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基于笔者多年工作实践经验,重点围绕于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要素展开分析,以期为切实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建设质量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质量控制;要素分析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实践来看,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控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材料与人为因素
第一,从材料因素来讲,构建工程实体的各种类型的建筑材料都属于材料,其他的半成品、构配件等也属于材料,可以说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如果施工单位选择的工程材料不够合理,或者是工程材料的质量达不到相关要求,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错误,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第二,从人为因素来讲,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人员主要是指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理人员、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他们素质的高低、业务能力的高低都将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就目前来看,工程从业人员大多是一些农民工,他们的文化水平低,缺乏专业的知识,很容易留下质量隐患。同时,在建筑工程中,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在质量管理工作中马虎大意,不认真对待。另外,工程监理人员不能发挥监理应有的作用,影响到工程质量。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施工人员作为建筑工程的直接参与者,假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从相关调查中得知,当前我国许多施工单位还在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各方管理范围和职责义务不明确的现状,从而影响到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有效管理,施工部门之间也无法进行相关的合作,这也是造成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和效率难以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2. 机械设备与工艺手段因素
一般而言,在施工过程中把机械设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工程实体的组成设备和相关的各种工艺设备;另一种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应用的各种机械设备,比如:测量仪器、仪表等。对这些设备的选择、使用是否合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还要求建筑工程具有美感,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把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施工过程中,由此形成了工艺手段,具体就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所选择的施工方案,包含了技术方案、组织方案,技术方案主要包括施工工艺和相关的作业要求、标准,组织方法咋主要包括施工流向顺序、劳动组织以及施工区段空间划分,如果施工单位对施工方案的策划不合理,或者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也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三、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要素探究
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建立质量管理、控制和监督体系,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首先建立企业和项目部两级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项目经理要综合素质高,项目班子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业务水平,积极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力创优质工程。通过提高质量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技术开发,强化工序控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有效保证质量。建立质量管理的审评制度,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审评,发现问题,马上作出调整和完善。在施工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检查上道工序、保障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做好自检、互检、交接检,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就不能转入下道工序施工的原则,环环相扣,使质量管理体系覆盖施工的全过程,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首先,有关设计部门和设计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图纸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对设计环节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建筑工程出现了质量上的问题,就需要展开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从中寻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再制定相关的策略及时地进行纠正;其次,我国地域十分广阔,各个地区的环境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组织设计人员对建筑工程的环境进行实际考察,这样才能够确保设计图纸的合理性;最后,还应该促进设计人员之间的交流,以活动的形式邀请其他优秀企业的设计人员和本企业的设计人员,在活动中运用有效的方法促进设计人员之间的交流,这样做的有利于丰富设计人员的经验,拓展他们的视野,使设计人员能够在未来的设计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设备与材料质量控制
第一,设备因素控制。一是针对工作人员操作设备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中的工程机械设备有了较大的改变,通过计算机与电气系统的应用,能够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应用体验中,对施工内容进行机械操作,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要不断的进行设备的应用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科学技术水平,以适应不断改变的机械运作。在日常的设备使用管理中,要定期的对技术人员进行先进技术的操作培训,并规范操作要领,提高技术人员在设备中的使用水平与使用安全性。二是对设备本身的管理而言。在建筑工程中,设计的土木建设工程和钢筋混凝土的使用项目较多,那么大型的机械操作设备也就存在一定的数量,在对大型机械设备的管理中,不仅要严格的进行专业操作,还要对日常的管理与维护进行落实,设定具体的机械维护与保养人员,按照不同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求,对机械进行定期的保养处理,并进行质量检测与维修等,保证机械的各项功能都处于最佳的状态,从而促进建筑工程的质量有所保证。第二,材料因素控制。首先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的人担任该项工作。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止常施工。其次,建立健全材料的检查验收制度,严把质量关。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并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
4.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分别分为施工前期、施工中和施工后期三个阶段。在施工前期主要是进行施工准备,施工准备是保证施工顺利完成以及施工质量的基础保证,需要施工设计人员对施工图纸的精准把握,并在施工技术人员和审核人员的共同参与中,对施工图纸反复的校对,确保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另外,在施工前期还对对具体的实施内容进行系统化的规划,确定施工操作的时间、人数以及注意要点等,要对工程材料和工程设备的管理有合理性的安排。在施工中,主要是对现场施工环境进行监督,确保每个工程细节都有合格的执行,并且要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责任制的划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保证施工作业的标准化与科学化进行。并且每一道施工工序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对于上一道工序具有承接的作用,而对于下一道工序的设施又是铺垫的作用,必须要对各工程顺序与细节精准的把握,保证施工质量得到控制。并且一些具有隐蔽性的建筑质量管理都是在施工中高效落实的。在施工完成后就是对建筑的审核与复查了,在审查中重点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不要为了缩短工期,对于工程问题视而不见,要以提高建筑质量管理为审核重点,对施工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形成规范的市场作业环境,并保证了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得到了控制。
5. 竣工阶段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还需要对这个阶段进行严格控制,具体是指对施工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测,在检测以后确认施工质量到达相关标准才能进行验收,而且还要结合相关规定对工程的实际质量评定等级,这样才能够准确的反应出工程质量的情况,有利于帮助施工单位发现施工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便于以后的完善,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需要责令施工单位及时地进行整改。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进入新时期以来,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此背景下社会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因而这就要求广大施工企业应通过做好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工作来最大程度地保障其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玉波.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管理要点分析[J]. 中国科技博览, 2015(37):168-168.
[2] 杨继水, 黎文俊, 王先亭. 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要素分析[J]. 商品与质量, 2015(30).
[3] 赖泽林. 建筑施工管理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31).
论文作者:赵志川,张景瑞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5
标签: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建筑论文; 材料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