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新教材中许多课文充满人文情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较强的感染作用,有助于提高的学生思想素质,扩大国际视野,增强爱国情怀,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英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既实现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英语教学 德育渗透 思想教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语言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传承着人类历史积淀的精髓。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重任。 英语教学中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教材中具有时代性、思想性、知识性的题材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便利,其内容包括历史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名人传记、人际关系、行为规范、音乐体育、妇女权利等。我们应努力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教育他们奋发向上,乐于奉献,永不言弃;教育他们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尊敬师长,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熏陶,培养其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对此,我根据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以及所观所感,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身教胜于言教
从教二十几年来,我一直秉承“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育工作者是受教育者最直接的榜样,所以教育者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尤为重要。而且教育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这样才能起到模范作用,在学生面前树立好的形象。通过端庄的仪表、自然的教态、优美的语言、高尚的情操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的品德得到培养,身心健康成长,有爱的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遵循平等尊重的原则,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愉悦轻松和融洽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的情感也是德育渗透的特殊载体,对感化人的心灵有特殊的力量,在课堂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情感因素来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学生们从开始接受你,到逐渐欣赏你,最后喜爱你。这种循序渐进的师生关系,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能发挥教学的主导地位,取得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
二、在课文教学中适时适度渗透德育内容
要把德育工作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我们必须根据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发掘蕴涵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具体的语言训练中,要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把理想、信念、自我修养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例如Dragon Boat Festival一课,通过学习中国传统节日,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感受离我们现实社会越来越远的民族精神;What can we learn from others和Hard work for a better life让学生向身边的人学习,学习他人的美德以及为将来的生活而努力学习;在nature中需要向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的意识,保护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等。
英语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深刻挖掘文章的思想内容,仔细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提示的哲理,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思考,增长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的训练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我经常和学生们进行对话和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进行总结和自我评价。例如我经常在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内,在我的引导下,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和辩论,并且鼓励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协调与他人的分歧,大家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并且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以此激发每位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的精神。学生们长期生活在团结友爱的课堂上,耳濡目染,就将团结他人、谅解他人、乐意合作、乐意分享作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在课堂渗透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品德熏陶,甚至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美德和爱一样也具有传递性,在课堂中不断传递它,整个校园的氛围也会变得更加和谐。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教师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点点滴滴、循序渐进,达到英语教学和德育教育的自然渗透。
总之,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强调语言知识的讲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机渗透。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德育因素,使德育溶于教材。教师除了要有极大的热情、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较强的德育能力,还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学好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2]《英语中的德育教育》。
论文作者:安丽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英语论文; 教师论文; 思想教育论文; 教材论文; 语言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