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口水电站上游过水围堰面板防护研究论文_陈世全1,杨玉川1,李鹏2

1.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72;

2.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94

摘要:双江口水电站上游全年围堰分两个枯期施工,第一个枯期仅施工防渗墙施工平台及其下部防渗体系,汛期过水,第二个枯期施工防渗墙施工平台以上堰体。其过水围堰具有落差大,流速大的特点,过水围堰面板防护设计合理,经数次过水效果良好,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双江口水电站、过水围堰、面板防护

1 工程概况

1.1 双江口水电站及上游过水围堰概况

双江口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金川县境内,是大渡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上游控制性水库工程,上距马尔康县城约46km,下距金川县城约45km。坝址位于大渡河上源河流足木足河与绰斯甲河汇合口以下约2km处,电站的开发任务主要为发电,采用坝式开发,水库正常蓄水位2500m,最大坝高315m,总库容28.97亿m3,调节库容19.17亿m3,电站装机容量2000MW。

可研阶段,考虑到本工程上游围堰防渗墙深度达70m,河床孤块石多,防渗墙施工难度较大,推荐采用堰基全封闭防渗墙上接土工膜斜墙的围堰形式,截流后一个枯期完成围堰施工。

实施阶段,根据现场工程实际进展情况,将上游全年围堰优化为全封闭防渗墙上接土工膜心墙形式,将围堰分成两期施工:2015年12月截流后的枯期施工防渗墙,2016年汛期防渗墙施工平台过流,2016年汛末进行防渗平台上部土工膜心墙及堰体填筑。

1.2上游围堰地质条件

上游围堰及防渗墙轴线位于可尔因沟口下游侧约90m,此处大渡河河流偏左岸,左岸基岩裸露,谷坡陡峻达40°~55°,右岸分布Ⅰ级冲洪积阶地,岸坡坡度35°~55°,两岸出露基岩为燕山期似斑状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岩石致密坚硬。

河床覆盖层厚30.16m~53.14m,由漂卵砾石、砂卵砾石组成,由下至上可分为3层:

第①层漂卵砾石层,分布于河床下部,厚8.4m~10.5m,埋深45m~48m,该层主要由漂卵砾石等粗颗粒构成,孤漂石含量较多,充填中细砂或中粗砂,含泥。粗颗粒基本构成骨架。该层结构较密实,承载能力较高,透水性强。

第②层砂卵砾石层:位于河床中部,厚21.1~27.5m,顶面埋深16.8~34.8m,以卵砾石为主,充填较多含泥中粗砂。该层结构中密,透水性强。

2 过水围堰设计标准

2.1挡水标准

2015年11月河床断流后,至2016年4月主要施工项目有砼防渗墙以及砼防渗墙施工平台过流保护等工程。考虑到施工时段较短、过流影响后果较小,选择防渗墙施工平台的挡水标准为10年一遇,相应设计流量为598m3/s,相应上游水位为2269.71m,考虑超高,防渗墙施工平台高程定为2272.00m。

2.2洪水设计标准

过流戗堤建筑物级别为4级,洪水设计标准按重现期20~10年选定,在过水施工平台和1#导流洞联合过流时,重现期20年、10年的上游水位分别为2280.33m(已超过2280.00m)、2279.30m,故过水施工平台的洪水设计标准选为重现期10年,相应设计流量为3580m3/s。

3 模型试验

为了了解不同设计标准流量下,上游围堰迎水面、顶面和下游面等着重保护部位的水流状态及研究上、下游围堰堰面过流时的冲刷及破坏情况,开展相关动床水力学试验。主要分析了各级流量下堰面冲刷、基坑及堰脚冲刷深度、范围以及围堰稳定情况;按照工程实际双江口过流围堰堰面保护方案,按照模型比尺(1:60)制作模型,如图1所示。

图2上游围堰平面布置图

3.2 试验过程

试验观测表明,随着流量逐渐增大,下游堰脚大石串不断被水流冲走,当流量接近3690m3/s时,堰脚处大石串全部被水带走,过堰水流对河床淘刷较严重;由于混凝土板护底对堰脚的保护,上游围堰过流30h后,围堰基本保持完好;围堰最大流速为17.6m/s,出现在桩号(上)0+120.00m处(防冲平台下接近堰脚处),下游河床冲刷最深点高程为2242.09m,上游围堰过流过程见图3所示。

图3上游围堰过流过程

3.3 试验结果

随着流量逐渐增大,护脚大石串不断被水流带走,由于主流偏向右岸,当流量达到3690m3/s左右时,右岸堰脚大石串几乎全部被水流冲走;上游围堰最大流速位置随着堰面上大石串被水流带走后,不断向下推移,当围堰下游河床冲刷稳定后,实测最大流速为16.7m/s,位于围堰右岸堰脚处(桩号为(上)0+120.00m);围堰过流27h后,围堰整体保持完好,下游河床冲刷最深点高程为2246.35m。

过流围堰破坏的机理主要为两方面:一方面堰体堆填料不断被水流夹带冲失,从而导致堰顶和堰面钢筋石笼及混凝土柔性板逐渐凹陷、倾覆、冲失;另一方面由于围堰上下游水头差较大,围堰下游堰脚流速大(实测最大流速超过15m/s),下游堰脚大石串几乎全部被水流冲走,最终导致整个围堰失稳破坏[3]。

4 过流面板研究

目前过水土石过水围堰溢流坡面常规护面型式有钢筋石笼、块石、混凝土面板块、混凝土楔形体等[4-5]。对此国近年来,随着现浇混凝土整体面板施工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分缝间距增大,分序跳仓浇筑,施工速度加快;无轨滑模连续浇筑,面板平整度增加等。本章搜集对比国内外类似过流围堰工程,搜集资料如表1所示:

表1 部分土石过水围堰堰面防护统计结果

根据上述相关工程的实际运行效果,主要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钢筋笼(块石)防护方案

根据工程统计,已建土石过水围堰工程主要指标高于(接近)本工程指标的(单宽流量25,堰高18m,落差15m,流速17m/s),采用钢筋笼(块石)防护的较少,仅汉塔依(前苏联)采用,但效果不佳。

(2)混凝土面板防护方案

根据工程统计,指标较高的土石过水围堰工程多采用混凝土面板防护防护方案,国内已建工程防护厚度多大于1m;仅少量较早的国外项目采用较薄的混凝土面板防护方案。

(3)推荐防护方案

本工程土石过水围堰落差及流速较高(落差15m,流速17m/s),防渗墙平台挡水能力为850m3/s,相当于两年一遇5月和10月份(汛前过渡期)流量,虽计划使用一年,但汛期必然反复多次过流,围堰所处河段坡陡流急,运行条件较差;推荐采用工程经验相对较多,且经过模型试验验证的防护方案—1m厚堰顶混凝土水平面板,0.95m厚背坡混凝土楔形面板。

图1上游过水围堰示意图

图2双江口水电站上游过水围堰过流照片

5 结 论

(1)双江口上游过水围堰水头落差约15m,堰脚处河床较狭窄,堰脚处流速较大,过流保护风险高、难度大。通过模型过流保护试验,得出双江口过流围堰过流保护主要需要关注:应有效减小围堰堰脚流速,加强对堰脚及岸坡的防护,同时应注意堰体的抗浮稳定;

(2)双江口上游过水围堰堰顶采用钢筋石笼及浇筑标准尺寸为9.2m×9.2m×1.0m的C25混凝土面板护面;背水堰面高程2262.50m以上浇筑标准尺寸为9.2m×9.2m×平均厚度0.95m的C25混凝土楔形面板护面。各相邻混凝土面板间用联系筋Ф25,L=2.0m,间距1.0m连接。混凝土面板与堰体石渣填料间设置土工布、1.0m厚过渡料。为减小过水时混凝土面板下部的扬压力,下游堰面混凝土面板上布设直径100mm的排水孔,间排距2.0m。下游高程2262.50m设置约51m宽防冲平台,平台采用混凝土面板及钢筋石笼防护,钢筋石笼下部填料采用大块石,下游坡脚采用大块石串护脚,块石串由3~5块大块石用钢丝绳连接;

(3)2016年汛期,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采用1#导流洞联合防渗墙施工平台分流度汛,防渗墙施工平台设计分流量约1800m3/s,设计过流面最大流速接近17m/s,2016年汛期双江口水电站防渗墙施工平台过流4次,累计过流20天,过流防护结构完好;

(4)双江口水电站上游围堰过水防渗墙施工平台经多次过流,防护结构完好,说明防护结构设计合理,施工质量可靠,满足工程运用要求,对类似过水围堰的防护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陈世全(1980–),男,四川泸州人,主要从事水工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论文作者:陈世全1,杨玉川1,李鹏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9

标签:;  ;  ;  ;  ;  ;  ;  ;  

双江口水电站上游过水围堰面板防护研究论文_陈世全1,杨玉川1,李鹏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