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即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之中,形成更为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组织发展新常态。企业是“互联网+”最核心的载体,在法制经济条件下,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指导依法治企的创新研究和实践探索,把国有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是对国有企业“互联网+”思维下依法治企新常态进行研究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依法治企;新常态
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无处不在。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如何借助新的技术力量来实现国有企业的有效依法治企,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国有企业继续焕发活力的机遇和挑战。
一 “互联网+”为依法治企带来的深刻影响
1 “互联网+”对依法治企提出了新要求
互联网基础上的网络社会形成后,“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交融共存、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人类新的生存环境。随着网络“虚拟社会”的衍生、发展,“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交互影响更为直接。“虚拟社会”是基于“现实社会”的延伸与补充,虽不可能取代“现实社会”,但却能反映“现实社会”的“映像”问题。国有企业管理面对互联网的新环境及其影响,也呈现出复杂的情况和不同特点,从而对依法治企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第一,从互联网的工具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借助互联网实施依法治企,必须以国家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必须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第二,国有企业必须及时依照法规处理各级、各部门不依法治企甚至贪赃枉法的行为。当这些行为没有及时依法依规处理,上传到网络并经网络舆论的放大而形成强大社会压力时,不仅会增加处理的难度,更会直接动摇企业职工及公众对依法治企理念的信任度。第三,“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①因此,基于“互联网+”思维有效地转变政府职能,利用新兴手段弥补市场能力的不足是构建新型和谐政企关系的关键环节所在。
2 “互联网+”有助于依法治企更加民主化
民主始终贯彻现代社会治理的全过程,以民主的革新精神突破传统的单向管理模式,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依法治企实践中来,利用互联网平台培育企业与职工双向交流与沟通的良性互动机制,让职工更多参与企业的管理,从而使企业决策更加民主科学,这是新形势下依法治企的新特点。特别是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的决策问题与传统社会迥然不同,企业仅仅依靠少数几个领导的智慧与经验作决策已远远不够,必须采取多种形式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收集职工的反映,认真听取他们的心声,特别要高度重视通过网络化管理及时收集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广泛集中各领域、各部门专家学者的智慧,进一步发挥专家咨询制度的作用,有效推进依法治企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
3 “互联网+”有助于依法治企更加公开化
信息发布制度是为了保障公众知情权,由国家机关、政党或社会团体通过不同形式向媒体和公众定期或不定期发表和公布有关信息和意见的规定和要求。“公共信息如果不进行及时、深入、全面的披露,反而会导致许多利益相关者在内的社会公众更多的猜疑和误解,甚至发生意想不到的群体性事件,带来极大的被动和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②对此,国有企业依法治企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介入、引导和规范,要利用“互联网+”思维进一步推进“厂务公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对内可以通过企业办公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简称OA)管理平台等载体,将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信息、管理流程等及时向职工发布,向职工提供最为透明的企业信息,确保职工合法权益的实现;对外可以通过企业门户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确保企业信息及时准确向社会公众发布,提高企业对外部形象的敏感性和回应性,更好地改善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加公众对国有企业依法治企的满意度。同时,社会媒体和公众的政治表达可以随时随地进入,企业以贴近民意民生的姿态,保证依法治企的公开化,推动企业与社会互信、互动、互补和谐关系的建立。
4 “互联网+”极大提高了国有企业依法治企的效率
众所周知,传统的企业管理方法效率十分低下。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借助数据库的整合和集成,实现大数据的有效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治理,企业依法治企的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互联网+”使得国有企业的审批流程、监督范围等等借助大数据得以优化,提高了企业依法治企的效率。
二 “互联网+”思维下国有企业依法治企的对策
1 明确目标、坚决执行
实现国有企业依法治企,必须成立相应的依法治企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组成由党政一把手担当。工作领导小组的各项制度要完善,使国有企业的依法治企道路规范、健康得以发展。目标是国有企业依法治企前进的灯塔,企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管理目标都要将依法治企纳入其中,并长期贯彻实施。
2 干部引领、提升意识
国有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是企业依法治企得以实现的中坚力量,所以国有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十分重要。对领导人员的法律知识定期进行培训,同时要加强对领导人的考核。
另一方面,职工是国有企业依法治企的践行者和参与者,企业要大力培养职工遵纪守法的意识。在“互联网+”的思维下,国有企业不仅要用好传统的普法宣传阵地,也要利用好普法宣传网络平台。双管齐下,提高职工遵纪守法的意识。
3 消除障碍、齐头并进
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其弊端逐渐显露,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加明显。在“互联网+”思维下,国有企业要想实现久远发展,必须要转变管理手段。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应该成为国有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国有企业必须重视网络背景下的企业发展战略,在依法治企的工作中大力使用信息技术。
4 加强骨干培养,完善人员队伍
借助新加坡电子治理的成功经验,国有企业的依法治企工作必须依靠“智囊团”。通常来说,这些“智囊团”主要是指法律顾问队伍。法律顾问队伍一方面可以采用外聘的形式,另一方面企业可以自己培养。笔者认为,后一种方式应该成为国有企业采用的主要方式。在“互联网+”思维下,国有企业可以依靠课堂试听技术、远程教育等网络渠道来培养一支精通法律、善于管理、熟悉网络的企业法律顾问队伍。法律顾问队伍将在企业的依法治企工作中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国有企业的依法治企工作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国有企业要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依法治企的目标。
三 结束语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在依法治企方面做出很多努力和探索,并取得许多可喜可贺的成果,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依法治企的道路上我们仍然有许多路要走。“互联网+”行动方案的提出,为国有企业依法治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国有企业如何借助“互联网+”进行有效地管理,并实现依法治企,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是我们要面临的又一个重大难题。依法治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全社会包括所有企业的参与。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做好依法治企工作,更好地助推“四个全面”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国兵.国有企业“互联网+”思维下依法治企新常态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8(04):176-177.
[2]郑嘉楠.政治导向舆论抓手舆情素养[N].中国民航报,2017-07-24(007).
[3]赵金花.互联网思维在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
论文作者:刘开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互联网论文; 国有企业论文; 企业论文; 社会论文; 思维论文; 职工论文; 常态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