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以及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效果观察论文_ 王伟, 戴险峰,田旭玉,张楠,杨聃琳,李帆,王

大庆油田总医院磁共振室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评价子宫内膜癌患者诊断中磁共振成像、阴道超声诊断效果,为子宫内膜癌患者诊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采取磁共振成像检查、阴道超声检查,即实验1组、实验2组。以术后病理分期为诊断金标准,对比2组分期诊断准确率情况。结果:组间病理分期诊断准确率经统计学计算,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而言,阴道超声以及磁共振检查准确率均较高,可以为疾病手术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阴道超声子宫内膜癌诊断准确率 病理分期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癌性疾病,集中多发于年龄处在中老年阶段的妇女,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表现。早期诊治,是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预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基于疾病的特殊性,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是手术治疗方案的主要参考依据。针对子宫内膜癌诊断方法较多,包括刮宫以及细胞学等,但是准确度有限,影响手术方案的选择以及治疗预后情况。相关资料指出,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在全面显示患者肿瘤范围等情况的基础上,更加确定手术切除范围,提高手术效果[1]。基于此,本文就我院子宫内膜癌患者为例,总结磁共振成像、阴道超声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6年3月-2018年3月,总计50例。纳入标准:(1)子宫内膜癌患者;(2)患者临床资料完整;(3)患者无检查、手术禁忌症情况;(4)患者知情配合。排除标准:(1)检查不配合患者;(2)检查禁忌症患者;(3)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患者年龄区间35-76岁,年龄均值(57.05±3.50)岁;正常月经者7例,绝经后妇女43例;症状表现情况:阴道不规则流血患者40例,月经不规律患者6例,其他情况患者4例。

1.2诊断方法

安排至少2名专业影像学医师阅片,判断结果有异议情况下进行讨论以统一观点。

实验1组——采用飞利浦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指导患者检查前注意事项,包括检查前6h禁食、适当充盈膀胱、生理盐水灌肠。另外,合理设置磁共振参数,层厚5mm、层间距0.5mm、矩阵320×320,进行患者多方位扫描,T1WI TR为500ms、TE为14ms、T2WI TR为3500ms、TE为90ms,进行增强扫描,全面观察受检患者肿瘤位置、子宫肌层浸润深度以及组织累及等情况。

实验2组——采用飞利浦HD15000型彩超,探头频率设置5-9MHz,取受检患者膀胱截石位,阴道置入探头后进行子宫横、纵切扫描,并全面观察受检患者的子宫、子宫内膜等情况。

切除组织术后及时送检,以明确病理分期结果。

1.3病理分期判断标准

I期——肿瘤存在于受检者宫体内,Ia期在子宫内膜中,Ib期即肿瘤浸润>50%。

II期——受检者肿瘤侵犯子宫颈,IIa期、IIb期分别侵犯宫颈腺体、宫颈间质。

III期——受检者肿瘤有局部延伸情况,IIIa期、IIIb期、IIIc期分别侵犯子宫浆膜/附件、阴道/宫旁组织、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IV期——IVa期、IVb期分别为膀胱转移、腹内/腹股沟淋巴结远处转移。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术前检查结果、术后病理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经SPSS21.0计算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实验指标。病理分期结果以%形式展开,X2检验。P<0.05表示术前检查结果、术后病理结果差异显著,反之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结果

2.1术后病理分期结果

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I期、II期、III期、IV期分别为35例、10例、5例、0例。

2.2术前检查、术后病理结果比较

实验1组、实验2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检查以及术后病理结果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实验1组、实验2组病理诊断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疾病呈明显递增表现,尽早采取合理手术方法治疗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磁共振成像检查有多平面以及多方位成像能力、较高软组织分辨率,较为清晰地显示患者子宫以及累及相关组织的情况,用于术前评估。阴道超声检查无创、分辨率高等优势明显,在显示子宫内情况的基础上清晰显示病灶浸润肌层深度[2]。2种诊断方法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方面价值显著,成功优化了手术方案。李英,许伦研究指出,阴道超声、磁共振诊断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准确率较高[3]。

实验结果和钱凯,彭磊研究结果有一致性,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比较,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92.50%、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90.00%接近,P>0.05[4]。

综上所述,磁共振、阴道超声诊断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准确率高,具有应用价值,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杨媛,赵丽君,王志启等.阴道超声、MRI及宫腔镜检查测量子宫内膜癌病灶大小的临床意义[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1):36-39.

[2]王慧玲,杨晨.阴道超声与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准确度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1):82-84,91.

[3]李英,许伦.阴道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治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4):114-116.

[4]钱凯,彭磊.磁共振成像以及阴道超声 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6):182-183.

论文作者: 王伟, 戴险峰,田旭玉,张楠,杨聃琳,李帆,王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磁共振成像以及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效果观察论文_ 王伟, 戴险峰,田旭玉,张楠,杨聃琳,李帆,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