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11
2.昆明医科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4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及治疗结局。结果:54例患者均获取良好麻醉效果,诱导过程相对平稳,术后可于短时间内苏醒;未出现术中死亡现象,术后因病情过重或存在严重合并伤而死亡者6例,死亡率为11.11%。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及时全面评估其病情,并依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理麻醉处理方法,给予对症处理可有效降低手术麻醉风险,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麻醉处理;效果
急性颅脑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性外科危急症状,临床治疗多采取手术方式,术前的充分准备、临床麻醉的正确处理及术中对症处理对于降低患者手术风险、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具非常重要的作用[1]。本案回顾性分析了54例我院所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54例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与急性颅脑损伤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存在不同程度的昏迷与呕吐症状,巴彬斯基征呈阳性反应。排除存在心血管疾病及肝脏疾病等患者。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20-68岁,平均(47.6±2.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5例,高空坠落15例,硬物砸伤2例,摔伤2例;入院后初步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硬膜外血肿22例,硬膜下血肿23例;GCS评分:<5分者15例,6-9分者33例,>10分者6例。其中出现存在肾、泌尿系统损伤且伴盘骨骨折者6例,腹腔脏器损伤者8例,合并存在脑疝者14 例,血气胸2例,四肢骨折者27例。
1.2方法
术前均给予患者0.5mg阿托品肌内注射,入室内确保气道通畅,为患者吸除鼻腔、咽喉中呕吐物及血性液,于麻醉前为患者开放静脉。常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压、尿量、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等,若有必要,还为患者行有创测压、监测患者中心静脉压、静脉滴注脱水剂甘露醇,以使患者脑水肿程度下降。也可选择10-15mg地塞米松行静脉滴注,以降低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进而使患者脑水肿程度下降。术中输液晶体液主选择林格氏液,胶体液选择万汶,并以1:2-3比例混合晶体液和胶体液。依患者出血量和血细胞比容决定是否给予患者输血治疗及相应输血量。
所有患者均行所管插管全身麻醉,静脉给予3-5μg/kg芬太尼、0.1mg/kg维库溴铵、0.03-0.05mg/kg咪达唑仑及1.5-2.0mg/kg异丙酚,快速操作诱导插管,并利用机器控制呼吸机控制患者呼吸,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行适当过度通气后使患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保持为25-30mgHg。插、拔气管导管和吸痰时注意适当加深麻醉,以免给患者带来刺激。麻醉时可间断给予患者异氟醚,追加维库嗅铵并持续给予芬太尼和异丙酚,以维持麻醉。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并适当调整麻醉药量,若有必要,还可对患者血压行控制性降低。
2.结果
54例患者均取得良好麻醉处理效果,麻醉过程中,患者重合体征相对平稳;术中4例现轻微不良情况,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稳定;术后患者可于短时间内苏醒,并能快速恢复意识,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术中未出现因麻醉而死亡病例;术后因病情严重或存在严重合并伤而死亡者6例,其中肺部感染 3例,身体功能所管衰竭3例,死亡率为11.11%;另有2例因失去意识而成为植物人,其余46例均于术后康复顺利出院,治疗有效率达85.19%(46/54)。
3.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多因头颅受到暴力撞击而引起,临床多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通过降低患者颅内压、清除颅脑内坏死组织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挽救患者生命[2]。手术治疗虽可取得良好疗效,但因此疾病存在诸多并发症,病情相对复杂,其死亡率仍较高。为此,在行手术时,不仅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而且还要非常注重围术期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以保证手术疗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3.1术前准备
针对患者所存在的并发症情况给予针对性初步治疗,如包扎创面、给予休克患者输液等。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昏迷及呕吐症状,对此应于麻醉前做好肠胃减压工作,并及时为患者吸出反流物。另,术前还应对患者呼吸道情况进行监测,避免通气障碍,同时全面了解患者身体损伤状况,以为手术方案的正确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3.2麻醉诱导与维持
针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行麻醉诱导时,注意尽量保持平稳,以免患者出同憋气或呛咳现象。部分患者会表现出麻醉诱导插管交感反应,对此应先给予一定量的芬太尼。另,麻醉药物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患者病情、年龄等因素,针对病情严重患者应选择全身麻醉方式,利用异丙酚进行麻醉,以取得良好麻醉效果;针对儿童、老年患者,应充分考虑用药安全性,以羟基丁酸钠为最优选择;针对重度昏迷患者避免行全身麻醉,而应选择气管插管方式,利用肌松药、芬太尼等进行麻醉。
3.3术中监测
手术过程当中,医护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针对患者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如缺氧、输血过多、颅内压升高、气管异常等,可选择性地使用甘露醇、过度通气等方式,以使患者脑血管学血碳酸浓度下降,促进脑血管收缩,进而降低颅内压;另可选择使用利尿剂,以促进患者微循环的改善,加大脑血流。
3.4输血、输液及相关对症处理
若患者只是单纯急性颅脑损伤而未合并其他并发症,手术时可选择血浆及乳酸林格氏液而非葡萄糖;若患者存在休克症状或合并存在其他器官损伤,则应严密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同时给予输血及输液治疗;若患者合并存在其他病症,如胸腔创伤、骨折、内脏破裂等,则应依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全面诊断与评估其病情、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加强麻醉管理,并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对症处理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手术麻醉风险,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毛轲.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6):89.
[2]蔡琴.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探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6):179-181.
论文作者:吕建鸿1,赵丽琴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损伤论文; 病情论文; 方法论文; 手术论文; 芬太尼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