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大开发中,成人教育应发挥主要作用._西部大开发论文

在西部大开发中,成人教育应发挥主要作用._西部大开发论文

西部大开发,成人教育要唱重头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头戏论文,成人教育论文,大开发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世纪之初,继沿海特区建设、上海浦东开发之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轮冲击波——西部大开发——再次震撼神州大地。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第二步,经由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启动,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一、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新做法,其重点在调整产业结构、开拓新的产业领域,其要求是高起点、高效率,其支撑则是高新科技——高科技的创新开发、快速传播与广泛应用

今日的“西部大开发”,与20年前的“东部率先发展”面对着完全不同的外部形势:(1)从思想路线看, 当年全党全国处于思想解放初期,“计划”、“市场”,体制未定”;“姓社”、“姓资”,分辨不清;改革开放,步履艰难。今天我们已经有了一整套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科学、清晰、完整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学说理论。(2 )从经济基础看,当年由于“文革”十年的破坏,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综合国力相当虚弱;今天我国年GDP总值已超过8万亿元(1999),经过20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积聚了较强的综合实力。(3)从发展思路看, 当年是“摸着石头过河”,茫无参照,走了不少弯路,交了不少“学费”;今天我们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正反经验,初步掌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

因此,今天的“西部大开发”,绝不应该再像当年的“东部率先发展”那样,急功近利,一哄而起,乱铺摊子,乱上项目,盲目引进,重复建设,掠夺性开发,破坏性发展……而应该“既要有紧迫感,又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朱镕基,2000.3)

这就要求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新做法,不搞东部发展的简单重复,不做东部经验的机械照搬,不能变成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区域性转移,更不是新形势下的“三线建设”、“扶贫开发”。而要立足西部实际,借助东部的信息、资金、科技、人才和发展经验,面对全国、面向世界,开拓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创造东部少有、世界紧缺的“产品”,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优势,才能提高西部的经济竞争力,为西部、为中国带来持续发展。

根据在西部地区半个世纪生活、学习、工作、考察的积累,笔者认为,西部地区以现有基础及资源,今后应着重开发、提升的特色产业应该是:

●以矿能、水能、风能、太阳能为资源的新能源开发、供应业;

●以有色金属、钽铌铍等稀有金属、稀土等为资源的新材料及其深加工业;

●以石油、天然气、盐湖钾镁锶锂等为资源的现代化学工业;

●以电子通信、调和产品、设备制造及软件开发为主的现代信息业;

●以飞机、火箭、航天器等制造为主的航空航天工业;

●以专用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为主的机器制造业;

●以粮油棉糖蔴菜种植与深加工为主的产业化农业;

●以特色果品为资源的水果、饮品等绿色食品加工业;

●以毛皮肉奶骨脏等为资源的畜牧产品深加工业;

●以中药材、藏药材等天然生物为资源的现代生化工程及新医药制造业;

●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特色文化等为资源的旅游业;

●以铁路、公路、航空为主的现代交通业;

●高效节能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

●以商业、金融、保险、电信、邮政、教育等为骨干的现代社会服务业。

这些产业有的尚待开发,有的虽已开发甚至早已生产,但至今仍停留在小规模、低技术含量、低效益的粗加工水平,难以在国内外形成市场优势。

在西部大开发中,对上述产业的开发、提升必将引起西部各级政府的重视。而要想使这些产业领域的开发有高起点好效益,必须走集约化产业发展道路,必须依靠高新科技的支撑。

于是,高新科技结合西部特色产业的创新开发、快速传播与广泛应用,便成了西部大开发新思路、新做法的着力点。换句话说,西部大开发必须走“科技大开发”之路。

二、西部大开发,需要注入资金流、资源流、信息流、科技流、人才流。“五流”中唯一必须由西部独自下力气解决的是人才流,特别是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大规模紧迫需求

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开发必须注入“五流”。“五流”的注入,要自力更生,也需要外部援助。特殊地看,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又有其独特背景:在“两个大局”的第一步,为使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起来,西部地区顾全大局,集中物力、财力支持东部,使自身发展受到限制;在“两个大局”的第二步,先富起来的东部地区,自然应该给予西部较多支援,帮助西部缩小与东部拉大的差距。因此,西部大开发,“五流”的注入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资金流。西部大开发号角刚刚吹响,各类资金便纷纷西投: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三次人大会议上宣布,今年发行1000亿元长期国债,其投向将“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表示,今年中央固定资产投资、外国政府及金融组织提供的贷款,70%左右将投向中西部;目前,“西气东输”特大工程已经拍板,国家总投入超过300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200亿元,明年开工,2003年建成;交通部表示,“十五”期间西投1200亿元,建设西部公路网;铁道部提出,“十五”西投1000亿元,完善西部铁路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刚一成立,立即决定今年安排310亿元,加快西部78个在建基础项目进程; 国家开发银行成都分行准备一揽子投入四川530 亿元基建贷款……世界银行最近表示,今后三年至少投入10亿美元,支持中国开发西部。据估计,新一轮外资投资热不久便将出现于中国西部。这真是“兵马将动,粮草咸行”。

资源流。西部本来就是我国资源的富集区:西部人口2.85亿,占全国人口的22.8%,拥有国土面积545.1平方公里,占全国56.8%; 西部已探明矿产资源近百种,其中煤炭、石油、天燃气、有色金属、稀土等储量居全国之首;还蕴藏着26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占全国陆上天然气的86.7%;西南地区水能储藏量占全国67.8%,西部易开发的风能、太阳能储量堪称世界之最;西部物产丰富,新疆的粮棉蔴果等品质全球罕见,云南保有全国58.62%的基因,60 %的濒危动物……目前全国57%的原油、65%的天然气、79%的煤炭、50%的发电量、40%的钢铁、71%的木材由中西部提供。西部可说是我国资源的“万宝箱”。

信息流。现代通信技术、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世界变为“地球村”,电子网络的联通更使“‘村民’不出门,遍知天下事”。西部地区的网络建设在全国并不落后,其中陕西、重庆等地电子网络建设水平在全国居先进之列。同时,西部与十余个国家接壤,有15个陆上口岸开放,有大陆桥与亚欧腹地贯通,这使信息流的注入相当便利。

科技流。高新科技是西部大开发的“金钥匙”。科技流的注入有三条途径:其一是与东部合作。东部可以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承包、成果转让、合作开发、对口支援等方式向西部注入高新科技;其二是从国外引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等方面高新科技的引进、学习、借鉴对西部大开发必不可少;其三是自主创新开发。西部大开发所需的许多高新技术是国内没有、世界少见的,只有立足实际、自主创新,才能形成独特优势。

人才流。人才是西部大开发的主力军。人才分两大类型:高科技专门人才,高素质劳动大军。高科技专门人才可以自己培养,也可以引进、“借进”。目前,西部地区“不求归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东部安家,西部发展”、“让你发财,促我发展”、“创造条件,引凤回巢”等人才引进的观念和做法,将较好解决高科技专门人才紧缺的问题。据报道,今年三月仅上海市人才市场就采用“弹性流动”方式(保留关系、不迁户口、来去自由)为西部输送逾千名专门科技人才。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大军,就不能靠“引进”、“注入”来解决了,只能靠西部地区自己培养提高。

劳动者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高新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中介。没有一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大军,西部大开发最终会沦为空谈。所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成了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

三、西部大开发要以“人的开发”为中心,要以高科技创新人才、传播人才、应用人才为支撑;而高科技专门人才,特别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必须立足本地、自力更生,于是,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必须在西部大开发中唱重头戏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而人才的数量、质量恰恰是西部的弱项,是制约西部发展的“瓶颈”。

本来,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支援大西北”、60年代的“三线建设”,西部集聚了相当数量的各类专门人才,陕甘新川等省甚至形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门人才“高地”。然而,由于80年代以来持续不断的人才外流,加之人员老化,西部专门人才占有率已远远低于东部。以新疆为例,1950——1980年间,国家为其选派各类人才31.96万人, 而改革开放后流失人才近20万。1990年以来,新疆每年考入内地高校4500多人,毕业后回疆工作者不足一半。

西部专业技术人员拥有量的减少,直接导致其科技创新实力、产业开发能力、产业生产能力的低下。笔者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资料对1998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及三种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受理量、批准量作了统计:

项目 比例% 地区 东部 中部 西部

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

44.0331.90 22.84

国有单位专业技术

人员拥有量比例 51

3217

三种专利申请

受理量比例58.9 29.6 11.5

三种专利申请

批准量比例57.1 32.1 10.8

(注:人口比例之和不足100%部分为现役军人所占比例)

从上述统计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西部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特别是素质与东部的显著差距。

而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差距就更大了。据最新统计,1998年,15岁以上人口(含15岁)中文盲半文盲率西部各省平均值为27.07 %(东部各省平均值为13.48%),比东部高一倍; 从业人员中接受过大专以上教育者仅3.05%(东部为6%),比东部低一半。 而据国家人事部提供的资料,目前西部每万名劳动者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职称人员仅92人,不到东部地区的十分之一。

劳动者素质的低下对生产效果有直接的影响。1998年,全国各地工业产品质量检测,优等品率平均为19.8%,西部各省除重庆、四川略高外,陕西为5.16%,甘肃3.42%,贵州2.97%,青海1.8 %, 云南仅0.18%,宁夏、新疆、西藏空缺。

非常明显,以这样的劳动者素质连目前的传统产业也难以搞好,要开拓前述的西部特色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形成独特优势更不可能。

出路何在?唯靠教育!只有通过教育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地“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江泽民,1997)除此之外,别无良方!

朱镕基总理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2000.3)以人才培育这个角度看,的确如此。“西部开发,人才先行。”人才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立竿见影之功,所以,西部大开发,拖不得但也急不得,还须稳扎稳打,有序推进。

而在西部大开发的人才培育工程中,成人教育又能发挥独特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1)成人教育是为“成人”的教育, 它直接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服务;(2)成人教育最贴近科技经济发展, 它能根据科技经济需求,快速培养科技开发、传播、应用人才,促进高新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经济发展;(3)从纵向看, 成人教育是多次迭加式教育,它能跟进劳动者发展需求,为劳动者提供多种多次“充电”机会;(4)从横向看,成人教育内涵丰富,从思想道德教育、 文化基础教育到职业生计教育、生活休闲教育都在其包括之中,它能为社会成员提供周到的服务。

就是说,成人教育既能发挥“短平快”功能,“急用先育”,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紧缺人才;又能发挥协调、均衡的培育功能,促进人的不断发展、全面发展,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持续的高素质人才支持。

所以,西部大开发,成人教育要唱重头戏!

标签:;  ;  

在西部大开发中,成人教育应发挥主要作用._西部大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