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论文_张照喜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论文_张照喜

山东省青州市王府街道赵河小学 262500

一、合理组织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老师善于利用。”再者,数学知识本身产生于现实生活,那么数学学习的素材也应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即生活数学。因此,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打破数学教材的狭隘框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故事、实例、新闻等入手,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进行充实、重组和处理教材,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使原来十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学生感兴趣,而且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1.结合生活实际,激趣导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段正处在课堂的起始阶段,处理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内在的认知需求,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可问:“同学们经常喝牛奶,有没有留意牛奶盒上标有‘脂肪≥3.1%,蛋白质≥2.9%……’这些内容?你们知道3.1%、2.9%等表示什么意思吗?”从而激起学生求知的内驱力,导入新课。

2.结合生活实际,改组例题。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例题的事理进行改组、交换,会使例题教学更有亲近性、现实性,增强学生的共鸣感。

如教学“求两商之差的应用题”时,将例题“李师傅和小张装配一种仪器,李师傅5天装配105台,小张6天装配102台,李师傅比小张每天多装配多少台?”转换成“下面是我班四位同学的跳绳成绩:

姓 名 时间(单位:分)数量(单位:下)

李 戈3 486

邓佩雯4 760

沈嘉琪2 362

何 茵5 880

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决定选谁代表班级参加校跳绳比赛?说说你的依据。”

经过这样一转换,拉近了例题与学生的距离。使原教材的“死”知识变成课堂教学中的“活”内容,使学生的探索变得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既学会了新知,解决了实际问题,又使学生受到了“为班争光”的情感教育。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习题。练习不仅是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在现行的小学数学课本和练习册中,有相当多的习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较远,教学中难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在练习环节应将原有一些脱离儿童生活的习题,作适当的改组,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以加深理解新知,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后,设计这样的练习:学校有一块正方形花圃,计划用花圃的1/2种花,1/2种草,你认为怎样安排比较美观?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身边活生生的数学事实,他们感兴趣,有解决办法。从学生获得成果的笑靥里能让你看到:学生不是厌倦数学,而是厌倦脱离生活的数学,厌倦忽视数学价值的数学教学。

4.结合生活实际,重组教材。在数学教材中,有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单调,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乏味。为充分调动学生各种积极心理因素,使学习者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可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组织教学。如教学“加法估算”这节课,教师围绕“今天我当家”这样一个主题,带着孩子们来到儿童乐园、饭店、商场,在这些场景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加法题进行估算,如估算游玩多个游乐项目花了多少钱;吃一顿饭花了多少钱;购物时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糖果、饮料……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学生有兴趣、易投入,同时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使生活经验数学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将有助于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不少数学表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的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更深切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如教“一个数加(或减)接近整百、整千数的简便运算”这部分知识时,教材中没有提供任何有意义的、具体形象的感知材料,让学生去理解、分析简算的方法(多加要减,多减要加),学生学起来比较抽象与被动。教学时,可根据生活实际中收付钱款时经常发生的“付整找零”的活动设计一个生活情境:我校在“变废为宝”环保活动中,收集了许多可再造废品卖给废品回收站,大队辅导员在收取货款时遇到了多拿要退还的情景,以及她到商场购物(去敬老院献爱心)碰到多付要找回的生活情景。诱导学生探索、掌握“145+97=145+100-3;242-198=242-200+2”的简算算理,促进学生生活经验正迁移,从而把经验提炼成数学知识,补充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所以学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如果结合学生所熟悉的身边事例去学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注重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能力化

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应用数学知识改造客观世界。从数学教育哲学上讲,一个学生数学修养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表现在能否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提高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比例尺”后,安排一个“谁是最佳小设计师”的练习环节,要求学生画出自己房间的平面图,然后自由选择教师提供的常用家具材料,把它布置成一个合理、美观的小天地。学生积极性高,各显神通。通过这样的操作,不仅巩固了新知识,还提高了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总之,通过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我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加强数学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知识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当然,实施数学生活化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发展的规律,所选素材、呈现方式、实践情境要符合儿童的生活,才能引起儿童的共鸣,收到好的效果。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论文作者:张照喜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0月总第2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论文_张照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