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省论文,实证论文,劳动关系论文,工会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4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75(2009)01-0025-06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可以在符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规的前提下自由决策用工问题。而在经济转型时期和国际金融动荡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包括下岗、失业、劳动合同、工资报酬、社会保险等等问题,也使得劳动关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此外,时有发生的劳动争议方面的群体性事件,也是劳动关系发生矛盾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劳动纠纷持续上升。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从1994年到2003年,劳资纠纷由1.9万件增长为22.6万件,参与劳动纠纷的总人数由7.78万人增长为80万人,两个数字都增长逾10倍。浙江省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全省劳动争议案件总量由1995年的1204件剧增到2006年的21036件,增长近16.5倍。
在国内外迄今为止的研究中,关于工会组织对工会成员劳动经济权益的保护、劳资关系改善方面的作用,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M.Friedman等学者认为,由于工会的垄断性质,工会组织会严重阻碍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恶化非工会成员的劳动条件。而以Hirschman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则认为在企业的内部劳动力市场,通过绩效考核等人为的资源调整机制,可以比市场价格机制更为有效地配置劳动力资源。他们从人力资本以及由劳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角度论证了工会组织在维持长期和谐的劳资关系、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从既往研究的实证分析结果上看,Blanch flower and Bryson认为欧美国家的工会组织对员工的工资福利等具有显著的正的效应,川口大司、原博美认为日本的工会组织对员工工资福利的作用则没有统一的结论。这个结果可能与欧美国家的工会组织以联合工会、行业工会为主,而日本的工会组织多为企业内工会这种工会的组织形式相关。
Mary E.Gallagher指出不平等和分级是劳动关系的特征,这种不平等的关系通常通过工人组织起来的方式(如工会)进行调整。即从个体看,无论是在资源占有还是讨价还价能力上,工人都是弱者,其个体行动方式不足以维护和争取自身的利益,而通过组织强有力的工会,可以形成对雇主的抗衡能力。这也使得工会的主要目的被视为改善工会成员在货币与非货币方面的就业条件。工会就雇佣工人的各方面条件与雇主进行谈判,包括工资、福利、工作条件,雇主在雇佣、加班、工作安排、晋升以及解雇等方面的政策以及劳资间一旦发生争议所采取的解决方式等。
在工会对于工人劳动报酬的影响方面,Richard Freeman & James Medoff的研究表明,在美国,工会工人要比那些非工会工人的工资高出10%-20%左右;Barry T.Hirsch & David A.Macpherson也指出美国私营部门工会工人与非工会工人的工资差距大约是19%,而同一时期公营部门为10%-12%左右,私营部门工会所带来的相对工资优势比公营部门要大,也就是说工会能有效地维护与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英国、原联邦德国、奥地利等国也存在相似的情况。
在工会对于劳动者福利报酬的影响上,Richard Freeman和William Alpert的研究都分别表明,与非工会化企业相比,工会化企业中的雇员福利以及雇员福利在劳动报酬中所占的比例都要高一些。在工会对企业民主的影响方面,Richard Freeman and James Medoff的研究认为工会通过在工人和资方之间建立起正式的沟通渠道,潜在地提供了一种使雇主和雇员可以更为有效地就工作场所中的各种政策和程序进行沟通的机制。
不过,在工会对就业的影响上,以往的许多研究认为工会在提高了工会会员的工资水平和雇员的福利水平的同时,也对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Jonathan S.Leonard研究发现,与非工会化企业相比,工会化企业的就业增长率每年要低2%-4%左右,这也导致工会比例的下降。在加拿大和英国等国进行的研究也发现工会对就业具有类似的影响。
总的来看,以往的研究表明,在西方国家劳动关系治理中,工会在改善工会成员收入和就业条件方面取得了积极的绩效。这也从一个角度解释了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劳动关系趋于缓和的现象。
目前,关于我国工会对劳动关系作用的高水平研究不多,已有文献也是以案例和论证为主,缺乏足够的实证支持。焦晶通过对48家企业调研,指出有三分之一的员工认为没有工会也可以保障自身权益,认为名义工会远远大于实际工会的存在。尽管对工会目前发挥的作用存在种种不满,但多数人(70.1%)仍对工会充满期待。在设有工会的企业职员中,超过半数的人认为设有工会代表着该企业拥有更好的企业文化,劳资关系更和谐。中国青年报和腾讯网新闻中心2006年对4747位员工雇用状况进行的联合调查表明:71.6%的员工认为“工会是绝对必要的,但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一结论恐怕是当前我国企业工会履行职能的客观反映。第6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结论之一,就是建立工会的私营企业雇工的年工资要比没有建立工会的私营企业雇工平均高出近1000元。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结论没有将因工会化而造成的工资差别与因个人特点和所在产业及职位的不同而造成的工资差别区分开来。也就是说,工会与非工会私营企业工人的工资差异,有可能是由于工会的作用造成,但是更有可能是由企业差别造成的。
浙江大学劳动保障和公共政策研究中心(LEPP)“理顺劳动关系、创建和谐企业”课题组于2007年4-5月在浙江省实施企业问卷调查和职工问卷调查,就工会对劳动关系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发现工会并非形同虚设,而是确实起到了改善劳动关系的作用。从工资回报到各项福利,工会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员工利益。同时,实证研究还表明,资方也乐意设立工会以及给工会拨付经费,因为工会改善了劳动关系,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对于工会进行详尽的分析:什么样企业更可能设立工会?工会会员有没有额外的回报?工会在改善员工福利方面到底起了怎样的作用?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使用全新的具有完全代表性的经济普查数据,首次对于为什么设立工会、哪些人参加工会、工会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实证分析,从而弥补了以往文献对于这个问题进行科学实证的不足。通过这些细致的实证分析,我们希望通过工会的发展现状全面了解劳动关系,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本文余下部分的框架如下;第二章描述使用的数据;第三章讨论什么样的企业倾向于设立工会;第四章考察工会会员有没有额外的回报,如果有,大概为多少;第五章分析了工会是否会对于工人福利产生影响;最后是结论和讨论。
二、数据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浙江省2004年经济普查。由于是普查数据,意味着我们的结果具有完全代表性。虽然这是浙江省数据,但是由于浙江经济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也出现了一些劳动关系方面的先发问题,所以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于别的省份和地区具有参考价值。
2004年浙江省经济普查对象是第二和第三产业所有行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普查内容涉及单位基本属性、就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普查数据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普查机构还采取随机抽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质量控制与检验,并且按照规定对普查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从而确保了普查数据的质量。
在确保数据质量的情况下,我们的分析结果可以非常准确地衡量浙江省企业工会的各方面情况。下一章我们首先讨论到底什么样的企业会倾向于设立工会以及工会覆盖率受哪些因素影响。
三、企业设立工会情况以及工会的覆盖率
(一)企业设立工会情况
根据普查数据,企业设工会的比例约为17.1%,个人参加工会的比例约为12.5%。这两个数字的差异来自于大小企业设立工会的情况不同,而且每个企业内部工会的覆盖率也都有所区别。那么是哪些因素影响企业设立工会情况以及工会在工人中的覆盖率呢?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估计一个Probit模型来回答上述问题。模型设定如下:
Pr(y=1|x)=Φ(xb)
y指是否设立工会(设立为1,不设立为0),Φ是标准正态分布累计函数,x为解释变量,包括:企业不同教育水平比例、技术职称比例、技术等级比例、企业所有制、员工数、年龄及其平方、企业技术(采用人均拥有计算机数量来衡量)、经营状态和企业的行业类型,b是估计系数。①
根据计量结果,我们看出企业是否设立工会和多项因素显著相关,下面我们逐一讨论:
教育。综合来看,企业学历水平构成里面,学历水平越高的企业越可能设立工会。一个例外就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呈现显著负面影响,即便是控制了所有制行业等等。这个结果看似奇怪实则正常,因为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在企业多从事地位和收入较高的工作,通过工会来获取权益的动力不强。毕竟研究生以上学历者懂得通过法律等等途径来保护自己权益,所以研究生以上学历者越多的企业设立工会的可能性越小。
技术职称和等级。从技术职称来看,高职称员工比例越大的企业,设立工会可能性越大;而技术等级虽然总体上也是等级高员工比例越大企业设立工会可能性越大,但是对于高级技师却是负面影响,技师也是不显著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教育最高比例的负面影响类似: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地位收入相对较高,自己的能力也相对较强,较少通过工会来保护自己权益。
所有制。以公有制作为比较组,按照一般理解,公有制企业最可能设立工会,但是结果不尽然。从回归结果来看,私营企业确实显著负面影响,为-0.08左右。但是港澳台企业和外资企业却是显著正面影响,这意味着港澳台和外资企业比公有制企业更可能设立工会,它们比公有制企业更希望通过工会活动等增强企业凝聚力。这是企业自身增强生产效率的需要。
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总体来看,企业规模越大,越倾向于设立工会,这是容易理解的。因为规模大的企业对管理的要求越高,更需要工会来协调劳资关系。同时,大企业提高企业凝聚力,也需要借助于工会组织。企业年龄对于设立工会的影响,则是正向影响,意味着企业历史越悠久,设立工会的边际意愿虽然为正,但是递减。历史悠久的企业更可能设立工会,新生企业反而设立工会的意愿略低。
企业技术。我们借助人均拥有计算机数量作为企业技术的替代变量。通过回归结果,我们发现企业技术革新对于工会设立也有正面影响。当然,这个变量具有一定内生性,有可能是因为设立了工会,企业更可能去满足工人要求来提高技术,多配置电脑设备。但是无论如何,技术进步和劳动关系还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
(二)工会的覆盖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工会的设定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有的合乎预期,有的出乎意料。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需要采用一套完全有代表性的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有时候主观想象是不准确的。那么工会在工人中的覆盖率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采用和企业设立工会情况相同的解释变量,但是被解释变量换成企业的工会覆盖率:就是该企业参加工会人数除以企业总员工数,如果该企业未设立工会,那么相应的,该企业工会覆盖率为0。至于回归方法,我们也相应调整为普通最小二乘法(OLS)。
我们发现,对于工会覆盖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和前述是否参加工会的结果类似,这也意味着我们对于为什么设立和参加工会的分析结果是非常稳健的(robust),当然系数会稍有差异。此外,高中教育比例也呈现非常正面的影响。除了最高的研究生以上教育以外,其他教育水平影响的层次感更强:系数随教育正向增长,意味着教育水平越高,工会覆盖率越大。应当说,两个类似的结果完全支持了我们的观点,而且说明我们的结果比较可信,不是因为测量误差等等而造成。在考察了企业设立工会和工会总体覆盖率以后,我们来分析工会本身对于员工工资会有什么影响。
四、工会会员的工资回报
(一)工会覆盖率对企业平均工资的影响
国外研究显示工会有正向的工资回报,国内学者的研究也显示出类似结论。那么工会会员到底有没有回报?我们通过代表性的经济普查数据来测试一下,模型设定为:
ln(W)=Gα+Xβ+ε
其中W是企业平均工资,G代表该企业工会覆盖率,X包括其他解释变量,譬如企业不同教育水平比例、技术职称比例、技术等级比例、企业所有制和员工数、年龄及其平方、企业技术、经营状态和企业的行业类型,方法依然是OLS。我们的做法和以前结果不同就在于:我们使用企业层面数据来探讨企业工会覆盖率对于企业平均工资的影响,而并非以往那些个人参加工会的工资回报。以往分析有个很明显的问题:工会这个变量具有内生性,因为工人有可能为了更高工资而选择参加工会。通过企业层面的分析,减轻了内生性问题。
回归结果表明:企业工会覆盖率对于企业平均工资有较大的正面影响,一个企业工会覆盖率多1%的话,那么其平均工资一般也会高0.12%。应当说,这个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二)其他因素对企业平均工资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分析其他因素对企业平均工资的影响。教育显然有正向影响:教育水平越高,平均工资也相应增加。研究生、本科生、大专、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以及以下水平的回报依次为:0.44,0.54,0.19和0.04。总体而言,高水平教育回报明显高于低水平教育回报。由于研究生多为年轻人,而本科生各年龄层都有,所以造成研究生回报反而可能低于本科生的情况,但是总体结果差别并非很大,所以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再来看企业所有制对于平均工资的影响。相对于公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平均工资在控制了其他因素情况下,低3%。仅就员工工资水平来说,公有制企业似乎比私营企业更有优势。港澳台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工资相当于公有制企业而言,就非常具有竞争力,分别高19.4%和25.6%。
我们再来关注工会是否有助于改善工人的其他相关福利。即工会在工人实质性福利,譬如职工教育、劳动、待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以及其他福利方面究竟有没有影响。
五、工会对于员工福利的影响
本章只分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会对于员工福利的影响。虽然由于数据所限,导致内容不如前面内容具有代表性。但是总体来看,对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分析也同样可以推广到其他类似企业。事实上,参加工会的员工主要集中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所以我们的结论一样具有参考价值。
(一)不同类型企业工会经费情况
工会在员工福利方面有没有影响?有多大影响?这是本章需要回答的问题。回归方法和工会覆盖率对企业平均工资的影响类似,被解释变量也都取了常用对数。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控制了员工人数,在此情况下,企业规模相当于控制了,虽然被解释变量采用的是总金额,但是回归结果和被解释变量采用人均金额的情况是一致的。首先我们来看工会支出和覆盖率的关系。
由于只有规模以上企业才提供工会经费情况,我们只考虑设有工会的规模以上企业,结果发现工会经费和工会覆盖率完全正相关,这是符合预期的结果。即便是控制了工会覆盖率,我们发现教育、技术依然对于工会经费有显著影响,说明两个企业哪怕工会覆盖率和企业规模乃至于行业等等变量一样,教育和技能构成仍然直接影响工会发展的程度:总体来说,教育和技能水平越高,该企业越重视工会,工会发展越健全。
同样,我们看到即便是其余相关变量尤其是工会覆盖率已经控制的情况下,私营企业相对而言不太重视工会,工会在私营企业并没有得到很有效的发展。港澳台企业的工会支出相对公有制企业而言是非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对公有制企业而言,外资企业的工会支出大大增加,这也说明外资企业对于工会作用的重视。外资企业可以达到更有效率的生产,获得更高的工资,甚至在比公有制等等企业劳动强度大的多的情况下也能改善劳资关系。就这方面而言,工会的作用功不可没。
从工会经费可以看出一个企业工会的受重视程度以及发展情况,那么工会力量对于员工真正的福利等等方面有没有影响?我们需要通过实证来考察一下。实证模型依然和前面相同,只是被解释变量换成了各种福利的自然对数。
(二)工会对员工福利的影响
结果说明:工会在职工教育费,劳动和待业保险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等方面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对于保障工人利益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从员工这三类福利来说,工会起的作用不尽相同:职工教育费作用最小,劳动和待业保险费比较高,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最高。这说明工会在保障员工最有效的利益方面,起的作用最大。
在企业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福利费方面,工会显然也都起到了非常正向的作用,其中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的作用最大,不仅仅超过了对福利费,而且超过了前面工会对于职工教育费,劳动、待业保险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的影响。综合前面分析来看,工会并非形同虚设,从福利来判断,工会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工会在中国的作用不容忽视,虽然其职责和西方不同,但是在保障工人利益方面,还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通过这几章的分析,我们也得出了一些很有趣的结论:有些合乎预期,有些则截然相反。
六、结论与讨论
本文使用2004年浙江省经济普查数据,对于工会在劳动关系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综合前述观点,我们认为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工会的职能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工会仍然保留一些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会特征,但是总体来看,工会已经不再主要是充当组织文娱活动等类似的角色了,而是在为工人谋福利,协调劳动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当然,中国工会仍然任重而道远。此外,学术界关于中国工会的实证研究极少,我们采用了普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以对于结果比较有信心,分析过程中也尽量保证客观。但是数据信息方面的不足以及自身的疏忽也可能导致某些不尽如人意的结果,也希望我们这篇文章能够让更多人来关注中国的工会和劳动关系,也有更多研究来参与相关问题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收稿日期]2008-12-01
注释:
①因篇幅限制,计量表格没有放在论文正文里,作为附件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