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传统文化,现状分析
民族音乐文化拥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音乐文化长久不衰传承至今,体现了民族音乐文化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存在意义。在所有音乐类别中,民族音乐起源于人们对个体的认知和对自然界的感悟,随着各类演奏乐器和音乐表达途径的发展,民族音乐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愉悦身心的功能,能够起到协调人际关系和治国安邦的作用,如儒家思想倡导的礼乐制度,发挥着塑造人格的作用。因此,民族音乐文化在当今音乐教育教学中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丰富学生音乐素养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价值作用。
一、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意义
(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让音乐教学更具艺术生命力。
民族音乐文化是传统文化沉淀的硕果之一,千年的传统文化助力着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和传承。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每一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特征的民族音乐。多元化的风格、形式和内容构成了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而民族音乐是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结合区域性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格展开教学和学习,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本科院校音乐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尤其是在世界互通,互联网+的开放环境下,音乐教育教学也应该秉承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理念,在音乐教学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特别是广西本身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例如壮族民歌中的“平果嘹歌”和“黑衣壮民歌”,它是壮族民族传统文化代表,是壮族人在生产劳动中不断创造积累、传承下来具有风格独特的民歌种类。若学生在学习中更多了解音乐形成背后的历史,对提高学生传承和再创作民族音乐的主动性更有助力,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民族音乐意识。
(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有益于提高学生综合音乐文化素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学生的视野在无限扩大,接触的西方文化越来越多,民族本身的音乐文化逐步淡化甚至失传。本科音乐教育作为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音乐教育教学中,使学生清楚民族音乐的形成背景、内涵和价值,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给民族音乐注入活力,为民族音乐配曲重唱,展现民族音乐独特魅力。因此,本科音乐教育应以创新性传唱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音乐文化素质。
二、本科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现状分析
(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师资力量不足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引导,本科音乐教育教学也逐渐融入了民族音乐。长期以来民族音乐在实际传承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多以“口传心授”为主,在现代音乐的课堂中,应当充分重视民族音乐文化 “活态传承”的特点。如果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就很难把握“口传”文化的精髓,也很难体现出民族音乐的动人魅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使很多教师不愿意或者很少涉及民族音乐,同时也削减了学生对学习的民族音乐的兴趣,甚至使学生对民族音乐形成了简单化、片面化的错误认识。因此,高校音乐课堂应积极总结民族音乐“活态传承”的精华,运用名师讲堂,教师民乐培训,民乐传承人进校园等一系列形式,对教师进行民族音乐文化培训,提升教师本身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储备,深刻教师的民族音乐技艺传承,建设一支知识储备足,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师队伍。
(二)民族音乐课程建设重视度不足
民族音乐文化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地方政府对濒危少数民族音乐进行抢救并保存相关资料,为民族音乐教材储备宝贵资源。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不足,同时民族音乐教材缺乏规范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在当今多融合的世界环境下,教师在教学中更偏向于前沿的音乐教学,原因是它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愿意接受,教学效果好。但是民族音乐的“口传”特点,对教师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要求教师能够对民族音乐先搜集资料,整理,整编自行构建教学内容。还要能够把握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实践性。综合实力较强的学校大部分教师使用的民族音乐教程为自编教材,或者作为选修课内容展开教学,甚至部分学校并未开设民族音乐课程。因此,选择具有鲜明民族音乐文化特征又能体现民族音乐价值的素材,例如四川甘孜藏戏发展创新德格藏戏作为教学内容,加快加强教材建设,构建完整的民族音乐理论体系,才能更好传承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
(三)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意识不足。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不高,了解不够,仅仅停留在听赏阶段。即便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内容也存在应付心理,缺少对民乐的创新、创造和应用。因此如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参与到民族音乐在创作过程中,并在过程中感受到和认同民族音乐的价值,是对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民族音乐教学方式方法上提出的挑战。部分教师采用情境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也有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际,采用当下流行的SPOC混合线下线上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调动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大部分学校是运用互联网获取相关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感受民族音乐的前世今生。条件允许的学校以“游学”的形式,带领学生深入不同民族和地区,让学生感受当地的民族文化,了解民族音乐背后的故事,与当地音乐传承人学习交流音乐技巧技能,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认同感和传承感,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音乐的综合素养。
三、结论
加强对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视,建设完整的民族音乐课程体系,需要一只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同时也需要改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基础上,让学生深刻感受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陈炜.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6):61-65;
[2]刘舒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J].音乐创作,2017(12):167-169;
[3]刘剑.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若干思考[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88-90;
[4]孙鹏飞.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50):237-238;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育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路径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JGB383。
作者简介:杨莹(1983.10~),女,单位:北海艺术设计学院,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理论研究。
论文作者:杨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
标签:民族音乐论文; 文化论文; 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音乐教育论文; 本科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