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与自我实现——Patriotism and——Selfrealization,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主义论文,自我论文,Selfrealization论文,Patriotism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青年人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渴求新知,渴望成才,他们强烈希望实现自我价值。这应当说是一种有利于调动人们积极性、创造性,投身到振兴中华的四化建设的可喜现象。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人把自我价值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对自我以外的事一概冷漠,什么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社会的责任,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社会一些不正确的舆论和倾向,也在腐蚀我们青年人的灵魂。这种自我盲目膨胀,蔑视一切权威和传统的现象,是不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当然也是不利于中华振奋图强的伟大事业的。那么,我们究竟应当怎样看待自我实现呢?
一、自我实现的真谛
这些年,西方著名学者的一些理论著作翻译引进了我国,在强调个性自由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方面,尼采的唯意志论、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叔本华的超人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青年人影响最大。这些理论对于调动个性发展,促进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尼采强调“成为你自己”,“你应当成为你之为你者”,“做自己的主人,忠实于自己”,鼓励人们立足于自我,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去发挥自己的价值,做一个真正的人。
詹姆斯强调个人要适应和应付环境,人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塑造现实的行动,做满足自我需要,对我有用的事。
弗洛伊德的基本发现是潜意识,他认为人是被压抑的动物,人生始终存在原始的本能冲动,即主要是性本能冲动,提出了探索自我的新方法。尼采、叔本华的超人哲学使人产生一种成为强者的冲动和欲望。
萨特强调只有对自我的否定才能达到自我的超越,成为新的有价值的人,在否定之中追求自我的价值。萨特又强调人的自由存在,人的自由选择,通过研究人的生活、命运、处境来提高人的价值。
马斯洛把自我实现“作为人们需要的最高层次”。他提出人的需求按其轻重缓急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尊敬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如果满足这些方面的需求,人们就会受到激励。马斯洛特别强调,自我实现是对人的天赋、能力、潜力的充分开拓和利用,是自我愿望的实现,是对力所能及的事尽力去完成。他认为,人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马克思主义也讲自我实现,并科学地解开了自我实现之谜,揭示了自我实现的真谛。它的自我实现观与西方理论有着根本的区别。
马克思曾经说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这说明马克思也是十分重视个人的自由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又指出,“共产主义既不拿利己主义来反对自我牺牲,也不拿自我牺牲来反对利己主义……无论是利己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2]从他们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我”本身并不具有任何伦理学含义,它不过是一个表示人的主体性范畴,“自我实现”本身并不含有“利己”或“利他”的意思,只是对人的个体的客观存在在思维中的一种抽象与肯定,也就是说,人的行为都不能跳出从动机的发动到动机的执行这一过程。“个人总是并且也不可能不是从自己本身出发的……”[3]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认为,实现自我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个人实现和社会历史发展是紧密联系的。马克思强调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4]列宁说,资本主义萌芽意味着“个人感的提高”[5]。这就是说,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个体的发展。在人类社会早期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一个人一旦离开群体,很快就会被大自然吞噬,人们意识不到“自我”的存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个体意识有所增强,劳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自我实现的手段,但当时君权至高无上,一般人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自由竞争,人的自我实现意识才大为增强。这是人的第一次真正的觉醒。那个时期所产生的哥白尼、达·芬奇等巨人,使人们看到了个人的智慧、才能和品格能够发展到什么样的辉煌程度。但是,由于个体之间的社会联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具有对抗的性质,社会联系的共同性实际上成了自私自利的共同性。这种畸形自我膨胀带来了社会道德的沦丧和享乐主义盛行。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社会具备一定条件后才能使社会成员得到充分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反复讲到的“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6]。
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社会特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一书摘要》中提出人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是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强调只有“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的人才能摆脱外在羁绊,在内在需要的驱动和“自我实现”的激发下,从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中焕发出“创造性的生动表现”[7]。人作为社会的人,只是社会关系之网上的纽结,每个人必然受到纵横交错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社会,“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8]。也就是说,人创造物质价值愈多,个人的牺牲愈盛。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在资本统治下,只有资本有独立性和个性,“活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9]。只有到了社会主义,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和人民作为国家主人翁的崇高地位,自我实现才成为多数人的理念。这就赋予了工人阶级以伟大的使命,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所以列宁在《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文中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工人阶级的功绩,就是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马克思主义坚决反对那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10]的观点。“自我”绝不是“私我”,把“自我”摆在“私我”的地位上,导致了只肯定自己,看不到他人的“自我中心主义”,只看重“个人价值”、“个人利益”、“个人欲望”,只讲权利,不要义务。这种自我意识是脱离实际生活的,是行不通的。一个人如果孜孜以求的是眼前的利益,其动力便十分有限,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松动,而且容易出现“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的错误倾向,其结果不利于社会,也不利于自身的提高。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和社会集体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一方面,个人依赖于社会集体,无社会集体就无个人。社会集体使个人得以生存,使个人的力量得以发挥和增强,使个人利益得以满足,还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1]另一方面,社会又依赖于个人,个人力量发挥的程度影响社会利益。片面否定个人价值,会削弱每个人的奋斗精神,损害个人才能、智慧和品格的发展,养成了人们的依赖性。影响所至,科学技术发展落后。片面强调个人价值,把个人强调到不适当的“唯一原则”的地步,把个人利益的满足作为评价人的价值的途径,由此导致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以至产生许多社会弊端,如贪污腐败,说谎欺诈,偷盗掠夺。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人生的价值在于为社会作贡献而不是索取。马克思指出:“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12]他认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3]实际生活表明,个人作出了贡献,他才有机会向社会索取和享受他的正当需要。只有为社会努力多作贡献的人,才能得到社会对他真正的尊重,获得他正当需要的满足,而那些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贡献一切甚至自己生命的人,将得到社会的最高荣誉和人民永远的怀念。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自我实现与西方激励理论讲的自我实现有联系也有区别,两者共同之处在于,都以满足、发展、激励人的需求,进而提高人的积极性、能动性,以促进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为研究内容。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西方自我实现理论脱离使广大劳动人民处于雇佣地位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经济基础,从哲学方法论讲是基于一种“人类自私基因论”,他们认为人生下来就是自私的。他们只谈人的主体性,把人的价值同社会价值对立起来。脱离人作为社会人是有阶级性的,有为谁服务的这个前提,空谈满足人的需要,使人需要的满足在根本上受到限制,难以从根本上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他们排斥社会历史制约性,否定事物客观的必然性,蔑视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没有根基的抽象的人的价值观,这极易导致人们的思想从主观主义发展到极端的个人主义。事情正是这样,现在有那么一些人口口声声说人不是党、国家、集体的工具,他们只要是能够满足自我的需要,在实践中对我有用的东西都是真的,他们实际上已成为自身以外的某种目的的工具——金钱、权力和虚荣的工具。道德责任感、社会使命感缺乏,是非感和耻辱感丧失,无赖心理和雇佣思想增长,不思进取的玩世不恭和享乐主义盛行,实利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泛滥,把自己塑造成为在人格市场上能赚到好价钱的商品。
二、爱国是自我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前已论述,自我实现的真谛应该是马克思主义所阐明的,人的自我实现是与社会发展、社会关系、社会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是社会的人,人受社会的制约,人的自我实现在不同的社会是有不同的表现,只有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人的自我实现才真正、完全有了可能。真正的自我实现应当为社会作出贡献。
由上可见,自我实现要依靠一定的社会价值尺度作为指导,不同的国家和社会制度有不同的价值标准。在资本主义国家,“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这个人值一万英镑,就是说,他拥有这样一笔钱。谁有钱,谁就‘值得尊敬’,就属于‘上等人’,就‘有势力’,而且在他那个圈子里在各方面都是领头的。”[14]另有人把人的价值看成是权力的大小,在他们看来,只要有了权势就有了一切,“有权的幸福,无权的痛苦”。元代一个叫严忠济的将军,在一首小令中吟曰:“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法国作家司汤达写道:“权力毕竟是人生头等的快乐。”也有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快乐与否。我国晋代流传的《列子·杨朱篇》中说:“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还有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自由的有无。萨特就说过:“人的存在只有在它是自由的时候,才是有充分价值的。”以上这些观点都反映了人一生中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许多旧社会的痕迹和习惯残余,上述观点在我国当今社会也都有反映和表现。但支配人生,对一个实现自我价值起长远、关键作用的应当是什么,上述观点显然不能作为我们社会的最高价值尺度。
正如弗罗姆所指出的那样:“人们自以为他们的行为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可实际上最关切的是金钱和功名。他们面对下述事实竟然茫然无知;他最重要的作为人的潜力依然没有实现,在寻求他自以为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东西的过程中,他已丧失了自我。”由于他们脱离社会、脱离集体、脱离国家,并未真正搞清究竟什么是真正的自我利益,从而丧失了所维护的真正的自我。我们的社会中就有这么一部分人,由于社会对个人成就评价的无序和不公平,社会竞争中的有机会而无规则,往往是由于偶然的机遇和靠与权势者的关系,而不是来自个人的自身奋斗,因此,对什么都显得无所谓,倾向于缩回个人生活的小天地里,这部分人由于理想的失落和斗志的瓦解,也不同程度地丧失了自我。自我实现的人应当是为国家为社会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的人,他们已经走到或者正在走向自己力所能及的高度。显然,把自我当成私我是不完善的,他们不是在对“我”作为“我们(国家、社会、集体)之一员”的关系的承认的前提下,寻找有益于“我——我们”关系的“我”。
任何人都是在特定的民族国家环境中生存的,这是与生俱来就决定了的,这个人所属的民族国家和人民、物质和文化哺育他成长,给他创造了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种种条件,因而很自然地使这个人在思想上产生了一种很深厚的爱国思想情绪,祖国的兴亡、盛衰、安危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所以,一个人实现自我必须千方百计使自己的国家兴旺发达。如果祖国衰败、灭亡,个人的前途就势必暗淡。个人在实现自我中,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祖国、给社会,就很自然地会产生爱国思想,因为祖国的发展包含有自己倾注的心血,有自己的贡献,有自己的劳动。同时,个人的自我实现是不能离开国家社会的需要的,谁也必须参与和满足国家社会的需要,把个人目标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通过为国家创造价值的方式去谋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才是真正完美的自我,是真正的人生价值。个人的活动是依赖于国家的进步和集体的发展的,个人是不能脱离社会的,要想离开其他社会成员,任凭个人去“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己”是不可能的。在追求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如果片面强调个人利益,把个人价值当作人的价值的最高标准,那就势必导致人人都孜孜以求于个人利益,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其结果,是国家利益遭到破坏,最终,个人利益也实现不了。
所以,正确的自我实现应该反映所处的国家社会本质,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应该是“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为人民的解放与幸福,贡献毕生精力,以此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15]。
我们承认,在我国今天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人们的需求考虑是多方面的。从物质和精神两大领域来看,我们应当重视物质利益原则,物质利益是满足需要的基础,但不是需要的全部,人们除了生存需要之外,还有享受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的现实状况是:生存需要已经基本得到满足,绝大多数人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享受需要正在增长,应该给以正确引导,使人们得到健康的有益的享受。在这种形势下,精神方面的需求已经十分突出,许多人对发展的需求越来越重视。如何把这种强烈要求自我实现的发展需求持之以恒,就必须从最高的,经常起作用的需要出发,这就是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出发,在振兴国家中实现自我价值是必然的途径。
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一个世纪以来,灾难深重的中国所受的侵略以及所经受的挫折和由此而进一步激发的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正在为青年一代挖掘和释放自身的巨大潜力提供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对准这个目标,青年人的自我价值一定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
三、爱国主义是自我实现的精神原动力
马斯洛说:“自我实现者无一例外都是献身于一项身外的事业,某种他们自身以外的东西。”他们很想有什么东西作为献身的目标,作为热诚的追求,作为崇拜、景慕和热爱的对象。人生的火炬,是由时代、国家、人民的使命点燃的,任何光辉的人生都是在为时代、国家、人民所赋予的历史使命的奋斗中获得的。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探索时代发展的脉搏,根据祖国的需要,人民的重托,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翻开历史的画卷,人们就会看到,大凡为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自我实现者,都把个人的自我实现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都有一种崇高的情操——爱国。他们的爱国爱民举动最受人尊敬,正如鲁迅先生深情写道的那样:“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我的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爱国之情,比人们其他各种各样的感情,如友谊之情,爱恋之情更为崇高,更为持久,更为深厚。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16]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一经形成,就根深蒂固,世代相传,产生巨大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大大加强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人们为祖国的发展壮大而共同奋斗。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既有繁荣昌盛的时候,也有遭受屈辱的时候,但无论在任何时候,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都是根深蒂固的,这正是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的主要原因。我们看到,越是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严重关头,越是在我们的国家还处于困难之中,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就越发激越而不可动摇,越发显出它的战斗锋芒,越发显出它浩然的民族正气。俗话说:“家贫出孝子,国乱出忠臣。”我们今天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人们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惜流血牺牲,前仆后继去争取胜利,我们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我们纪念那些为国家民族的生存而顽强战斗的爱国英雄和民族英雄。只要人们的爱国之心不灭,国家的救亡图存,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就有希望。只要我们不断弘扬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中华民族的振兴是大有希望的。的确,爱国之情使人们对祖国获得的辉煌成就感到光荣、骄傲,并由此产生把它进一步发扬光大之心;它同时也使人们对祖国的创伤和落后感到痛心,从而燃起医治创伤,赶超先进,争取光明未来的激情之火,并愿为之献身。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自我实现的动力就越强大。
爱国主义历来是激励各国人民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强大动力,是维系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就说美国这个头号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它的文化传统中是十分强调个体意识、个人自由、个人奋斗的,也是十分推崇人的自我实现的,但同时它也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在美国人民当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青年爱国者内森·黑尔就义之前,英国殖民主义者问他:“以你如此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完结,你不感到遗憾吗?”黑尔大义凛然地回答:“我唯一遗憾的是我只能为自己亲爱的祖国献出一次生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风格卓异,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我们浓厚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深沉炽热的爱国情愫是我们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源泉。历代先贤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爱国名言警句,都给后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道路上以教育和启发。例如西汉司马迁说:“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东汉班固说:“爱国如饥渴。”唐朝李白诗:“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陈子昂诗:“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北宋苏洵说:“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南宋岳飞说:“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这种忧国、报国、许国、殉国的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爱国主义激情使中国人民把捍卫国权、重振国威、改变国运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许多人正是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为祖国的解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以巨大的热情,顽强的毅力,不懈的努力去探求拯救国家,振兴国家的途径。他们不畏劳苦,不怕牺牲,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诚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国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无数杰出的人物,竖起了一座座历史的丰碑。他们忍辱负重,心忧天下;他们高风亮节,气贯长虹;他们不屈不挠,勇御外侮,反抗暴政;他们雄才大略,锐意革新,开创了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盛世;他们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领先于世界的物质文明,架构起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精神文明大厦。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作出的杰出贡献,光耀史册,他们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已成为我们振兴中华的精神遗产和无穷动力。毛泽东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抱负,他的著名诗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立大志,创大业,要改天换地的誓言。他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充分表现出自信自己要承担历史将要赋予的庄严使命。周恩来少年时代,受到革命先烈救亡图存的英雄事迹的教育,就立志要为中华崛起而学习,他在演说中大声疾呼:“吾人既生于是时矣,生于是国矣,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一生为国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小平同志说得好:“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有三次挨“左”整,他一生经受了被迫离开事业和岗位,忍辱负重的痛苦和辛酸,但为了坚持真理,为了国家的振兴,人民的幸福,都一一挺过来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1992年春天,他在中国往何处去的又一关键时刻,以88岁的高龄不辞辛劳南巡,在全国迅速刮起了经济上新台阶的旋风。鲁迅原是从事医学工作,后转而搞文学,其目的是要从启蒙教育入手,唤起国民的觉悟,投身到拯救祖国危亡的事业上来。李四光为拯救中华,去学造船,以对付外国的兵舰,为解决造船的材料去学采矿,又改学地质。钱学森、华罗庚都是爱国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们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做出了巨大贡献。
爱国,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信念,就会产生激励人的巨大力量,人们就会产生巨大的热情,成为人们奋斗不息的精神力量。有了爱国之心,就能使个人与祖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根据祖国人民的需要选择自己的职业和道路;更重要的是,有了爱国之心,就能在关键时刻听从祖国的召唤,不惜一切代价地为祖国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些年来,我国许多留学外国的学生,抱着“振兴中华,责无旁贷”的高度责任感和信念,刻苦学习,取得优异成绩,拒绝了国外的高薪聘请和其他优厚条件,毅然回到祖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许多大学生,响应祖国号召,到边远落后地区去工作,他们认为那里是施展自己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去处。所以说,在今天一个真正的自我实现者就应当具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效国之行。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我实现者,应把个人的“小我”和国家的“大我”结合起来完善“自我”,寻求个人和祖国的最佳结合点。用我国第一个世界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容国团的话来说就是“发奋图强为祖国,人生难得几回搏”。在为祖国作出贡献,争得荣誉的同时也为自身赢得事业的成就和个人的荣誉。
注释: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91页。
[2][3][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75、274、248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78页。
[5] 《列宁全集》第1卷,第392页。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9页。
[8][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0—122页。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第98页。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78页。
[12][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7页。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565—566页。
[15] 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在首都青年纪念五四报告会上的讲话》(1990年5月4日)。
[16] 《列宁全集》第28卷,第163页。
标签:自我实现论文; 个人价值论文; 人生价值论文; 爱国主义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自我价值论文; 恩格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