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广西柳州 545005)
摘要:输配电工程和用电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优质高效开展,是确保我国现代电力工程产业技术领域,顺利实现最优化历史发展状态的基本性保障支持条件,且本身具备表征鲜明的技术性、系统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在输配电工程和用电工程基础系统的运行使用过程中,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系统中本身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一定程度的线损问题,不仅会导致电力能源产品要素的浪费和不必要损耗,还会导致我国电力能源生产输送系统在运行使用过程中的技术安全性和稳定性受到显著的不良影响,因此,做好输配电工作和用电工程的线损管理工作,具备则极其充分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线损管理
1线损的相关概念
线损是指供电网络在运行过程中,在电能输送、分配、供电网络运行维护管理等各个环节中造成的电能损失,线损电量在供电网络供配电量中所占的百分比例叫做线路损失率,可简称为线损率。线损按照不同的种类可划分为理论线损、管理线损、统计线损以及定额线损等。理论线损是指供配电电网在电能的输送和分配的过程中,由于电网当时的负荷状况以及供电设备装置所决定的,无法避免的合理化的电能损失,它可以借助理论计算来获取电损值,也可称之为不可控损失或技术线损。管理线损是指在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计量装置和仪表的误差、故障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等造成的各种电能损失,还可称之为可控损失。统计线损又叫做实际线损或考核线损,它是指依据售电电能表以及购电电能表的读取数据来计算出的差值,即供应电量与售电电量之间的差值,这是上级电力单位考核供电企业线损计划、指标等完成状况的唯一数字依据。统计线损为理论线损和管理线损的总和。定额线损也叫做目标线损,它是指依据供配电网络的以往的线损水平、当前运行水平,结合下一个线损管理考核期中电网架构、负荷潮流的变化等预测、降损措施的使用等所预测处的线损,是经由上级电力机构审核批准的,供电企业电损管理的考核目标,是供电企业在供配电管理、线损管理中为之奋斗的目标。
2配电网线损形成原因解构
首先,电阻原因。因为导线具备一定电阻,所以,一旦由电流流经导线,那么电能就会逐渐转变成热能,并且向导线附近介质散失,形成电能的损耗。而由于电阻影响所产生的电能损耗会根据电流大小发生改变,通常也被称之为可变损耗。其次,电磁场原因。当交流电流经电力设备的情况下会形成磁场,并在负载的作用下做功。在这种情况下,则会形成涡流与磁滞的情况,因而铁芯的温度会提高,最终形成电能的损耗。受电磁场影响而形成的损耗和设备电流并不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却同电网电压的等级直接关联,因而也被称之为固定损耗。最后,管理原因。在电力部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因漏洞等问题而致使电能出现损失,比较常见的就是用户切点、计量电能表存在误差等等。而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损耗是难以通过表计算,必须要运用统计数据才能够确定,因而实际的结果准确程度不高,通常被称之为不明损耗。
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损管理要点
3.1提高和改进计量设备
要完善计量设备,如果计量设备不准确,那么最终统计分析得到的线损数据就不准确。管理人员在一线管理中,对用电量较大的用户计量设备进行检查,测试其精度,对电能表做定期的普查,同时进行维修和维护,如果发生故障,及时进行更换,在一些企业单位,或者用电大客户,可以向其配置精度高的电子计能表,降低电能表的电能消耗。除此之外,还可以把计量表和GPS负荷结合管理,这样就会集成功能强大的计量终端,达到远程付费、远程抄表的目的。
如:某置业小区,原设计了5台变压器(互带),投入运行后,通过“台区集抄综合分析系统”分析,发现该小区入住率较低,居民用电负荷大大低于设计容量。通过优化供电方案,停运了3台变压器,保持2台变压器运行。调整供电方式后,该小区原5台变压器运行的综合线损率从14%左右降为目前2台变压器运行时的9%左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提高电力建设规划
由于电网建设的设计,技术,材料,设计,许多网格布局结构不科学、合理,在长时间使用,线路老化问题出现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电网无法满足社会消费需求的整体,因此,必须及时改善条件的电网结构允许地区的重新规划和设计。根据电力实际需求面积一般,考虑当地发展的电力消耗将达到综合分析后,在这方面作出统一规划和配电线路的设计,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电源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对线路的每一部分都要定期检查和监控,清除线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有效避免因线路老化或人为因素对线路造成损坏,降低线路损耗率。在输电线路规划设计中,必须分析线路结构的合理性,最大限度缩短电气设备与供电设备之间在施工中的严格距离,避免乱建线路,或构筑迂回线路,会带来十分严重的损失。
3.3对输配点工程电力计量设备的不断完善
输配电工程线损水平与计量设备精准程度以及完整程度存在直接的联系,为此,必须要确保输配电工程计量设备的灵敏性与精确性,尤其是重点电力用户与用电量较大的客户,其电能表的精准度要高且完善。基于此,应积极创建电力计量设备定期的检修与更换管理机制,在计量设备当中有效地融合专业技术以及软件,最终创建输配电工程电力终端。这样一来,就能够落实远程抄表的目标,同时采用多个平台付费的方式,使得输配电工程计量工作更加便捷与准确,对人为因素与设备因素进行预防,降低输配电工程的电力损失。
3.4提升输配电工程线损管理机制的科学程度
在输配电工程线损管理中,管理的机制是核心。为此,必须要积极构建输配电工程领导体系,将企业的领导作为体系中心,设立线损管理专项小组,与此同时,贯彻并落实线损管理的责任机制,全面监督输配电工程的线损问题,通过经济方面的奖惩措施,以及精神方面的鼓舞,对输配电工程悬殊管理机制的全面规范与建设。另外,对原有的输配电工程线损管理薄弱的部门予以完善,最终构建全新的输配电工程线损管理机制,有效地减少线损量。
3.5加强日常的线损监督
为了确保线损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有必要组建一个管理团队,把企业的领导者作为领导者,其他的主要领导作为集团的成员。在执行工作中实行劳动分工的细化,和岗位责任制,对各小组成员的具体责任,相互监督,并辅之以奖励制度,将实施后的工作,但也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当成就的线损管理,企业将获得精神和物质奖励,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会更高,对线损管理的长期有效实施有利于。
3.6提高管理者素质
还应继续加强质量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一线员工的管理水平,严格的组织和管理人员培训,培训系统必须实现的,例如,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工作经验,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工作将分为考核机制,笔试和操作考核,如果测试不通过将停业。此外,实行激励制度,对线损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召开股东大会予以奖励,使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完成高质量的管理任务。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适应当前市场的发展,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管理中,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精度。如一个完善的网络管理应用管理机制的建立,画出详细的电路图,画线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运行,总结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一些薄弱环节的管理,加强控制,由于线损管理不当。
4结论
综上所述,开展线损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节省电力资源,降低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而在输配电工程当中,对线损的有效控制,贯彻并落实线损科学化管理已经逐渐成为电力行业的目标与发展方向。但是,根据现阶段线损管理的具体情况分析,线损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因而必须要综合衡量输配电工程实际情况,对线损管理环节予以全面整合,进而对线损隐患予以严格控制,节省电力成本,增强线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杨小东.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8).
[2]高贵发,高宗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6).
[3]马文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分析[J].民营科技,2015(03).
[4]程露.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8).
论文作者:吕明鸿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线损论文; 工程论文; 输配电论文; 电能论文; 电力论文; 线路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