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与90后大学生价值观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观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术界关于价值观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便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价值观概念及其结构研究;当前社会价值观现状的研究;关于主导价值观的研究以及价值观教育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都是从宏观的视角来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至于某一群体的价值观研究则不是很多,主要集中于研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大学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和成因等,这些研究在很多方面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而且研究成果主要以80后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现今,随着80后大学生一茬茬走向社会,大学校园里,90后的身影越来越多。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与80后大学生又有什么不同?为更好地了解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须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新的审视。但当前学术界对于90后大学生的研究非常薄弱,研究成果只有寥寥数篇。至于将80后与90后放在一起的研究成果几乎没有。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比较全面地分析了80后、90后大学生价值观上的共性与差异,以期推进大学生价值观研究走向深入。
一、研究方法及概况
研究中,笔者本着重点研究的原则,因此没有穷尽大学生价值观的所有内涵,在概念操作的过程中,把大学生价值观分为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婚恋价值观、消费价值观等六个维度,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上述六个维度和学生工作、大学生思想教育联系比较密切。研究中,笔者自编了《大学生价值观调查表》,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我们特邀请有关心理学专家来一起参与,并在问卷制作出来后,进行小范围的试测,再根据测试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调研对象:在山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建桥学院等十所高等院校80后和90后的大学生群体中展开调查,各年级均抽取数量相当的学生为被试。选择上述十所学校的原因,除了便于操作这个因素外,我们还主要考虑调查对象应涵盖不同类型的学校,十所学校中既有部属院校,也有地方院校;既有公办学校,也有民办学校;既有东南沿海地区的学校,也有内地的高校,因此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发放2000份问卷,共计收到有效问卷1641份,占总发出问卷的82.05%,其中男生571人,女生1070人。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1:
二、80后与90后大学生价值观分类比较
1.职业价值观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会受到一定的动机的支配,而择业的动机一般都是由其价值观决定的。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为了解和掌握80后大学生与90后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上有无差异,我们在调查问卷中特意设置了几个问题,主要从大学生择业态度、择业方向和理想等方面来比较两者的职业价值观。
在择业方向和理想上,我们发现90后大学生中选择东南沿海城市的比例要略高于80后大学生,选择去西部地区工作的比例则略低于80后大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90后大学生更倾向于在条件更好一些的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对于“毕业后最想去什么样的单位工作”这一问题,90后大学生选择如左图所示,而80后大学生则如右图所示:
通过图1可见,虽然两个群体都倾向于工作相对稳定、更有保障性的企、事业单位,但进一步分析则会发现,90后大学生选择国有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等事业单位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而其他工作单位的选择则有着一定的上升,这说明90后大学生鉴于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开始转变观念,选择“分流”,逐步趋于理性。问卷中有一道问题是请大学生谈谈对当前以及未来就业的看法,56.7%的80后大学生选择“尽量找一个稳妥地符合自己要求的职业,只有在实在达不到自己要求的情况下,才会先就业再择业”,而90后大学生选择这个的则只有46%,少了10%。相反,只有26.2%的80后大学生倾向于先找一份能保证生活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流动,最终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业。而在这一点上,有31.7%的90后大学生选择了这一点。这进一步表明,90后大学生的择业态度要比80后大学生更为理性,已然逐步接受了“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这也许和当前的就业压力有关,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这些刚踏入校门的学子们开始关注就业,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理性思考,积极转变观念。而80后大学生择业观念上的落后,恐怕也是导致当前其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择业标准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是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一种理想向往,也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的目标所在。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择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结果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收入高,福利待遇好”、“能发挥个人才能”、“单位在大城市”。如何实现职业理想,80后大学生和90后大学生的具体态度见表2:
通过上表,可见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找到一份称心如意工作的关键是自己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找到一份称心如意工作的关键是依靠强硬的社会关系网,而且持有这样观点的80后大学生数量要比90后大学生更多一些,从问卷的结果来看,80后比90后高了5.5个百分点。90后大学生尽管同样也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但更为积极一些。在访谈中,一些90后大学生还进一步指出只有脚踏实地、放宽视野、提升自我,才能在不利的就业大环境下,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较高的自信,对自身的发展充满期望。
2.婚恋价值观
婚恋问题,历来是大学校园里比较敏感且热门的一个话题。婚恋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对待恋爱态度上、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婚姻基础、婚前性行为评价、试婚等方面。
(1)对待恋爱态度上见表3:
通过上表可见,双方对于在大学校园里恋爱的态度上还是有些不同,83.8%的80后大学生认为在校大学生谈恋爱应该正确引导,12.9%认为学校以及教师对于大学恋情应该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而90后大学生中则有17.3%的人认为大学生谈恋爱不应该受到限制,应任其发展,要比80后多4.4个百分点,这可能与90后不愿意受到束缚,崇尚自由的个性有很大关系。8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相对成熟一些,这可能与他们见证了一些失败的校园恋爱,受学校的教育和引导有关。
(2)恋爱动机见表4:
无论是80后大学生,还是90后大学生,寻找感情寄托占第一位,排遣寂寞、生理和心理需要都占了一定的比例。由于大学生尚处于继续社会化的阶段,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以及责任意识的淡薄,使得他们的恋爱动机呈现出消极化的倾向,而且这种趋向在90后大学生中依然存在,甚至有发展的趋势,例如选择“生理和心理需要”的90后大学生就比80后大学生比例要高几个百分点。
(3)择偶标准:这是人们选择婚配对象的基准。调查数据显示,在80后大学生和90后大学生心目中,最不看重的五项择偶标准完全一致,分别是兄弟姐妹数量、海外关系、信仰、社会地位、家庭背景,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择偶观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择偶标准。80后大学生最看重的五项择偶标准是:性格、责任感、爱情、品质、健康状况;90后大学生最看重的五项择偶标准则是:性格、爱情、品质、责任感、外貌长相。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择偶并不在意对方的家庭背景,而是更加注重对方的内在,注重双方的感情,相比80后大学生来说,90后大学生将对方的外在形象作为是其择偶的重要标准之一,可见他们的观念中更渴求获得一份浪漫、理想的爱情,而80后大学生相比则相对现实一些,他们将对方健康状况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4)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和态度。经调查,对于婚前性行为,15.5%的90后大学生表示坚决反对,这比80后大学生还多出3.2个百分点,13.5%的认为自由快乐就好,70.9%的认为不可轻率,应有责任感;而80后大学生中12.5%认为自由快乐就好,73.5%的认为不可轻率,应有责任感。通过比较,90后大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并不随便和开放,绝大部分认为应该采取一个慎重的态度,甚至坚决反对的比例还比80后大学生还略高一些。
3.消费价值观
消费价值观是人们对消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在处理消费价值关系时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正确的消费价值观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消费价值观是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和掌握80后大学生与90后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基本情况,以及两代大学生在消费价值观方面的异同点,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若干个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资金来源、消费支出及消费观念四个方面。在分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发现80后大学生和90后大学生在消费水平和消费支出上存在着较多相似之处,但在消费来源和消费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尤其体现在课余兼职、提前消费、网上购物等方面。
在消费水平上,在参与调查的90后大学生中,有超过一半学生家庭生活水平处于小康水平以上,其中有52.8%处于小康水平,3.2%处于富裕水平,1.4%处于比较富裕水平。在参与调查的80后大学生中,有近一半学生家庭生活水平处于小康水平以上,其中有43.9%处于小康水平,有2.0%处于富裕水平,有1.3%处于比较富裕水平。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家庭生活水平相对处于较高的阶段,这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经济水平确实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应该是极具潜力的消费群体。
在消费资金来源上,当代大学生学习及生活费用的主要来源是父母,90后大学生的比例相对高于80后大学生。其中79.3%的90后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费用来源于父母支付,64.6%的80后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费用来源于父母支付。同时,在课余兼职方面,80后大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90后大学生,有32.1%的80后大学生选择课余兼职来支付生活及学习费用,而90后大学生选择此项的仅有18.5%。
在消费支出上,80后大学生与90后大学生并无多大差异。其中月生活支出在450元以下的90后大学生有35.2%,80后大学生有32.9%;月生活支出在450~800元之间的90后大学生有46.5%,80后大学生有47.3%;月生活支出在800~1200元之间的90后大学生有15.0%,80后大学生有17.2%;月生活支出在1200元以上的90后大学生有3.4%,80后大学生有2.6%。根据数据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月生活支出与家庭生活水平基本处于一致的状态,高额度消费的人数相对较少。有超过60%的大学生将生活支出主要用于购买书籍及其他学习用品,其中90后大学生有68.1%,略高于80后大学生的65.6%。由此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在消费支出方面,相对于80后大学生来说,更趋于科学、合理。
在消费观念上,90.1%的90后大学生和86.3%的80后大学生选择了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在这当中,有75.1%的90后大学生和69.7%的80后大学生选择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是因为勤俭节约。另外,有9.9%的90后大学生和13.7%的80后大学生选择了提前消费的消费观念。对于这部分选择提前消费的大学生,有近一半以上的大学生今天花明天的钱是用于购买自己喜欢的各类书籍和电脑、手机、MP4、PSP等时尚用品,在这其中90后大学生用于购买时尚用品的比例略高于80后大学生。由此可见,90后大学生更注重与信息化时代的接轨,更注重新颖与流行,当然其中也隐含着部分奢侈消费的成分。
除此之外,在购物时是否会考虑商品价格这一问题上,有97.2%的90后大学生和97.1%的80后大学生均表示会考虑。对于网上购物,80后大学生选择的比例相对高于90后大学生,更热衷于网上购物,这其中有80后大学生更愿意冒险去尝试新事物的成分,但更多的是80后大学生对于网络技术运用得游刃有余。对于付款方式,有74.9%的90后大学生和71.6%的80后大学生选择AA制,有16.6%的90后大学生和19.6%的80后大学生选择轮流付,仅有2.0%的90后大学生和1.9%的80后大学生选择对方付;6.6%的90后大学生和6.9%的80后大学生选择自己付。由此可见,AA制的付款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非常流行,并乐于被接受,这也是大学生消费观念中的新现象。
4.人生价值观
一般而言,人生价值观的基本成分是人生价值目标、人生价值手段和人生价值评价。本文便是以人生价值目标、人生价值手段和人生价值评价这三个维度来对80后与90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展开研究。对80后和90后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的考察,我们主要从当前大学生的奋斗目标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对于当前的奋斗目标的调查,情况如表5:
从调查的数据来看,价值目标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绝大部分人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价值追求基本上是健康向上的。但两个群体中不少人的价值追求掺杂着功利主义成分,而且这一点80后大学生比90后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一些,他们更多地将对价值目标的追求与他们的自身利益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这可能与80后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并且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以及组建家庭的压力有关,因此会比较多地关注自身利益和发展,而90后大学生刚踏进校门,大学生活对其还有一定新鲜感,而且距离毕业还有比较长的时间,因而他们表现出比80后大学生更为积极向上的心态。
另外,在“学点真本事,将来挣大钱”的选择上,90后大学生比80后大学生少了5.2个百分点,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和90后大学生的金钱观有关,在访谈中,课题组的成员们明显能感觉出90后大学生非常在意金钱的作用,但是对如何获得金钱好像不是非常关注。两者之间的价值目标有些不同,在实现价值目标的手段和途径上有无差异呢?对于“您比较赞颂哪种人生?”80后大学生和90后大学生分别给出下列答案:
通过图2,可见在享受人生的选择上,有23.2%的90后大学生选择享受人生,超过80后大学生将近4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90后大学生比80后大学生更愿意坐享其成,更贪图安逸舒适的环境,而且我们估计这一倾向在90后大学生中有着潜在的发展趋势。
在人生价值观的评价标准上,80后大学生认为最能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因素依次是才能、成就、社会贡献、德行、知识、地位、金钱、权力、名誉、其他;而90后大学生选择的依次是才能、社会贡献、成就、德行、知识、地位、金钱、权力、名誉、其他。可见,两者差异不大,稍微有点差别便是90后大学生更重视社会价值,而80后大学生更注重自我价值。
在人生态度上,56.4%的80后大学生和56%的90后大学生选择“奋力争取明天的幸福”,但也有不少学生对未来的人生之路比较悲观,19.5%的80后大学生表示为自己的人生前途很悲观、很担忧,相比之下,90后大学生只有17.1%。这反映了80后大学生可能要比90后大学生悲观些。选择“过一天是一天”的90后要比80后多了2.2个百分点。
5.政治价值观
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对所处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是对政治现实和理想的基本评价与行为取向。为此,我们在问卷中从政治信仰、政治关注度和政治参与度三个角度设计了问题,旨在分析两者的差异。
在政治信仰上,首先当代大学生对于马列主义理论的理解和信仰程度较之以前几代大学生发生了变化。真正把马列主义理论作为信仰来坚持的大学生仅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在这其中80后大学生略高于90后大学生。近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承认马列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但否认其唯一性,认为中国的建设可以坚持的理论并非仅仅是马列主义理论,缺少了对于马列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继承与发展关系的分析。这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和严峻性。其次,在对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程度上,11.8%的90后大学生和80后大学生能够主动深入学习有关文件和精神,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已牢牢掌握其精神实质;24.2%的90后大学生和31.7%的80后大学生比较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和精神,基本掌握了其精神实质;43.1%的90后大学生和40.8%的80后大学生粗略地了解了其内容和精神;15.3%的90后大学生和12.4%的80后大学生只是听旁人谈起或是在电视等媒体宣传中看过,现在还是一知半解;仅有5.5%的90后大学生和3.3%的80后大学生表示现在还根本搞不清它是怎么一回事。由此可以看出,在主动学习政治理论上,80后大学生比90后大学生表现出更强烈的热情。
在政治关心度上,80后大学生比90后大学生对政治的关注度更高。在对于“政治只是少数政治家的事,与自己太遥远”这一观点的认识上,3.4%的90后大学生和4.5%的80后大学生表示这一观点非常正确,自己就从不关心政治;31.0%的90后大学生和20.6%的80后大学生表示这一观点比较正确,自己就很少关心政治;44.9%的90后大学生和50.4%的80后大学生表示这一观点不太正确,自己经常会关心国内外的政治动态;20.7%的90后大学生和24.4%的80后大学生表示这一观点非常不正确,政治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自己非常关注政治动态,并经常思考现行的政治。从数据显示,80后大学生比90后大学生更关注政治动态,政治敏感度更高,这也是80后大学生在政治价值观方面更成熟的表现。90后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还处于正在形成的阶段,有着明显的不成熟性。
在政治参与度上,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很弱。对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和劳动法案修订都采取了网上投票的方式听取民众的意见,你有没有参与投票”的问题上,92.3%的90后大学生和90.3%的80后大学生选择了“没有参与”,仅有7.7%的90后大学生和9.7%的80后大学生参与了网上的投票。如此低的参与度也让我们认识到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然,没有参与网上投票的原因也有多种,他们的理由有:“不知道有此事”;“自己的参与对政府的决策不会有任何影响”;“此事和自己的利益无关”;“自己对此方面了解不多,不能提供好的意见”;“不感兴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弱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因于教育,我们的教育疏于对学生政治参与的培养,使得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低。
6.道德价值观
道德价值观是人的价值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主体根据自己的道德需要对各种社会现象是否具有道德价值作出判断时所持有的内在尺度,是人们处理社会、家庭、职业与自身深层利益关系的价值准则,是在一定道德原则指导下的道德价值观念的总和。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此,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两个角度的问题。
首先,在道德评价上,当代大学生表现出高度的多元化,其中90后大学生在利己性方面更为突出。
在利己的问题上,当问及涉及自己的问题时,无论是90后大学生还是80后大学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利己性。在对于“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样的伪命题的理解中,有21.2%的90后大学生、17.1%的80后大学生表示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有9.1%的90后大学生、7.3%的80后大学生表示说不清。在这其中,90后大学生的比例相对高于80后大学生,由此也可以分析,90后大学生在利己性方面更为突出。这一方面是因为众星拱月的家庭成长环境,另一方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使然。虽然80后一代已经被世人称为“自私的一代”,随之而来的90后一代在此方面一点都不逊色,反而是更胜一筹。这也是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难题,应该给予关注。
在利人的问题上,90后大学生和80后大学生的回答基本上趋于一致,而且从问卷的数据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利他心理还是很明显的。在“公交车上,一个小偷正在偷他人的钱包,这时,只有您一个人发现了小偷的行为,您会怎样做”这道题中,10.7%的90后大学生和9.2%的80后大学生选择了“勇敢地站出来抓小偷”,65.2%的90后大学生和69.0%的80后大学生选择了“悄悄地提醒被偷的人”,根据这两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90后大学生还是80后大学生都有着比较强的正义感,在危急关头愿意挺身而出,维护他人的利益。另外有12.7%的90后大学生和9.4%的80后大学生选择了“悄悄地移开视线,当作什么也没看见”,4.3%的90后大学生和3.3%的80后大学生选择了“马上换一个位置,远离是非之地”。在这其中,90后大学生的比例相对高于80后大学生,说明了90后大学生比80后大学生有更强的利己心理。
在做人的品质上,90后大学生和80后大学生的回答仅有微小的差异。在对于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精神的评价上,55.6%的90后大学生和55.7%的80后大学生选择了“非常值得提倡”,36.2%的90后大学生和37.7%的80后大学生选择了“比较值得提倡”,由此也可以看得出当代大学生对于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这样优秀品质的认同感。在考试作弊这一问题上,52.6%的90后大学生和53.7%的80后大学生表示“反感,自己从来不作弊”,17.5%的90后大学生和17.9%的80后大学生选择了“为了考高分,可以理解”;17.3%的90后大学生和19.9%的80后大学生选择了“总比补考好吧”。仅有12.7%的90后大学生和8.5%的80后大学生选择了“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由此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相对人数是多于80后大学生的,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在对于宿舍里的长明灯、长流水的看法上,85.9%的90后大学生和90.3%的80后大学生选择了“主动去关掉”,10.9%的90后大学生和6.2%的80后大学生选择了“视而不见,谁爱管谁管”,3.2%的90后大学生和3.5%的80后大学生选择了“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做过”。由此可以看出,在公德心方面,90后大学生比80后大学生要更弱一些,应该在价值观教育中加强对公德意识的培养。
其次,在道德选择上,当代大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对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戒奢以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优良道德传统的认识上,27.8%的90后大学生和28.8%的80后大学生认为具有很强的生命力;61.0%的90后大学生和61.4%的80后大学生认为还有些生命力;11.2%的90后大学生和9.8%的80后大学生认为根本没有生命力。根据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和80后大学生在道德选择上并非完全为中国优秀道德传统所动,甚至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表示了疑惑,提出个人至上,先个人后集体,集体服从个人这样的伪命题。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选择在价值取向上更加务实。这就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了功利主义的色彩,这也是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负效应之一。当代大学生这样的道德选择趋势,与中国未来的社会发展是不相适宜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提倡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相背离的。
三、余论
我们通过价值观的六个维度分析了90后大学生与80后大学生差异,总的来说两者之间的代际差异并不是十分明显,造成这种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在于今天大学校园里的90后大学生基本上都是1990年9月份之前出生的,因此他们基本上和80后大学生属于同一代人,在他们身上90后特征并不是非常明显,因此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只能力争将90后大学生价值观上潜在的倾向和趋势勾勒出来。我们会在后续研究中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期根据研究成果提出针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