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州中心血站 甘肃临夏 731100
摘要:目的:对中医脐疗的理论和临床应用进行简要的系统整理。方法:参考文献和临床实际应用相结合,对中医脐疗进行简要的系统归纳整理。结果:中医脐疗临床应用涉及内、外、妇、儿各科,简、便、廉、效,适宜理论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结论:中医脐疗值得理论研究和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脐疗;临床应用
中医脐疗历史悠久,法简效宏。洎《内经》开“用桂心渍酒以熨寒痹”之外治先河后,历代医家多所阐发和广用,外治法之一的脐疗更为诸医家所青睐,迄今已发展为中药敷脐、艾灸脐部、推拿脐部(即神阙穴部位)三流。对其临床应用,末学试作述要如次。
一、脐疗的理论根据
脐部为神阙穴所在,具有温通元阳、苏厥固脱、运肠胃气机、化寒湿积滞等功效,隶属任脉,又为冲任循行之地。现代解剖生理学认为: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与全身皮肤结构比较,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鉴于此,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在肚脐处辨证敷药,或有效的刺激穴位,如艾灸和按摩等,即可通过经脉之循行、输布和传递于全身,从而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
二、脐疗的临床应用
(一)中药敷脐
中药敷脐,即有药物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功效,通过脐部神阙穴,借奇经和十二经脉及其十二经别之循行,布输于五脏六腑,散达于四肢百骸,以逮病所,而祛疾除痼。现举例以示临床应用之一斑。
感冒:葱、姜、淡豆鼓、盐各适量炒热敷脐。百日咳:五倍子15克,研细末,调凡士林敷于脐部。黄疸:茵陈、栀子、芒硝、大黄各30克,杏仁、常山、鳖甲、巴豆霜各12克,豆鼓60克,共煎汁热敷于脐。肝痛:穿山甲末100克,喷人乳香、没药醇浸液70毫升,烘干研末,再加鸡矢藤挥发油0.5毫克、冰片少许,每次用200毫克,食醋调敷脐中,5天换药一次。腹泻:松香3克,将松香末放在膏药上贴于肚脐处。痢疾:用金仙膏敷贴脐部。呕吐:炒吴萸3克,葱、姜少许捣敷脐中。呃逆:脐部外敷“三味止逆散”(芒硝、胡椒、朱砂,共研细面,分装备用)。小儿积食:将生栀子研成细末,加面粉、鸡蛋清调成三个饼,分别敷贴于脐部、两足心。小儿遗尿:丁香3粒研细末,调米饭适量捣作饼,贴患儿肚脐;或用加味生姜膏(生姜30克、炮附子6克、补骨脂12克,为末和匀)敷脐、外用纱布覆盖、固定,每日一次,连用3-5次。癃闭:独蒜一枚、栀子3枚、盐少许捣烂敷脐。遗精:五倍子、牡蛎,盐水调敷脐中。水肿:结籽大葱(鲜)5棵,加白矾一两,捣成泥状,敷肚脐部。若水肿膨胀,可用甘遂末敷肚脐处。盗汗:五倍子末、辰砂末、盐敷脐部。小儿夜啼:朱砂、五倍子研末敷脐。脐风:僵蚕3克,研细末蜜涂脐部。小儿脐赤肿:杏仁捣烂敷于脐上。脐疮不干:黄柏研细末,贴患处。妇女面部色斑:用乳香、没药、穿山甲、葛根、山楂、厚朴、鸡血藤、桂枝、甘草、细辛、冰片、白芍,研末,每次取药末25毫克敷于脐窝中,3~7天换药一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艾灸脐部
艾叶,性味苦辛而温,入脾、肝、肾经,效能温经止血、理气祛寒,疏通十二经脉。因脐部皮薄凹陷,所以临床艾灸脐部多采用间接隔物灸,这样既可发挥燃艾的温热刺激作用,又能利用填塞药物的效能,可谓一举双得矣。临床常用的脐部填塞药物有:鲜姜片、附片、葱白、蒜泥、食盐、药膏等,可随证选用。临床应用举要:婴儿腹泻:炒青盐适量,填肚脐内,艾柱灸30壮。产后流血:每日艾灸脐部一次,每次30分钟。淋证:用青盐或蒜泥或葱泥加少许麝香,填脐窝,艾条灸20~30分钟,适用于虚证、尿痛者。痢疾(虚寒型):硫黄10克、母丁香3克、麝香1克、肉桂3克,共研细末,取1克填脐窝内,外敷一些膏药、艾条灸之。胆囊炎、胆石症腹痛:令患者侧卧,点燃艾条后距神阙穴1~2寸,不断旋转,使病人有温热感,以能耐受为度。
(三)推拿脐部
医师在脐部运用不同的手法,通过有效的刺激神阙穴,并经经脉传递输布,可使这种良性刺激布散全身,从而起到疏通经络、调和营卫、平衡阴阳、扶助正气,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应用大凡如下。
1. 揉脐和摩神阙穴:主治腹痛、腹胀、吐泻、食积、便秘、肠鸣。操作手法:医者用中指端或掌根置于脐部,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之,称揉脐;以食、中、无名指端或以掌心摩,均称摩神阙。
2. 脐周团摩:此法之作用,为健运脾阳、和胃理肠。临床常用于小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时吐乳汁、腹痛、肠鸣、泄泻等症。具体操作是,令患者仰卧,医者以掌心置神阙穴上,以脐为中心,先作顺时针方向旋转5~10分钟,再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团摩5~10分钟。团摩时,手法宜轻柔而缓慢,但每一方向旋转团摩均应以腹部微汗为度。操作最好在饭后一小时后施行。
另外,近年脐部理疗、脐部保健等新应用,不断拓展了脐疗的临床应用范围。
三、脐疗的注意事项
1.禁针刺。《甲乙经》载:神阙穴“禁不可刺,刺之令人恶疡遗失者,死不治。”现代医家多认为,神阙穴不易消毒,故不宜针刺。
2.少数患者在初次敷药时,往往脐周隐隐作痛,或肠鸣软便,或呕恶不适,应加以注意。
3.敷脐药物宜湿润,最好热敷半小时,收效才快。
4.脐部艾灸,只适用于寒证、虚证,热证、实证不适用。
5.脐部按摩,不宜在过饱或太饥饿的情况下施行。
参考文献:
[1]贾红玲,中医脐疗的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电子版),2010
[2]陶晓华,古今脐疗法概要[J].中医文献杂志(电子版),1995,01
[3]刘炎主编,中华脐疗大成[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03
论文作者:付少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艾灸论文; 临床应用论文; 肚脐论文; 神阙穴论文; 中医论文; 药物论文; 小儿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