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伦理的认识与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_金融论文

金融伦理的认识与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_金融论文

金融伦理认知与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论文,人才培养论文,伦理论文,认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日常用法中,相对于“道德”范畴而言,“伦理”更多地用于物和事,更具有客观、客体、社会、团体的意味。伦理是处理人们相互关系应遵循的道德和准则,反映共同需要的规范经社会认可后的具体化。西方社会学交换理论代表者乔治·霍曼斯认为,所有生活于这个社会中的人,其行为都趋向于社会肯定方面,随着互动次数的增多,就会形成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维持着社会的整合。伦理规范为实现人的需要提供了外在保障,也成为社会各行业企业良性运行的根本。

一、金融伦理是金融行业良性运行的根本

伦理作为一种与法律相对应的软约束,在现代金融机构中的作用十分明显。金融企业的良性运行与发展,不仅与金融机构的业务开拓能力、服务质量和客户资源密切相关,而且与金融机构的信誉和形象、与金融机构的和谐有序密切相关。金融伦理有利于构建和谐有序的现代金融行业秩序,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是金融行业良性运行的根本。金融交易的参与者是具有善性或恶性道德前提的契约人。具有善性道德前提的契约人在某种完善自我道德的内在需要驱动下履行契约人自身所应做的事情;具有恶性道德前提的契约人为实现目标而寻求自我利益的深层次条件。契约人这种善性或恶性受社会道德环境的支配,具有可变性和可塑性。因此,参与金融交易的契约人总要基于社会的道德环境,按照自己认定的某些伦理原则进行金融交易,以取得最大收益。金融伦理就是处理金融部门内部人与人之间、金融从业人员同客户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相互关系应遵循的道德和准则,通过概念、标准和规则确立善恶之分界并借此约束人们的行为,反映金融领域共同需要的规范并经社会认可后的具体化。金融伦理规范承载一定的道德判断,如反对私利、提倡公利和互利,强调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等,为金融契约的运行提供期望的伦理规则,维持金融发展的道德标准,构筑金融交易的声誉机制和诚信体系。因此,金融伦理对于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具有基础性作用,对于发挥金融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而伦理的缺失将极大地影响金融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

从国外来看,伦理的作用更早地得到了重视,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对伦理在金融行业运作中的作用认识较为深刻。然而,在我国金融行业企业运作中,伦理的作用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约束机制不健全以及金融从业人员道德素质不高等原因,诚信、公平和金融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现象较为突出。近年来,商业金融机构日益重视加强金融伦理建设,坚持以效率原则、公平原则和国家利益优先原则为前提,加强金融职业道德建设,建立信用档案,全面建设公平、公正、公开的金融伦理环境,致力于构建现代金融伦理。

二、金融伦理认知与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

清朝道光年间(19世纪20年代初期)的山西票号,是主要为工商业经营存、放、汇等银行业务的信用机构。山西票号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曾兴盛近一个世纪,当时清朝的经营汇兑业务基本上由山西票号所垄断,创造了盛极一时的辉煌历史。然而,在清末经济社会政治危机的困扰下,在与新型现代银行竞争中,山西票号开始走向衰落,短短几年便销声匿迹了。其衰败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金融伦理这一角度来看,山西票号初始阶段所制定的伦理道德规范不能一以贯之地执行,是山西票号衰亡的内在根本原因。山西票号创立之时,就十分重视票号制度和道德规范建设,如素有“三帮”之称的平遥、太谷、祁县票号就在成立时制定过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然而在切实践行这些道德行为规范方面却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在山西票号发展的后期,那些山西票号的东家们多有穷奢极欲,纸醉金迷,腐化堕落者,当初所制定的那些行为规范成为一纸空文,致使山西票号迅速衰败。

以史为鉴,要保障现代金融机构的良性运行,一方面要继续加强金融伦理规范建设,强化市场监管、堵塞制度漏洞;另一方面必须强化金融伦理认知教育,提高金融从业人员金融职业道德修养。黑格尔指出,“伦理一旦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变为一个人的内在操守,即为道德,道德以伦理为内容。”道德发生作用的主要机制是自律,自律的形成一般经过三个环节,即对伦理规范的认知——道德实践活动——道德主体性(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自觉性)的形成。金融职业道德是金融行为主体对金融伦理的认同和修养,是个体对金融伦理规则的内化和确认。

财经类高职院校在金融人才培养中,必须重视加强金融伦理认知教育,以金融伦理认知为金融职业道德素质养成的基础,提高金融人才的金融职业道德修养,培养高品质金融人才。所谓高品质金融人才,即在基本的金融伦理认知基础上,具有较高金融职业意识、金融职业道德节操和修养的人,在金融从业过程中能够正确做出自己的行为选择。

财经类高职院校在金融人才培养中加强金融伦理认知教育,注重提高金融人才的金融职业道德修养,有其特殊的意义价值。第一,高品质金融人才符合商业金融机构对人才的需求。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保证金融安全、高效、稳健地运行,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然而,金融市场又是一个较容易孳生贪婪的场所。这种贪婪的不断膨胀如果没有伦理和道德的规范与约束,就会使市场的价值取向发生扭曲,陷入秩序混乱甚至践踏法律的无序状态。现代金融机构所需求的人才,必须具有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有基本的金融伦理认知,有高尚的金融职业道德节操,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忠于职守、廉政守信、敬业奉献、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能够抵挡住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诱惑,慎待自己手中或大或小的权力,坚决把违法乱纪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财经类高职院校坚持培养高品质金融人才,使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不但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具有自觉的金融职业道德意识和高尚的金融职业道德节操,从而使其成为用人单位欢迎、社会需要的高品质金融人才。第二,高职教育时期是高品质金融人才培养的最佳时机。金融从业人员只有认知并认同金融机构的各种金融伦理规范,才能够自觉抵制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消极腐败思想的蔓延和侵蚀,从而避免出现弃国家法规于不顾、为实现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情况。然而,对金融伦理由认知到认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把对金融从业人员的金融伦理认知教育、金融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完全寄托于金融机构对员工的教育上,却是不可取的,高职教育时期才是高品质金融人才培养的最佳时机。其原因在于教育对象处于特殊成长期。高职阶段,学生年龄的生理特点有接受教育引导的主观需求,有施与教育引导的客观需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加强学生的金融伦理认知教育,对于提升其金融职业道德修养,往往事半功倍。

三、在金融伦理认知教育中推进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

金融伦理是保障我国金融事业健康发展的一种他律的伦理标准,对金融伦理的认同和修养则表现为金融从业人员的金融职业道德修养,体现了从事金融职业活动的人们的自律意识。“要在金融领域形成一种社会导向,那种旨在强化道德选择能力的个人认知开发比盲目坚持行业规范更为重要。无论规范制定得多么全面,都不能解决个人内心的冲突和两难困境。” 为了解决金融交易契约人内心的冲突和困境,金融伦理的规范机制必然要上升到内在道德的自律层面。这一机制反映了金融交易契约人的伦理标准由外在道德约束演变到自律标准。契约人行为并非基于利益或市场的驱动,而是源于对金融伦理标准的内化与超越,从而具备对现有伦理标准的理性认知和进一步自我开发的能力。

财经类高职院校的金融伦理认知教育,必须致力于使金融伦理上升到学生内在道德的自律层面,实现提高学生金融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目标。高职金融伦理认知教育应当与高职学生特点和金融行业实际运作要求相结合,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其中项目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所包含的多种教学方法中较为重要的两种。行为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新思潮,它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逐渐成为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的主流,并日益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界人士接受和推崇。

1.高职金融伦理认知教育要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品质提升,较之传统教学有其独特优势。以项目为导向,就是在金融伦理认知教育中以项目或任务为主导方向,项目的主题与金融工作真实情境下对从业人员金融职业道德的要求密切联系,围绕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展开学习,并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决策机会。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明确,富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实践性强,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自主性强,学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深刻领悟金融伦理规范和具体道德准则的内容及其重要性,提高学生金融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行为选择能力。案例教学与以传递信息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不同,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是一个分析思考的过程。真实的案例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与金融职业的现实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置案例,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探讨问题,学生通过案例内容接触到与金融工作实践有关的金融伦理知识与金融职业道德规范,既能够实现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还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采取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进行金融伦理认知教育的优点,一是教育理念上,适合高职学生特点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突出职业教育与能力培养;二是教育内容上,必要的金融伦理认知教育,使学生了解金融伦理的一般规范和特征,重点提升学生的金融职业道德意识和节操,使学生从善恶出发,对金融工作中的各种事件和关系具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和善恶标准;三是教育效果上,通过高职金融伦理认知教育,使培养的金融人才能够深刻认识到金融职业的社会价值,从而焕发出对金融职业的热爱,把自己全部精力倾注到金融服务工作中,树立起金融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为我国金融事业献策出力。

2.高职金融伦理认知教育要重视加强教学设计环节。以项目为导向进行金融伦理认知教育,要求系统化地、理性地、整体地设计教学过程。在设计中,教师既要注重如何“导”,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如何“学”,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职业品质和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1)了解学生特点,这是实施项目导向的前提。不同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反映、领悟的速度等均有所不同。面向高职学生的金融伦理认知教育,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全面细致了解学生的特点,包括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生的认知成熟度和学习风格,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学生对金融伦理已有的相关知识基础,以及对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由此在教学前确定学生的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据此设定教学项目及目标。(2)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把握教师的角色定位,这是实施项目导向的关键。以项目为导向开展教学,需要任课教师具备较高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资料检索、文献调研、独立思考、实际应用的能力,具有发现问题和项目设定的能力。以项目为导向开展教学,还需要任课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能够准确把握自身角色,不再以绝对控制教学过程的权威角色存在,而是以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观察者、倾听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存在;以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咨询者、协作者、调解者和学生的学习伙伴存在;以学生探究研讨活动的支持者、观察者甚或是参与者存在。(3)设定项目及目标,这是实施项目导向的基础。将金融伦理认知的内容划分为多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包含不同的目标层次,即知道、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由低到高六个目标层次。项目是一个问题,或者是对学生的一种要求。作为项目活动的主题应该能自成一体,且该主题内容能够进一步被分化各个子主题。另外,主题应该反映其环境以及生活的相关性。每个项目主题应该拥有一种结构,以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于把握主题的结构。以项目为导向,能够使学生进行各类有目的的行动,而不是盲目的忙碌、活跃;以项目为导向进行的各类行动,能够使学生认知新知识、提升职业意识、锻炼职业能力等。(4)引导学生探究或反思项目,这是实施项目导向的中心。项目导向突出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中,学生是目标明确的探究者、合作者、反思者。

在运用案例进行金融伦理认知教育中,要求所选取的案例是对现实社会金融经济现象和金融工作过程中业务情景具体描述的实例,力争做到案例所包括的内容能涵盖重要的金融伦理和金融职业道德概念及要点,且能与金融伦理认知教育的项目及目标相结合,使学生作为某种角色进入特定的时间、情景和行为过程,建立真实的感受和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选取恰当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第一步,要注意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和实用性。案例教学中,师生需要准确定位各自的角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学生是主动者和探究者。金融伦理认知教育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应用引导案例、角色扮演案例、体验互动案例、道德困境案例和辩论型案例等多种类型。应用短小精悍的引导案例,引出项目主题和正文,启动学生预习和思维;应用角色扮演案例,模拟实际金融工作过程中各种关系的协调与处理,以及对金融工作不同岗位的责、权、利的认识、把握和行为选择,体验工作过程和角色感受,使学生获得金融工作实际的亲身经验体会,因参与角色扮演的人数有限,教师需注意对旁观者的引导与掌控;应用体验互动案例,体验知识、经历及活动过程,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感性认知,深入掌握金融伦理的具体规范和准则;应用道德困境案例,对涉及到金融伦理和道德困境的场景进行分析,提升学生在行为选择过程中均衡社会、企业及顾客三方的能力,教师需有明确的导向性,即关注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应用辩论型案例,对相互矛盾的或对立的观点进行论证,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客观性,注意案例中的观点不能有明确的正误之分,要具有可辩性。

标签:;  ;  ;  ;  

金融伦理的认识与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