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进新的伟大工程_形式主义论文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进新的伟大工程_形式主义论文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推进新的伟大工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伟大工程论文,党的作风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作风:抓住实事求是精髓

张海鸥 郝振省

思想作风建设是基础性的和根本性的,其实质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将实事求是作为我们观察事物、分析矛盾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作为我们的一切工作的基本点、出发点和立足点,才有可能从根本上端正我们的思想作风。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提出的一个基本结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历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现状出发,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在西欧北美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起发动,并同时获胜。列宁坚持实事求是,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词句而忠实于马克思主义精神,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指导了十月革命的成功。毛泽东没有拘泥于马列主义的词句,而是忠实于马列主义的基本精神,提出了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恢复和发扬我们党一贯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率领全党同志、全国各族人民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樊篱,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端正思想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殊非易事。它不可能一次解决,而是要与时俱进。从当前看,更有其紧迫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利益主体呈多元化格局,社会各种矛盾较之以往更加复杂化,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怎么把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怎么处理,国有企业的改革与民营企业的发展怎么协调,如何认识和处理好同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诸种关系等等,都是我们直面相对、不容回避、又十分紧迫的重大课题,必须端正思想作风,按照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舍得力气,具体分析,逐步解决。

坚持实事求是,端正思想作风,就是要求我们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只唯真,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而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善于调查研究。即使在今天这样信息通道四通八达,获取手段相当先进的条件下,也还是要坚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手段可以不断变化和提高,但调查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却不会过时,是我们取得发言权、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在当前,要特别提倡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端正态度,改进方法。要特别警惕那种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甚至有某种表演性质的“调查研究”。

端正思想作风,坚持实事求是,还需要把一切从实际出发同一切为群众着想结合起来,把真理观和价值观结合起来,把善于实事求是和敢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只有从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才有可能一切从实际出发,如果仅从个人或团体的私利或狭隘利益出发,就不可能真正从实际出发,甚至会瞒天过海,虚报数字,树假典型,最终损害人民利益。二是坚持实事求是,有时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是惨痛的代价。因此,必须敢于实事求是,善于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不见风使舵,这是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应有品格。

坚持实事求是、端正思想作风,在主观上一定要始终坚持“五不怕”精神,在客观上也要形成一个有利于端正思想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良好机制和氛围。正如邓小平同志所强调的那样:必须通过健全的有效的民主集中制来保证实事求是机制的形成,保证思想作风的健康、端正。

在强调实事求是,端正思想作风,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本本主义的同时,也要防止用经验代替理论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预测未来,把握全局,少走弯路,加快发展的行动指南。决不可以轻视对它的系统学习与整体把握,尤其不能对理论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工作作风:狠煞形式主义歪风

喻新安

解决当前干部队伍中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把狠煞形式主义歪风作为重中之重。怎样狠煞形式主义歪风呢?简言之,应该综合治理,聚焦体制。

综合治理,要从端正各级干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入手。形式主义是党性观念不强、思想作风不纯在领导工作中的反映,它偏离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方法论原则,也违背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容与形式相互关系的科学原理,而这些说到底都是世界观问题。所以,我们要引导各级干部加强世界观改造,特别是加强唯物辩证法的学习,联系实际破除个人主义、名利思想,认真思考“为什么”、“做什么”、“留什么”这些根本性问题,端正工作指导思想,加强党性锻炼修养,确立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进而自觉抵制和克服形式主义。

综合治理,要鞭挞、揭露形式主义的种种表现和危害,大力弘扬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应抓住典型案例,通过解剖分析,达到警示和教育作用。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大力表彰那些不图虚名、注重实效的先进模范人物,使其产生示范和引导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综合治理,要把煞形式主义歪风同煞官僚主义歪风相结合。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连体怪胎,二者的思想基础、外在表现、社会危害都有其共同点。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形式主义必然导致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必然诱发并表现为形式主义。所以,只有把煞形式主义歪风同煞官僚主义歪风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些年,我们在干部的思想教育、弘扬正气等方面的工作并没有放松,警惕和防止形式主义的呼声甚至不绝于耳,但形式主义却大行其道,恣意蔓延。究其原因,关键是没有从体制和机制上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所谓“聚焦体制”,就是要痛下决心,消除形式主义屡禁不止的体制屏障。这是当前狠煞形式主义歪风的关键环节。

聚焦体制,要求不断深化体制改革。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使各类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同时,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经济事务的行政性审批。只有当政府的任务和职能定位于执法和管理,搞好宏观调控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进而使政府、企业、市场的关系真正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轨道上来,彻底铲除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才有现实的可能性。

聚焦体制,要求构建推动行政系统良性运转的工作机制。要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系统工作机制,使领导干部不必总是跟着上级的指挥棒转,不再为完成接踵而至的各项“中心工作”而疲于奔命,能够主要依靠本地的实际去订计划、抓工作。

聚焦体制,要求完善对干部政绩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要下决心改变主要靠听汇报、看数字、比指标的干部评价体系,发动广大群众为各级领导者的政绩“打分”,使各级领导不仅从理念上而且在实际行动上真正对广大人们群众负责,从根本上堵住形式主义的源头。

领导作风:牢记一切为了人民

郭杰忠

始终不渝地贯彻好群众路线,是党对领导干部作风的基本要求。

党的群众路线反映了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保证。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就要遭到挫折和失败。没有人民就无以立党,没有人民就无以立国,这是从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基本经验。

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既是作风问题,也是严肃的政治问题。现在有不少干部对此认识不清,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没有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导致在作风上漠视群众,脱离群众,甚至压制和伤害群众。一些干部沾染了十分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官升气长,老爷气十足。有的作风飘浮,不深入基层了解群众,习惯于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即使下了基层,也是走马观花;有的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不敢对群众讲实情,说真话,采取“推、拖、哄、骗”的方式,结果使矛盾激化;有的对群众疾苦置若罔闻,麻木不仁;甚至有的不但不为人民谋福利,反而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猎物”,腐化堕落。这些现象严重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

因此,坚持群众路线,改进领导作风,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要把群众路线真正作为我们正确领导的前提。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的意见和经验是我们党制定政策的依据。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才能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去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从而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避免工作的主观性、片面性,才能消除工作中的事务主义、文牍主义。现在有些地方有的领导和群众之间,联系的渠道不仅不通畅,而且还有层层叠叠的“关卡”,不能使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正确地及时地反映上来,也不能把党的决议和政策迅速地贯彻下去,在自己和群众之间,设置了许多人为的障碍,这对我们党的事业非常有害。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凡是正确的方针政策,都是来自于人民群众的、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凡是错误的决策都是脱离人民群众的。凡是正确的好的作风,都是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适合的,凡是不正确的坏的作风,都是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不适合的。

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领导干部的基本行为准则。共产党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缩点。八十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立于不改之地,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一切工作无不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指针,因而总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中心,要纠正各种脱离群众,背离群众意愿,对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这不仅是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而且是实践党的宗旨的重大政治责任。

领导干部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如何认识手中的权力,用好手中的权力,是检验领导作风端正与否的试金石。在革命战争年代,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为中国革命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需要发扬这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通过领导干部带动全体人民的工作热情,塑造领导干部的公仆形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领导干部在正确对待人民赋予自己权力的同时,也要保证人民群众依法享受民主权利,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不仅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是为了让人民群众享受管理国家、管理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

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在我们这样一个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身为党的领导干部,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无往而不胜。相反,如果我们背离群众路线,离开人民群众,则将被人民群众所抛弃。

学风:把握三个“实”字

江作苏

中国共产党历来把端正学风,摆在党的思想建设十分重要的位置。早在延安时期,党就开展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为中心的三大整风运动。为什么如此重视学风?这是因为,党内反复出现的各种错误倾向,从思想根源来说,都表现为理论与实际相脱离,主观同客观相分裂。扫除不良学风,对于更好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从而不断开辟改革和建设的新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对着极其复杂的形势,担负着空前繁重的任务。形势任务要求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尤其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大胆创新。因而,树立一个好的学风就越是显得重要。抓住三个“实”字:“把握实质”、“面向实际”、“勇于实践”,是我们在学风建设问题的千头万绪之中,应该抓住的三个重点。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关键是要把握理论实质。我们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搞教条主义,不要“能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拘泥于一些具体的论述。邓小平同志说:“学马列要精。”所谓“精”,就是要把握精髓。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是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只有这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学深学透,用好用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思想武器。我们现在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很多,而且错综复杂、相互交织,但归根结底,是要正确认识和进一步妥善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和关系问题。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课题面前,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革命的创造性,勇于回答并善于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面向实际,是共产党人宝贵的理论品格。学习不应该是经院式的,而要有的放矢,学以致用。毛泽东同志曾经要求全党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经院式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的学风。江泽民同志告诫全党,在学习的重点方面,要坚持以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系统、周密地研究中国改革和建设的实际问题,决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而是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面向实际,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而且要向实践学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涵和体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一个大课堂,人民群众是这个课堂上最高明的老师。向实践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甘当他们的小学生。要善于总结和提高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

勇于实践,是我们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是树立良好学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是共产党人终生应该坚持的学习态度。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就是要紧密结合改革和建设的实际,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自己,更好地进行实践,再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强大的奥秘,就在于它有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做到“与时俱进”,关键在于在实践中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说到底,是一个体制创新的问题。”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二十多年的改革实践,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继续推进改革,难度会更大,工作会更复杂。我们必须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不断开创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树立优良学风,绝不是可以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的事情。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实践的哲学。面对人民群众生气勃勃的伟大实践,我们共产党人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勤奋学习,深入实际,努力吸收各种知识营养,在实践中提高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才能驾驭复杂局面,不断把各项建设事业推向前进。不仅党的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全党同志都要加强学习。还要通过我们以身作则的实际行动,努力把勤奋好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气推广到全社会。

生活作风:管住八小时以外

张丽生

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是其思想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是掌好权、服好务的重要基础,也是落实以德治国方针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领导干部工作时间内的表现要监督,工作时间以外的活动也要监督。

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作为领导干部,无疑应集中精力做好工作,但利用业务时间学习现代经济、科技、法律、管理等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同样重要。然而,由于多年来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的忽视,以致于有些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不是抓紧时间充实自己,从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高雅活动,而是忙于吃喝应酬,甚至沉醉于低级趣味。很多沉痛教训表明,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已成为监督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

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管,是对领导干部政治上的关心和爱护。实践证明,评价领导干部廉洁还是不廉洁,“八小时以外”的生活是一个应着力考察的重要方面。虽说“八小时以外”是领导干部自由支配的业余时间,然而你担负一定领导职务,掌握一定的权力,在“八小时以外”仍然施展着职务和权力的影响,那么党组织就必须管,并且坚决管到位。放纵即是失职,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对领导干部个人不负责任。领导干部参加社会活动多,与各类人员打交道多,个人支配的时间也多,特别是当前受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的影响,如果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行为不加以监督和管理,一些思想竟志薄弱的同志很可能会陷入歧途,毁灭前程。因此,加强监督,把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延伸到生活圈、社交圈,使之始终头脑清醒,谨言慎行,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确实是对领导干部的关心和爱护。

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必须大力强化领导干部的“慎独”意识。领导干部违法违纪,说到底是党性不纯、党性觉悟不高的表现。要解决这一问题,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提高领导干部的“慎独”意识和自律意识,提高内在修养和素质。要教育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要教育领导干部经常运用正面典型激励自己,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分清是非美丑,增强改造世界观的自觉性。

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必须健全监督机制,实行全方位监管。一是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一些失足的、落水的干部说,不能自律又失去制度约束是自己在犯罪道路上越走越远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制度约束非常重要。要对领导干部活动的行为作出规范,使其明确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制定的制度要有针对性,如领导干部外出报告和财务管理制度一定要严格起来。二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考核。既要考核领导干部的工作情况,还要考核“八小时以外”的情况,把生活作风是否端正,生活兴趣是否高雅,作为一个问题经常抓。三是要完善监督网络,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监督网,使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情况始终处在有效监督之下。如发挥党组织、班子内部的作用,经常拉拉袖子、相互提醒;建立举报箱,让领导干部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定期组织领导干部述职,进行自我评议;扩大民主评议范围,经常组织群众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行为进行评议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标签:;  ;  ;  ;  ;  ;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进新的伟大工程_形式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