班级的所有同学之间都有机会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兴趣.

      (3)对于迁移能力的调查发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不强,可能是由于知识经验水平有限.对于刚开始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是否能够设计出有很大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实验计划和方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否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学习制定计划,去经历科学研究的这一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很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巧妙利用联想、想象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通过变式训练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重视概念教学,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自然升华;深挖教材中的综合知识点,创设跨学科的综合题加强学科渗透,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4].

      (4)对于学习评价的调查分析发现,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是很重要的.任何人只有真正认识自己的成长、进步和差距时,才能从内心深处激起进一步探究学习的热情和愿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适时、适当地给予学生评价,对于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已不满足于传统的纸笔测验,喜欢多种评价方法.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可以使用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纸笔测验评价等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学生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活动表现可以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纸笔测验评价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定性报告与等级记分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要组织、引导其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过程中要给学生较多的时间、空间,要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发言、害怕困难、害怕失败的心理,不断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要在探究活动中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平等、合作的关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学生的探究合作者、指导者;要充分肯定和赞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表现的探究热情、探究行为和探究结论.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希望能为更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参考.

      【编辑手记】本文从学生的视角分析了影响探究性学习的因素,这也是一个比较有新意的研究方向.从文中的数据来看,学生对于探究教学的兴趣较高,但是,还缺乏探究的能力,如在“能否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制定计划时,你能想出合适的方案吗?”等问题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有时”这个较为保守的回答.另外,对于是否喜欢合作探究的问题,学生也产生了较大分歧.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不能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是因为害怕发言,还是数学表达能力不强,抑或是探究的问题设置不切合学生的水平?为什么不喜欢合作探究,仅仅是因为缺乏合作的兴趣,还是早已成竹在胸不屑于合作探究,抑或是毫无头绪不敢参与讨论?这些都需要深入的分析.

标签:;  ;  

影响高中生数学探究性学习因素的调查与思考_探究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