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境质量论文,中国经济增长论文,实证研究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1978年至2008年间,我国年均GDP增长达到9.8%,远远超出世界平均发展水平,但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一问题可以从2000-2006年间我国GDP与各类污染物排放情况中得以反映(图1)。
从上图可以看出,除工业烟尘的排放量在2006年略有下降外,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废水均随GDP的增长而逐年增长,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对于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Grossman和Krueger(1991)根据经验数据最早提出污染与收入之间具有倒“U”型关系,即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经济增长、人均收入的提高将会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一旦经济发展超越某一临界值点,人均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反而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受这一观点启发,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展开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目前有关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经验研究尚未取得一致的结论。本文采用1991-2006年全国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选用污染物排放强度与人均GDP、城市化率、第二产业比重以及人口密度进行拟合。由于各省的经济发展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别,单纯的污染物排放量不具有可比性,本文选用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指标,使分析结果更具科学性。
二、实证检验
(一)模型及其设定
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大多采用以环境质量数据为因变量,人均收入为自变量的简化式模型。为了利用我国的数据验证环境库兹涅茨假说,本文设定环境污染指标为因变量,人均GDP数据为自变量,采用二次简化式模型,模型中除了自变量人均GDP之外,还设置了城市化率、第二产业比重以及人口密度等指标,分别用来考察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变迁以及人口规模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二次简化式模型设定如下:
图1 我国2000-2006年GDP及三类污染物排放走势图
注:图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工业烟尘单位为万吨,工业废水单位为亿吨。
数据来源:2001-2007年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描述
为统一口径,文章中的数据全部来自《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汇编》中不全的数据,从《中国统计年鉴》(1992-2007)、各省市历年的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04-2007)得到。由于西藏能源数据不全以及河北省的城镇人口数据不全,重庆市1997年之前的数据不全,所以最终用来进行实证分析的样本为1991-2006年间全国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注:1997年之前四川的数据包含重庆市数据,1997年之后四川的数据不包含重庆市数据)。本文所使用的指标主要有:人均GDP(单位:万元/人);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工业粉尘、工业废水排放强度(单位均为万吨/万元GDP);能源强度(单位:万吨标准煤/万元GDP);城市化率;第二产业比重;人口密度(单位:人/平方公里)。
在实证分析中,本文采用取自然对数后的变量进行分析,各变量分别记为:LNRJGDP、LNSO[,2]、LNYANCHEN、LNFENCHEN、LNFEISHUI、LNENERGY、LNCITYR、LNINDUSTR、LNPOP。
(三)模型检验及实证结果
本文使用STATA10.0软件进行假设检验和模型回归估计。在采用面板数据拟合EKC模型时,容易产生异方差问题。为消除模型的异方差性,本文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表1):
从表1所示的F检验和Hausman检验可知,在95%置信水平下,在分析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工业粉尘排放强度、能源强度与人均GDP的关系时,模型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而在分析工业烟尘和工业废水排放强度与人均GDP的关系时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整个计量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1.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与人均GDP等因素的关系
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与人均GDP、城市化率、第二产业比重以及人口密度等四因素的回归结果如下式:
从中可以看出,只有人均GDP的一次项和第二产业比重在95%的置信水平下能显著地通过检验,表明人均GDP和第二产业比重对二氧化硫的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影响。人均GDP增加一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将减少0.6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增加一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将增加1.44个百分点。
从统计意义上看,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与人均GDP之间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只存在一种负的线性关系。
2.工业烟尘排放强度与人均GDP等因素的关系
根据F检验和Hausman检验结果,对工业烟尘排放强度和人均GDP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回归结果如下:
LnYANCHEN=13.532+0.858LnRJGDP
(0.000)(0.021)
上式表明工业烟尘排放强度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关系,进一步计算该曲线转折点可以得到临界值为:29.910元/人。这说明我国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出现了转折点,而本文选取的样本省份的人均GDP都已超过这一转折点,工业烟尘排放强度与人均GDP的关系处于下降趋势(如图3所示)。与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类似,第二产业比重对工业烟尘排放强度有重要影响,工业烟尘排放强度会随之增加而增加。另外,人口密度与工业烟尘排放强度的拟合也非常显著,工业烟尘排放强度随人口密度增加而减少。
3.工业粉尘排放强度与人均GDP
根据F检验和Hausman检验结果,对工业粉尘和人均GDP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回归结果如下:
由上式可以看出工业粉尘排放强度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如图4所示),计算转折点为:608.2848元/人。与工业烟尘类似,对于工业粉尘来说,本文选取的各省人均GDP也已经超过该转折点,处于曲线的下降区域,即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工业粉尘排放强度会逐渐下降。同时,第二产业比重对工业粉尘排放强度也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工业粉尘排放强度会随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而增加。
4.工业废水排放强度与人均GDP
根据F检验和Hausman检验结果,对工业废水排放强度与人均GDP的关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回归结果如下
由回归结果可知,工业废水排放强度与人均GDP之间存在一个正“U”型的关系(如图5所示),说明工业废水排放强度随人均GDP的增加,先呈下降趋势,达到某一转折点后会随人均GDP的增加而增加。计算转折点为:7107918元/人。纵观所选全部样本省份,目前我国无一省份的人均GDP值达到该转折点的值。因此,对于工业废水而言我国尚未越过拐点,现在处于下降的区域。此外,第二产业比重对工业废水排放强度有显著影响,工业废水排放强度随着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而增长。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1.工业烟尘排放强度和工业粉尘排放强度与人均GDP拟合的曲线呈倒“U”型,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和工业废水排放强度与人均GDP拟合的曲线分别是线性和正“U”型。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本文认为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首先是由于环境EKC的假设是相对的,政治文化环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都会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代的差别;其次,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方法、以及指标的选择、指标的定义和样本数据选择的差别也是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图2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与人均GOP的回归曲线及其散点图
注:1.图中实线是根据回归结果进行描点画图的结果,虚线是根据回归方程得出的趋势线(下同)。2.图中两条垂线是所有样本中实际人均GDP最大值和最小值取对数后的值所对应的取对数后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3.散点图是根据全部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与人均GDP的样本数据画出的,可以看出与回归结果的趋势是一致的(下同)。
2.从计量结果中可以知道,第二产业比重无一例外地对四种污染物排放强度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并且是正的影响。
3.在90%的显著性下,人口密度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工业烟尘、粉尘和废水的排放强度,并且都为负的影响。
总之,除了人均GDP之外的其它经济社会因素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改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位置来发挥作用,在人均GDP处于一定值的情况下,其它变量值增加将视回归系数的正负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上移或下移,反之反是,但是并不能改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斜度和拐点。
(二)建议
由上面对计量结果的分析所得到的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进一步完善中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优化产业结构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第二产业比重每降低1单位,会使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工业粉尘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强度分别下降1.44、0.96、0.38和1.58单位。因此,如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低污染、低能耗的产业,适当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提升产业结构的层次,那么这将对环境的改善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仍占很大比重,为了更有效地降低工业排放的污染物,应该通过加快轻污染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污染密集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等来优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总体上具有高产出、高就业、低消耗和低污染的特点,但其部分行业也会损害环境,因此加速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加强环境管理。
2.加大环保投入
根据以往发达国家的研究经验,一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环保投入要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1.5%才能有效控制住环境污染,超过3%才能使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但我国的污染治理投资比重偏低。以2006年数据为例,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2566.0亿元,占GDP比重为1.22%,这说明目前我国的环保投入只能控制环境污染,若要使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还要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并把治理环境污染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做。
图5 工业废水排放强度与人均GOP的回归曲线及其散点图
注:图中两条垂线是所有样本中实际人均GDP最大值和最小值取对数后的值所对应的取对数后的工业废水排放强度。
注释:
①括号中的数为T统计量值(固定效应)或z统计量值(随机效应)的概率(下同)。
标签:经济增长论文; 回归模型论文; 经济论文; 中国人均gdp论文; 工业废水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第二产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