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晶

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晶

李 晶

七台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54600

摘要:目的:以传统的散装用药为对照,分析板式用药在抗结核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整理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行抗结核治疗病例620例,根据用药方案分为板式药物组和散装药物组。板式药物组382例,散装药物组238例,分别根据患者体质量及强化期或巩固期给予不同用药方案,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板式药物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2%,显著高于散装药物组29.8%,其中胃肠道不适板式药物组显著高于散装药物组(P<0.01);两组间其它不良反应类型包括关节疼痛、视听改变、过敏性皮肤反应、肝功能损伤及神经系统症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板式药物抗结核治疗操作方案、避免漏服或错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强化期用药不良反应率较高,尤其对患者胃肠道刺激大,临床应加强用药监测。

关键词:结核病;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肺结核为世界关注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经由人类呼吸道传播,WHO数据显示世界人口中约有1/3有结核菌感染[1]。在我国,肺结核被列为国家乙类传染病,其防治工作一直是临床的研究重点和难点[2]。板式抗结核组合药物可提高用药便捷性,简化用药处方,并避免滥用和漏服,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抗结核治疗中[3]。现以传统的散装用药为对照,分析板式用药在抗结核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希望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行抗结核治疗病例620例,根据用药方案分为两组。板式药物组382例,男性287例,女性95例,年龄18-73岁,平均(52.8±12.3)岁;散装药物组238例,男性178例,女性60例,年龄18-75岁,平均(53.2±11.8)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不全、精神病史、癫痫史、糖尿病患者,所有入选病例均对用药方案知情。

1.2化疗方法

1.2.1板式药物组

采用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组合药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和异福片。强化期:体质量55 kg以下患者给予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3粒/次,1次/d,顿服,体质量?55 kg以上患者4粒/次,1次/d,顿服。巩固期:异福片2粒/次,1次/d,顿服。

1.2.2散装药物组

强化期:体质量低于50 kg用药为300 mg H(异烟肼)+450 mg R(利福平)+750 mg E(乙胺丁醇)+750mgBid Z(吡嗪酰胺);体质量超过500 kg用药为300 mg H+600 mg R+1000 mg E+1500 mg Z。巩固期,体质量低于50 kg用药为300 mg H+450 mg R,体质量超出50 kg用药为300 mg H+600 mg R。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全部病例均于初始用药起每月复查一次,向患者了解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胃肠道不适、视听改变、关节疼痛、过敏性皮肤反应、肝功能损伤、神经系统症状等。复诊时进行肝功能检测,记录病情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间比较采用统计学软件SAS12,计数资料间比较应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类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板式药物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2%,显著高于散装药物组29.8%,其中胃肠道不适板式药物组显著高于散装药物组(P<0.01);两组间其它不良反应类型包括关节疼痛、视听改变、过敏性皮肤反应、肝功能损伤及神经系统症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不同治疗阶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板式药物组强化期不良反应率显著高于散装药物组(P<0.01),但两组巩固期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为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和乙胺丁醇的复合制剂,均为重要的抗结核杀菌剂,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目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抗结核的短程治疗强化期,且WHO建议在2个月强化期治疗后,仍应给予利福平与异烟肼持续治疗4个月。异福片为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利福平和异烟肼。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与异福片的联合用药已成为现代临床抗结核治疗的首选方案。

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与异福片均为板式抗结核药物,该类药物在临床的使用率较高,其不良反应受到广泛关注,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是目前我国抗结核治疗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组研究结果表明,板式药物在胃肠道不适以及强化期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率相对于传统的散装药物要高。相对于散装抗结核药物,板式药物由于将不同药物按相应方案比例集中压制于同一片泡眼板上,在实际用药过程中各用药剂量不可调,且临床用药量相对于传统的散装药物要高,这可能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药物剂量大同时也加大了对患者胃肠道的刺激,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

不同治疗阶段用药不良反应比较发现,强化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有显著差异,但巩固期无显著差异。可能与两方面因素有关:第一,强化期用药剂量普遍大于巩固期,药物毒副作用反应明显,尤其是使用板式药物的患者由于用药剂量又相对高于散装用药,故而可能造成不良反应率提高;第二,强化期患者病情比较严重,传染性强,机体防御能力下降,更易受到药物作用的侵害,而进入巩固期,患者病情稳定,机体营养状况改善,对药物毒副作用的抵抗力增强,因而两组间巩固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

谢靖等的报道还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患者性别、体质量对两种给药方案的不良反应无影响,但年龄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在于60以上老年患者应用板式药物的不良反应率显著高于散装药物,其主要原因可能与老年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差、抵抗力低下、易受药物毒副作用损伤有关,一般而言,在大多数疾病当中,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均相应升高,故而本研究对患者性别、体质量及年龄未进行累述。

综上所述,板式药物抗结核治疗操作方案、避免漏服或错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强化期用药不良反应率较高,尤其对患者胃肠道刺激大,临床应加强用药监测。

参考文献:

[1]龙明立,刘芳群,曾建国,等.90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调查[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4,23(4):27-29.

[2]周林,陈磊,赖钰基,等.TB/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1,33(2):77-79.

[3]金韬,吴红辉,王仪,等.板式抗议结核组合药物不良反应调查[J].临床荟萃,2014,29(6):614-615.

论文作者:李晶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4

标签:;  ;  ;  ;  ;  ;  ;  ;  

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