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亚单元教学模式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模式论文,单元论文,高中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纵观高中地理教材,按知识点分为八大单元,每一单元按节一课时一课时进行教学,一个课时就是一个相对的独立体,知识分散零碎。若按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可改变这种情况,但内容过多,大多数同学又难以接受。因此,把每一单元按知识点分为2至3个亚单元,以亚单元为基本的授课单位。这样做既使学生容易接受,又使知识由分散的点变成线,变成网,连成整体,对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拓展学生思维有益。因此,应该采取亚单元教学模式。
一、亚单元教学模式的实施
把每一单元按知识点和学生接受能力分为几个亚单元,根据亚单元内容的多少,难易的程度来安排教学课时,并对亚单元内的几个课时进行统一安排,每一课时不再是相对的独立体,而是亚单元的一个组成部分。如高中地理下册第六单元共5节内容,可分为两大亚单元,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为第一大亚单元,教材内容为1、4、5节;城市的区位因素为第二大亚单元,教材内容为2、3节。以亚单元为单位,实施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自学阶段。教师指导学生系统阅读亚单元内的全部内容,可作重点提示。要求同学们做好两件事:(1)提出问题。问题可以是教材中难以理解的内容,也可以是由教材延伸的实际问题。(2)初步构建知识网络。
第二阶段:讨论阶段。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也可以由教师补充有关内容,提出一些实际问题供同学们讨论,从而能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再相互讨论理出亚单元知识网络。如第一亚单元可补充我国城市发展的方针,第二亚单元可讨论杭州湾大桥对沪宁杭经济的影响。
第二阶段:归纳小结阶段。小结先由同学进行,相互补充,要求用知识网络图的形式,再由其他同学补充,鼓励多种结构网络出现,教师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学生所建构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如第一亚单元可归纳为:
第四阶段:掌握巩固阶段。教师根据亚单元的知识点,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地理“热点”、“焦点”,精心设计题目,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练习既可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强化,使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又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
二、亚单元教学模式的作用
亚单元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框架
大循环、快节奏、多反复 按节独立完成
教学方法
学生探究、讨论、建构
教师讲授为主,
为主,教师讲授辅 学生讨论为辅
学习行为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对知识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点的牢固掌握
教师角色
学习的导航者、护航
知识的垄断者、
者
传授者
学生地位
学习过程的探究者、
知识的被动接受
建构者 者
亚单元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主要是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地理知识的巩固。
1.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既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我们的教学目标。
亚单元教学模式提倡把属于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以利于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通过自学、讨论、构建网络,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上,重点放在主干知识上,知识网络的构建上,而不是讲授越来越多的知识,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记录外界信息的过程,而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由认知主体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外界的信息只有经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转变为学生的自身知识。
2.提高了地理知识巩固率
根据对“先快后慢”遗忘规律的研究,已经贮存的知识信息,若不反复运用,强化信息的痕迹,将会自动丧失,通过多次刺激,可强化记忆,减少遗忘。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与其借助复习去恢复遗忘,不如借助复习去防止遗忘。亚单元教学模式通过自学、讨论、建构、巩固等各个环节,使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每一阶段重复出现,促进学生在理解中加强记忆,在记忆中深化理解,及时反复,防止遗忘,有效提高了基础知识的巩固率。而且由于教学一开始就从单元整体出发,以亚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从大处着眼,注重知识体系,有利于发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知识成了体系,掌握起来也较容易。
三、策略和要求
亚单元教学模式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但要真正体现亚单元教学模式的作用,要注意以下策略:
1.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联系。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阅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相互讨论,构建知识网络。教师主要点拨学生普遍困窘的问题,因认识原因挖掘不到的知识,不完善的思维等。为了达到最有效的学习,应当向学生讲得越少越好,而对他们自己去发现引导得越多越好。但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必须科学地控制学习过程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调控: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重点提示,讨论过程中可就一些重点问题向学生提问,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小结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亚单元网络结构图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方式的结构图,最后提供典型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因为学生自学中获得的认识是分散的,感性的,必须经过归纳,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构建成一定的网络图式加以存贮,使之系统化。对构成知识体系的逻辑关系,须作为基本训练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促使学生自觉地把头脑里的零碎知识条理化、分散的知识网络化并纳入主体认知结构中,让学生从知识的相互联系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各种知识的综合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整体统筹理念和综合分析能力。否则,只是“换汤不换药”,在课堂上只是形式的变化而无质的飞跃,只能重走知识堆砌的老路,或只是拘泥于单纯分析一些支离破碎的问题。
3.注重知识的应用性。知识是为现实服务的,不能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是无效知识。教师补充内容,提出讨论的问题,设计的题目,应与现实相结合。对最基本的重点、难点置于较宽广的学科知识大背景中,联系学科史,结合现实多角度展开分析,使死知识升华为活知识。注重教材重点与现实的结合,这个现实可以是地理“热点”、“焦点”问题,也可以是身边的现实地理问题,使书本上抽象的概念在社会大背景中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精心组织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生动恰当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由现象深入到本质而获得理性认识,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亚单元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渐渐学会自学,学会思维,学会创新。教学过程的优化,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方法,增强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了综合素质,从而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标签:单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