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心医院中医科 274000
【摘要】目的:临床研究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析其相关性。方法:调查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随机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两组患者的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观察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因素的Logistic分析结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其气郁质、血瘀质以及痰湿质构成比对照差异显著,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无平和质,而对照组中,平和质构成比最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郁质、血瘀质以及痰湿质是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因素,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临床研究为早期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以有效降低乳腺癌发病率,为女性健康提供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乳腺癌;中医体质;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108-01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随着女性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大,加上不健康、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乳腺癌患病人数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势头,乳腺癌的预防开始的得到医疗领域的广泛关注。乳腺癌的防治工作需要从疾病的发生以及发展关系入手,分析其个体体质,结合中医理论进行研究,总结其病变类型、变化规律等,进而采取有效的防治办法[1]。本研究以我院2011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中医体质,探讨其对于乳腺癌发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为(44.1±4.7)岁;疾病分期:Ⅰ期18例、Ⅱ期46例、Ⅲ期16例以及Ⅳ期10例。随机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年龄34~58岁,平均年龄为(42.5±5.0)岁。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照均衡(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分析。
1.2研究方法
采取横断面现场调查法,调查以上患者未经手术及放、化疗治疗情况,由患者填写调查问卷《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别表》,在调查员的协助和指导下,由患者回答关于其中医体质的相关问题,其内容包括平和、气虚、阳虚、阴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以及特禀等9项(亚量表)共60各条目,根据等级将每个条目评价为1~5分,统一回收。根据调查问卷内容并参考相关标准进行评分,结合调查对象的临床资料、中医体质以及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参考《乳腺癌诊疗规范》进行诊断[2]。本组调查研究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为100%。
1.3评价指标
根据亚量表的转化分数(%)=(原始分数-条目数)×100/4倍条目数进行计算,参考偏颇体质诊断标准,同时满足平和质亚量表中转化分>60和平和质亚量表转化分≥40。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观察指标的计量和计数,通过t值和x2检验资料,结果满足P<0.0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
3.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的妇科疾病,对于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在乳腺癌的防治工作当中,结合中医理论,分析患者中医体质,即为脏腑阴阳气血偏差以及机能代谢差异,从中反映出病变倾向,对于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等进程有着详尽的了解,帮助做出准确的诊断,便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乳腺癌患者为发病时,其中医体质同正常女性存在显著的差异,集中体体现在气郁质、血瘀质以及痰湿质等几个方面。气郁、血瘀以及痰湿是乳腺非典型增生的“病机”,而乳腺非典型增生是乳腺癌的主要诱因,因此,当女性出现较为明显的气郁质、血瘀质以及痰湿质等中医体质,其乳腺癌发病率相对较高,此时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有效预防癌变[3]。
情志内伤,忧思郁怒是“气郁”的主要表现,女性长期处于焦虑和抑郁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乳腺癌的发病率。这就需要从患者的心理层面着手,给予其心理疏导,改善其情绪状态,保持轻松乐观的心态,进而缓解其“气郁”体质。脾胃损伤和运化失司,进而导致酿痰生湿,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可有效予以该函数改善。经脉闭阻所导致的癌毒结聚,是血瘀质病理原因,需要对症施治,其对于乳腺癌的防治具有积极的影响[4]。
综上所述,气郁质、血瘀质以及痰湿质是乳腺癌的主要致病因素,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办法进行体质调理与纠正,改善其情志,调和气血,补充正气,对于乳腺癌的防治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莉,田欢,李清琴,等.132例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特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08):13-15+90.
[2]刘昳,陈清华,孙烨,等.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06):664-667.
[3]田欢,张莉,林洪,等.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特征与证候规律的相关性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5,10(07):1108-1111.
[4]何俊安.对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型及致病危险因素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8):15-16.
论文作者:郜于福,孔祥柱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9
标签:乳腺癌论文; 患者论文; 体质论文; 中医论文; 统计学论文; 我院论文; 两组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