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83深圳#183蛇口:亚太地区经济圈新中心的诞生_经济论文

香港#183深圳#183蛇口:亚太地区经济圈新中心的诞生_经济论文

香港#183;深圳#183;蛇口:亚太经济圈新中心的诞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深圳论文,亚太论文,经济圈论文,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深圳经济特区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我原怀有成见,以为大概是和台湾的高雄和韩国的马山等出口加工区水平大致相同的小规模的经济区。通过参观考察,这一先入为主的成见被彻底打破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实际规模和经济水平令我大为惊异。

而最终深圳(包括蛇口)经济特区将与香港合为一体,如此,它将成为可以与东京和纽约相匹敌的国际大都市,并将发展为亚洲太平洋经济圈最大的中心。

这一预想令我心惊,同时又得到重要的启示。

香港人口600万,人均收入17000美元,超过了英国,作为国际金融、流通的中心,其作用又超过了新加坡。经济交易全面自由,法人税又相当低(据说只有16%),于是成为taxhaven(避税天堂)。这一点也较统制严格的新加坡具有优势。此外,它还具有以人口多达12亿的中国大陆作为经济后方这样的条件。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化,自1980年8月设定“深圳经济特区”以来,当时只有4万人口的深圳在这15年间,已经膨胀至现今的300万人。深圳市(包括蛇口)的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与东京都相当,为香港的2倍,新加坡的4倍。

这一可与东京都相匹敌的庞大地区,夷平丘岗、拓展平地,规划严整地建成了各个大工业区、商业区和居住区。乘车慢行一周大约只需10分钟的高雄和马山的出口加工区,显然是不能与其相比的。

通往广州的高速公路(单侧3车道+自行车道)以及通往蛇口的东西干线道路已经完成,地铁建设也在计划之中。称作“中国民族文化村”的极有吸引力的游览点已于去年开放。深圳还设有深圳大学。

这里吸引了大量外资并且已经投产。1979至1993年累计多达9000家。其中日资企业据说有100至130家。深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为2800美元(据说中国平均为350美元),达到中国的第一位,可以说实现了真正的腾飞。深圳的出口额1993年达78亿美元,超过上海,居中国第一位。

二、存在的若干问题

对于规模宏大的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根据长期的观察,感到也存在若干问题。

第一,经济特区的制约。经济特区与所谓“出口加工区(EPZ)”其实是大致相类同的。这里欢迎外资,有合资(合办)、合作、独资(100%外资)三种形式,准许免税输入原材料、机械设备,使用当地低成本劳动进行加工,产品的全部(在独资的情况下)或大部分出口,以创增外汇。这种出口加工区的方式存在某种限度。给当地带来的利益基本只限于当地劳动者的工资。超过这一形式的效益实际上都不可能实现。这是委托生产方式的典型形态。

事实上,外资企业生产的价廉物美的产品,也并没有全数出口,而相当多地转卖内地,成为中国12亿人民的消费对象,这有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庞大的中国的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外资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空调、冰箱、彩电,都正处于中国人持续需求的阶段。据说就连独资企业,也能够千方百计使其产品的大约40%左右发送往中国国内。

另一方面,外资系统的企业所必须的原材料、机械设备一类物资以及石油等,不能永远依赖进口。经济特区也需要基础产业。特别是钢铁工业以及石油化工工业等基干产业。但是,深圳特区政府在期望自己拥有这种重工业时,存在着中央政府是否准许的问题。因为对于重工业,中央政府是要严格予以控制的。直到今天,这类产业大都被限定分布在中国北部地区。

第二个问题,是深圳特区有必要实现与香港的一体化,但是,这一过程是不是能够顺利完成呢?香港1997年回归也将带来某种遗憾。香港如果将不再具有国际金融、流通中心的机能,则深圳特区的繁荣也将成为不可能。但是深圳自己已经建设了国际机场和盐田港码头,无疑将自身力争实现金融贸易中心化。就这一点来说,深圳和香港的经济分立似乎是必然的,但充分有效地利用具有长期积累的经济经验和经济人才的香港的作用,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三、香港·深圳的地位

成为一体的香港深圳圈的将来,的确具有光明的前途,它成为亚太经济圈的实力雄厚的中心,绝不仅仅是空想。它正朝着这一方向稳步地迈进。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对于这一试验的赞誉,是符合事实的。

由这一试验出发,在中国作为试点的深圳特区的规模必然进一步扩大,然而据说深圳以外的开发却似乎并没有突出的进展。中国沿海已经设立了20个经济特区,但是只有深圳得到充分的重视,可能其他地区不值得为急速发展而努力。假设20个出口加工区一齐以同样规模发展起来,那以它们提供的劳动集约产品能够向哪里出口呢?这样势必对推进同样的工业化进程的其他亚洲国家形成严重的冲击。而且,这样也有导致同归于尽的危险。

除深圳之外,包括浦东地区(我在1991年曾对这一地区进行了考察)开发的上海,是又一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据点。但是,香港、深圳具有优越于上海的有利因素。上海在战前据于海外航路的要冲,由此可以直接通向北方(大连也具有类似的地位),可是从国际航空的路线看,香港、深圳则更为适中。作为面向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开放的国际金融、流通中心,香港、深圳具有最居优势的地位。上海和大连,则对于内陆后备地区的开发以及与农产品再加工相结合的工业化,表现出优越的地位。

作为国际金融、流通的中心,香港、深圳较新加坡有利的条件也为人们所重视。香港、深圳超过东京成为亚太地区主要经济据点的日子可能也已经不远了。

四、中国会形成威胁吗?

最后,谈谈对于形成亚洲太平洋经济共同体(简称APEC)有关的中国的地位问题。我认为,日本和美国应当联手成为仲裁者,调整和完善对东亚地区的贸易、直接投资、技术转移和政府援助,促进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增长率超过10%的速度发展,不仅对日、美,也包括对其他亚洲诸国,会不会构成威胁呢?会不会成为形成亚洲太平洋经济共同体的第三个仲裁者呢?当美、日、中都成为仲裁者时,这一地区的经济形势会不会进一步有所改善呢?

对于这个问题,虽然我和日本的许多学者和学术团体进行了数次研讨,然而不能得出确定的结论。不管怎么说,规模宏大的中国经济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持续地成长,人们逐渐富裕,环绕中国的所有国家,对此都应当持欢迎态度。我们还热切期望中国经济稳健地成长,不发生体制的摇摆和偏失。

孙中家

摘译自日本《国际经济研究》1994年第10期

标签:;  

香港#183深圳#183蛇口:亚太地区经济圈新中心的诞生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