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缝留置问题的分析论文_葛龙英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缝留置问题的分析论文_葛龙英

身份证号码:23020819801205xxxx

摘要:施工缝预留工作在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作用非常大,其对建筑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安全性都有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施工缝的预留和处理对条件得罪要求非常高,建筑结构不同、施工环境有异、操作条件差别、功能性质差异,施工缝预留和处理的方法及标准也会有所不同。施工缝预留及处理工作是一项对严谨性要求特别高的施工技术,需要施工人员保持客观、要紧、认真的态度来执行施工操作,规范的操作能够有效提升施工缝预留和处理的效果。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工作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对建筑施工缝预留和处理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处理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多环节操作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主导,特别是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混凝土浇筑时很容易产生施工缝。建筑工程的进程会受到天气变化、地质条件、环境因素、工作时长以及设备故障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施工的连续性较差。但是,有时施工过程被中断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例如在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如果由于外界因素影响浇筑工作被迫停止,再进行浇筑操作时两次浇筑工作所形成的混凝土结构之间就很容易产生缝隙,使得建筑结构的可承载能力降低。

1施工缝留置原则

施工缝预留要遵循四个方面的原则,分别是时间方面、结构方面、受力方面以及操作方面的因素。首先,施工缝留置需要遵守的首要原则就是时间原则,在对施工缝进行预留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构件浇筑完工的时间,其次,预留施工缝时要对建筑结构类型和特征展开思考,根据不同的建筑特点来决定施工缝预留的位置及方法,这样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结构的合理性。再次,建筑施工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承载力,因此,为避免施工缝留置可能对结构受力水平造成的影响,必须在建筑结构中剪力小的部分才能留置施工缝。最后,便捷性是提高施工缝预留效果的重要因素,便利原则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施工原则,因此在进行施工缝预留时一定要保障预留位置便于后期工程看展。

2施工缝留置形式及重新浇筑

2.1水平留置及浇筑

一般适用于柱子和墙壁。先将混凝土振实振平,并在留置的位置弹线;重新浇筑前,对夹板螺栓等再次校准,确保牢固,并在接缝面铺一层厚度为1.5-3cm的水泥砂浆,后进行浇筑。

2.2垂直留置及浇筑

一般适用于梁、板等构件。留置施工缝时,据施工要求,用木板支模、绑扎铅丝网、粗钢筋加固绑扎等方式。此外,有些垂直施工缝处可从水平方向插筋,直径1.2-1.6cm,长度50-60cm,间距50cm;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也应插筋。重新浇筑前,应在接缝面铺厚度为2-3cm的一层水泥砂浆。

3施工缝留置位置

施工缝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耀30mm处。如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单向板的施工缝垂直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任何位置都行,不能做成斜槎。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且混凝土宜连续浇注。墙的施工缝应可留在门洞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双向受力的楼板,体积较大混凝土结构、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应按设计要求留置。如图纸没明确,则应根据实际情况与设计人员商定施工缝的留置问题。水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耀500mm的竖壁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施工缝处理技术要求

4.1施工缝的处理

为避免外力破坏混凝土内部凝结结构,要求施工缝附近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达到1.2Mpa,才可继续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2Mpa的龄期与气温、水泥品种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外界温度为1-5℃,普通和矿渣水泥期限(h)为48/44、60/50;外界温度为5-10℃,普通和矿渣水泥期限(h)为32/28、40/32;外界温度为10-15℃,普通和矿渣水泥期限(h)为24/20、32/24;外界温度为15℃以上,20以下/20以下、普通和矿渣水泥期限(h)为20/20。因此,为确保工程质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应做如下处理。

在对混凝土进行间隔浇筑时,中途间隔时间不宜过长,要确保间隔市场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标准时间,在混凝土没有完成初凝时在其中加入新的混凝土,加入混凝土的速度要保持匀称,然后将振捣工具深入已经浇筑完成的混凝土面层,工具深入程度应该保持在0.05m到0.1m之间,还要保证振捣工具深入到旧混凝土层之前穿过新的混凝土层,然后对新旧混凝土一起进行振捣,还要保证振捣的密实程度,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结构。

另外,振捣工作要保证混凝土凝结强度达到1.2MPa之后才能开展。如果因为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强度超过1.2MPa时再进行新的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对原有的混凝土浇筑层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处理,然后再进行浇筑施工操作。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首先要保证对已经浇筑好的混凝土表层进行彻底清理,保证表面上不存在任何杂物,清除可能对混凝土浇筑质量造成影响的一切障碍;其次要对原有混凝土层进行浇水湿润,从而提高原有混凝土层的粘结程度,然后还要在两次浇筑的届封面上先铺设一层水泥砂浆,砂浆的厚度要保持在15mm至30mm之间,其后在对施工缝周围的混凝土展开振捣工作,以实现新旧混凝土的融合,缩小两次混凝土浇筑的缝隙。

5影响施工缝质量因素

5.1时间和温度

冬、夏及昼夜温差不同,就会因表面温差而出现开裂现象,其出现部位多集中在结构薄弱处,例如施工缝位置等。要避免这类问题,应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尤其是在天气变化、日夜温差较大时应考虑采取防裂措施。

5.2混凝土收缩

应变值超过它的抗拉极限应变时,就会出现收缩裂缝,多表现在新、旧施工缝之间。因此,要尽量减少施工缝的预留,并加强对施工缝的养护。

5.3结合层

施工前对情况估计不足,忽略了旧槎表面的湿润程度,导致施工缝处旧水泥吸收新浇灌水泥的水分。要喷洒足够的水以保证旧水泥足够湿润,施工前一天使旧槎含水率达到饱和状态。

5.4混凝土振捣

受重力影响,振捣过程中混凝土骨料下沉、水泥浆上浮,导致浇筑结构上下强度的不同,影响施工质量。掌握对混凝土骨料和用水量,振捣时间不宜过长,避免泛浆问题发生。

6结束语

综上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之前要做好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工作,天气变化及疲惫问题等有可能发生突发状况的要素都要预先进行充分的考虑,在保证建筑结构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做到不多留施工缝。在对施工缝进行预留和处理时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同时还要坚定施工原则,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原则具体的施工操作方法,尽量避免因为施工缝预留及处理不规范给整体工程质量造成的影响,以促进建筑施工效率的提高,推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继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阳.施工缝留置位置与处理方法[J].江西建材.2010(02)

[2]梁琦.浅谈施工缝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1)

论文作者:葛龙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1

标签:;  ;  ;  ;  ;  ;  ;  ;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缝留置问题的分析论文_葛龙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