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判断国内外经济环境,适时转变宏观调控方向_宏观调控论文

科学判断国内外经济环境,适时转变宏观调控方向_宏观调控论文

科学判断国内外经济环境,适时转变宏观经济调控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取向论文,国内外论文,环境论文,科学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为了应对美国住房和金融危机继续加深、国际市场环境动荡的外部冲击和国内通货膨胀势头趋缓、股票市场持续下跌的新形势,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先后采取了刺激经济和市场的政策。主要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适当下调中小银行的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财政部实行股票交易印花税单边征收政策,汇金公司入市增持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股票,国资委鼓励国有企业回购和增持所属上市公司股票等。这些重要的措施不仅能够减轻企业的利息负担,增强投资者信心,而且表明宏观调控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宏观调控政策从“双防”改为“一保一控”,即转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重要措施。本文将对近期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简要分析,并对下一阶段的宏观调控取向提出一些建议。

一、价格总水平和其他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4.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3%,非食品价格上涨2.1%;消费品价格上涨6.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4%;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7.1%。与上月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了0.1%。1-8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8.3%。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看,尽管1-8月份累计的上涨幅度还比较高,但是,8月份的月度同比指数的幅度比前几个月有了明显下降。这可以看作是近两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取得积极成效的一个标志。如果看月度环比指数,这是今年3月份以来第四个负数。按照目前的年度价格指数统计方法测算,如果今年剩余的后4个月的同比涨幅能够保持在3%左右,全年平均上涨幅度可以保持在6%以内。

但是,其他价格指数的变动趋势却并不是很乐观。2008年8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0.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3%。1-8月份累计,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2%。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变动情况是:2008年8月份较上年同期上涨8.2%,较上月下降0.3%,1-8月份平均较上年同期上涨9.3%。尽管近几个月的同比指数出现了下降趋势,但是上涨幅度依然比较大。

可以说,由于反映价格总水平变动的不同层次的指数变动趋势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如何判断当前的通货膨胀趋势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从成本传导的角度看,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对最终的居民消费价格水平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的,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这个传导的过程不一定很快,也不一定会按照同样的幅度传导。如果传导得慢一些,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就会小一些。

在价格总水平上涨势头得到缓和的同时,其他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也发生了预期的变化。首先是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2008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比上年同期回落4.7个百分点。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比上年同期回落2.7个百分点。可以说明,国民经济已经出现增速减缓的运行态势。

投资和消费的变动趋势则有所不同。1-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4%,比上年同期高0.71个百分点;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比去年同期高6.2个百分点。这两个指标和价格指数的变动关系十分密切。如果考虑到价格因素,则增幅会小很多。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计算方法,如果按照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10%的水平来测算,1-8月份的实际投资增长幅度为15.8%,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消费品零售额的实际增长幅度为13.6%,高于去年同期的实际增长幅度。

进出口的变化表现在进口增长大于出口增长,顺差增长幅度下降。据海关统计,1-8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7233.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其中,出口9376.9亿美元,增长22.4%;进口7856.9亿美元,增长30%;累计贸易顺差1519.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2%,净减少100.8亿美元。同样,进口增长幅度较大的原因之一也是由于价格因素,就是一些大宗进口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例如,进口铁矿砂均价139.3美元/吨,比上年同期上涨77.9%;进口原油均价772.1美元/吨,同比上涨71.2%;进口成品油均价838.8美元/吨,上涨91.7%;进口大豆均价603美元/吨,同比上涨79.2%。

二、如何评价最近一年多来宏观调控措施的成效

防止经济过热,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是最近几年中央一直坚持的宏观经济政策。从2007年年中开始,由于价格总水平,特别是猪肉、食用植物油和粮食等食品类零售价格的明显上涨,中央确定了以防止价格过快上涨为主要目标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就是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要防止价格总水平出现显著上涨。一年多来,中央有关部门采取了以经济手段为主的一系列措施。特别是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从紧的政策,先后十余次频繁上调银行准备金率,达到了17.5%的历史高位,还多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同时,为了抑制与居民关系最密切的主要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还采取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实施了限制地方政府出台新的涨价项目的措施。在财政方面,主要是采取了扶持生猪生产的补贴政策等。再加上以前采取的减低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适当限制粮食进出口贸易等政策,这些政策对于防止价格进一步上涨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抑制价格总水平上涨的过程中,经济增长适当放慢是不可避免的。从理论上说,在长期内,价格总水平的波动和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而且应当说,过高的通货膨胀一般会伤害到经济的持续增长。但是,从短期来看,似乎经济的较高增长往往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快速增长,去年达到了11.9%,是1994年以来最高的水平。学术界一般认为,2007年可能是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上升阶段的峰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的前几年,并没有出现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只是在2003年出现了一次性的以粮食价格波动为表现的4%以下的上涨。因此,在一个时期里,学术界有专家概括出了“高增长低通胀”的模式。但是,2007年价格总水平的明显上涨,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了,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通货膨胀是十分困难的。同样的,要控制通货膨胀而不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看起来也是很困难的。因为,抑制通货膨胀的手段几乎都会起到抑制经济增长的作用。提高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必然要影响企业的资金使用,提高其成本,从而降低其资金需求。因此,价格总水平上涨趋缓和经济增长趋缓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同样的道理,在控制通货膨胀过程中,进出口,特别是出口增幅的适当下滑和投资、消费的增长趋缓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控制通货膨胀不可避免的代价。

我们还应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总是存在一定时滞的。由于信息不够及时和全面,宏观决策部门灵敏地判断宏观形势变化,及时出台政策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就是所谓的认识和决策时滞。更重要的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要取得预期的成效,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市场主体需要时间消化政策,需要时间调整生产经营决策。因此,一项宏观调控措施从出台到取得成效是存在一定的时滞的。特别是我国还处于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特别是地方政府,对经济的不当干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就使得宏观决策层对政策时滞更加难以把握。按照这种分析,2007年以来采取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尤其是货币政策手段的效应必然有一个逐步发挥的过程。价格总水平上涨从较高的幅度向较低的幅度靠拢,也是逐步的过程。我们还应注意到,如果因为效果不明显,反应不迅速就采取更多的措施,往往会出现调控过度的情况。在这方面,我国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过“急刹车”的情况。在1988年夏季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后,中央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进行控制,由于控制过于猛烈,就出现了90年代初期的市场疲软现象。当然,那时的情况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体制差别很大。但是,宏观调控的原理是相同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央从今年6月份提高准备金率后没有接着再采取新的措施是正确的,是具有预见性的。

在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明显提高的新的时代,宏观调控还必须考虑到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不能关起门来搞宏观调控。尽管我国的金融市场还没有全面开放,尽管我国的利率还没有实现市场化,依然由政府进行管制,尽管我国的外汇制度还有待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还需加快,但是,毕竟我国对国际市场的依存程度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研究、制定、实施以及评估宏观经济政策时,必须高度关注国际市场变化,尤其应关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及时采取恰当应对措施。国际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是导致国内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虽然导致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总需求增长过度,货币供给增长过快,但是在短期内,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属于不可控因素。因此,对部分受国际市场影响比较直接的产品价格上涨需要多“忍耐”一段时期,不能期望很快回调。

三、如何看待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自2007年7月肇始且愈演愈烈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发展成为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重创华尔街和美国经济,并开始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于美国而言,随着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总负债6132亿美元,所有者权益仅为263亿美元),美林证券以约44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美国银行,美国排名前五位的投资银行已有三家不复存在。此前,美国政府已经用2000亿美元接手房利美和房地美,现在又将以拥有80%股权的条件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的贷款。美国所有的投行都是靠借钱来维持日常运营,但是各个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非常高,这种过去主要的流行性工具已经不起作用了。投资者开始对整个投行的盈利模式产生怀疑。由于次贷危机从金融领域传导到实体领域,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交替下挫,美国居民消费日益疲软,消费者信心指数连创新低。美国的居民消费、企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不断下滑,必然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就世界范围而言,全球金融机构与次贷有关的损失超过5000亿美元。欧洲、日本等央行通过各种途径向市场输送流动性,迄今注资总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

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资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持有数额巨大的申请破产或被接管的美国金融机构所发行的债券。其中高级债券预计损失30%-40%,次级债券则基本上没有收回的可能。如以雷曼兄弟公司为例,到目前为止7家中资银行与其相关的风险敞口为5亿美元:以“两房”为例,中国银行持有其发行的债券数及其担保的住房贷款抵押债券分别为106.37亿美元和66.49亿美元:建行持有数分别为32.50亿美元和25.55亿美元:工商银行持有数分别为4.65亿美元和22.51亿美元。二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中国A股市场无法独善其身,全球股市大跌会间接拖累A股市场,而且银行板块受市场“净效应”影响,急剧下跌。三是由于美国经济陷入困境,全球经济增速明显趋缓,减少了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造成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加剧,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四是外资因流动性问题从中国回流,房地产市场进一步萎缩。占固定资产投资近1/4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拐点已现,8月份单月增长仅为18.9%,创下32个月以来的新低。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还将继续恶化。一是次级按揭贷款(Sub-prime mortgage)之后还有次优级贷款Alt-A,以及担保债务凭证(CDO)和信贷违约掉期(CDS)等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CDS相当于债券持有人为所持债券购买的违约保险。卖出CDS的一方在收了“保费”后就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赔偿义务。次级按揭的规模有8500亿美元,次优级贷款者涉及金额达1万亿美元,美国发行CDS的产品总金额为25万亿美元,而全球市场规模为62万亿美元。二是信用卡危机显现。信用卡违约率从2006年开始即持续上升,在2007年急剧上升。三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仍在恶化。四是美国消费信心指数持续下降,该指标值已经从1999年的105下降到今年5月的60。消费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2007年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70%。

金融危机见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被市场定价并处置:实体经济见底并恢复的标志是公司能够融资并再投资,需求开始回升。美国经济见底并恢复需要四、五年。因此,我们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和发展方式转变上,放弃借助美国经济近期内复苏拉动中国经济的想法。中国经济受美国次贷冲击主要还是出口方面。尽管中资金融机构在投资美国次贷类衍生债券方面损失较大,但占各自的资产比例小,再加上自身盈利性好,以及美国政府对“两房”等金融机构援手相助,最终损失在可承受范围内。

四、相关政策建议

在价格总水平涨势趋缓的新形势下,7月下旬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及时出台了多项措施,适当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振投资者和生产经营者的信心,也有利于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负担,有利于在价格涨势趋缓的过程中促进企业扩大生产经营,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避免经济的过度回调。

从目前的形势看,还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有:

1.完善财税政策。要更多地发挥财税政策在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遏制通货膨胀方面的作用,运用税收手段对冲改革成本,利用财政优势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在财政政策方面,增加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力度,降低居民在公共服务消费上的分担比例。要增加对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物价补贴,特别是大学生和低保人群的补贴,确保广大城市居民不受物价上涨的影响;在税收方面,减轻纳税的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减轻企业税负以对冲成本上升。大幅度提高个体户增值税、营业税的起征点和个体户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同时降低过高的征收率和所得税的累进税率或附征率,让低收入的个体户不缴税或少缴税;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在法定范围内调高出口退税率,逐步解决营业税重复征税问题,尽快解决营业税出口退(免)税问题,逐步解决增值税和营业税相互抵扣问题,降低或者免除建筑业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营业税、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降低或者免除个人出租房屋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

2.确保粮油肉供给。当前世界粮食供应还没有到危机的阶段,全球粮食在单产及总产量上都在不断增长,基本上满足了人类消费的需求,但世界粮价将在高位运行。中国面临的粮食问题目前主要是大豆问题,中期会是玉米问题,本质是饲料问题。国内油脂油料消费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进口大豆折算成豆油与直接进口的豆油之和占2006至2007年度国内总消费量的87%。国际粮商不仅控制了我国食用油产业链上游,同时加快下游环节的扩张,威胁我国粮油安全。我国生猪养殖业面临的最根本问题,是以散养为主体的养殖模式,养殖成本高、效率低、防疾病能力弱。为保证我国的粮油肉长期供给,应立足国内,逐步理顺国内市场的农产品价格,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持农产品稳定合理增长;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到东南亚、南美等地区建立稳定的粮食采购渠道和生产基地,通过长期供应合同,稳定农产品供应;建立商业调剂库存,为国家调控国内市场提供新手段;培育并推广本土化良种如茶油树等,积极推进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的研发、试验和推广,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和力度,提高单产水平。

3.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当前我国成品油价格尽管经过了调整但仍未能与国际接轨,炼油企业全面亏损。由于煤价放开,电价管制,很多发电企业也陷入亏损。“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两项约束性指标由于过去两年进展缓慢,给后三年增加了负担和压力。为此,应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完善能源管理。在缩小价格管制或干预的范围的同时,在成品油、电力、农产品领域要把握时机,逐步地提高、理顺价格。

标签:;  ;  ;  ;  ;  ;  ;  ;  ;  ;  

科学判断国内外经济环境,适时转变宏观调控方向_宏观调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