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标准:课堂学习评价的有效工具_教师评价论文

评价标准:课堂学习评价的有效工具_教师评价论文

评估准则:一种有效的课堂学习评价工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论文,准则论文,评价论文,工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倡重视过程与发展新的评价工具在我国不断涌现,例如成长记录袋(portfolios)、轶事记录(anecdotal notes)、检核表(checklists)等,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的多样综合,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评估准则(Rubrics)作为其中的一员,以其清晰明了的事前学习指导和丰富具体的事后信息反馈,成为近几年在国外教学实践领域备受推崇的一种评价工具。本文尝试抛砖引玉,探讨它的设计与实施,以供大家讨论与借鉴。

一、什么是评估准则

" Rubric" 的原义为“marks in red,红色的标记”,它的引申意为“(书本或试卷等上的)标题、提示、说明”的意思,[1] 现今的使用含义更多是从它的引伸义发展而来。有的英文文献也将" rubrics" 称为" scoring rubrics/grading rubrics" ,意为“评分准则”,本文将它们统称为“评估准则”。

评估准则(Rubrics)是一种用文字说明的评分指引,与其它评价工具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明确列出了学习表现的每一项评价标准(或称“要素”,如写作中的要素“主旨、组织、细节、语句、用词、常规”),并清晰地表述了每项标准的不同层次水平,从高水平一端延续到低水平一端。因此,它不但可以帮助教师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process of learning)、学习进展(progress of learning)以及最终的学习结果(product of learning),同时还清楚地告知了学生定义学业表现优异的具体评价标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堂学习评价工具。[2] 由于评估准则将等级描述与要素分析结合起来,即SOLO与PTA的综合运用,[3] 因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以广泛应用于阅读、写作、问题解决、科学探究、口头演讲、小组学习等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甚至大学课堂,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

评估准则表是一个二维表格,包括评价标准(evaluation criteria)和掌握水平(proficiency levels)两个部分,如表1就是一个适用于数学或科学学科的问题解决评估准则(Problem-Solving Rubric)。评估准则评价各项目水平的确定主要视学生学习情况的区分程度而定,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通常可以有3~5个等级,根据需要,有时也可以用“A、B、C、D”,或“优秀、良好、可接受、不满意”这些等级评分和类别评语来表示。

表1 问题解决评估准则表[4]

水平 水平4 水平3

水平2

水平1

能够完整和全面地理解问

问题的理解题,而且具有问题之外的 能够完整和全面地理解问 能够部分地理解问题,但还

需要教师的帮助才能理解问

领悟见解。 题。需要教师帮助清理。 题。

计划与设计能够提出各种精巧的策独立选取合适的策略,并 具有一定的计划,并使用了

在教师的帮助下选择一种策

略,并能有效地应用。能有效地应用。 一种策略,但策略的应用可

略;策略的应用是任意随机

能有效,也可能无效。

式的。

提供正确和完整的解答; 解答中出现了一些细小的数

即使在得到指导的情况下也

问题的解决而且能使用一种以上的解 独立提供一种正确和完整 学错误,导致结论错误或者

不能给出正确的解答;出现

决方法。的解答。不完整。

很多数学错误。

能够清晰、连贯地进行推 在教师的帮助下给出了问题

结论的表述理解释,深刻把握问题的 能够独立进行有组织的、 的答案并尝试进行推理解 作出的推理解释杂乱无章,

本质。 合理的推理解释。释。

很难使人明白。

从结构上看,评估准则可以分为整体型评估准则(holistic rubric)和分析型评估准则(analytical rubric)两种类型。[5] 整体型评估准则强调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总分,如表2。相反,分析型评估准则首先将学习表现分解成基本的要素,对它们分别作出评价,然后综合起来给一个总分,如表1和表3。

表2 科学探究评估准则表

等级评语水平描述

表现优异能够提出假设,制定清晰的研究步骤,准确完整地收集资料,有逻辑地分析数据,所得结论简洁明了,与证据和假设

相符;能够对研究设计和过程进行反思,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

表现尚可能够提出假设,制定研究步骤,详细地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少量错误,

对研究结果的科学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有待改进能够陈述研究目的,制定研究步骤,收集资料,但研究结果仅仅是重述观察所得资料,无法得出规律和结论;在研究

过程中出现比较多的错误,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表3 写作评估准则表[7]

等级

A

BC

D

主旨 文章紧扣主题,富有想象 文章紧扣主题。文章涉及到主题,但没有紧扣主题。 文章几乎没有涉及到主题。

力,引人入胜。

组织 文章布局漂亮,段落过渡 文章布局漂亮,段落连接意思表达不清,某个时候在表达一语句完全没有条理,意思表达

自然,意思表达顺畅。

有序,意思表达顺畅。 个观点时,会突然跳到其他观点。混乱。

细节 能够用丰富的细节描述充 能够用充分的细节描述表能够用一些细节描述表达主题。 没有提供细节描述,或者提供

分地表达主题。 达主题。的细节描述与主题不相符。

语句 句式富于变化,表达意义 部分句子形式有变化,如能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但句式单

丰富、有趣。

类型、长度。 一。 不能用句子的形式表达。

用词 能够用描述性的、具体的 选用的词语切合主题。 选用的词语陈旧,冗词很多。选用的词语与主题不符。

词语表达主题。

常规 极少有语法、书写、标点符

存在一些语法、书写、标点 语法、书写、标点符号上的错误造成 很多语法、书写、标点符号错

号错误。

符号错误,但不影响阅读。 某些内容的阅读障碍。 误,导致文章很难理解。

整体型评估准则通常用于允许学习过程中出现某些小错误,而着重整体学习质量的情况。Nitko(2001)进一步指出,整体型评估准则适用于任务表现没有唯一正确答案,学生自我发挥的余地比较大的情况。[6] 可见,整体型评估准则的重心在于学习表现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体现的是评价的一维标准(unidimensional level)。从评价的目的来看,整体型评估准则更倾向于结果取向,它的优点在于快速评价整体现状,评价效率比较高;缺点在于没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反馈。

分析型评估准则重视的是活动中的各种具体学习表现,然后依据每一部分的表现得出一个总体评价,体现的是评价的多维标准(multidimensional level)。从评价的目的来看,分析型评估准则更倾向于过程取向,它的优点就在于为学生提供充分和具体的信息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弱点;缺点在于费时,评价效率比较低。

提醒注意的是,从本质上讲,两种类型的评估准则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的是哪一种类型更符合你的教学需要。在设计具体的评估准则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评价的目的——是侧重整体认识还是信息反馈,在综合考虑任务性质、时间等条件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评估准则类型,然后确定评价的标准和表现水平。

另外,从适用范围来看,评估准则还可以分为一般型评估准则(generic/general rubric)和任务指向型评估准则(task-specific rubric),前者在相似的学习任务中是通用的(如表1和表3),后者只能适用于一种特定的学习任务(如表2)。

二、为什么选用评估准则

评估准则是一种介于正式与非正式评价之间的评价工具,与其它评价工具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

(1)评估准则是非常有效的教学评价工具。过去的评价方式大多属于事后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性不强。与此相反,评估准则清晰地表述了教师的期望以及达到这些期望的途径,因此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由于评估准则准确地定义了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关键元素,所以,评价的结果往往反映了学习的质量水平,根据这一结果,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2)评估准则可以同时兼顾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有别于过去只能关注“结果”的评价方式。评估准则可以较好地考察反映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性成果,如学习策略和方法、口语表达能力、解决现实科学问题的能力等等。由于评估准则清晰地列出各评价标准的水平细则,更减少了“过程评价”的主观随意性,对于难以进行量化评价的过程技能,具有其它评价工具无法替代的优越性。

(3)评估准则可以使学生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质量时更加具有判断力和思考力。通过反复实践自我评价和同辈评价,尤其是自我评价,不仅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我责任感。

(4)鉴于评估准则“折叠式”的结构本质,教师可以将它应用于任何层次的班级。评估准则一般都有3~5个连续的品质水平,使得评价工作更具有连续性,不仅适用于资质好的学生,而且适用于有学习障碍的学生。评估准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及时的信息反馈,帮助学生对学习的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

(5)评估准则减少了教师评价的工作量。由于评价的时间大部分转移到了学生的自我评估和同辈评估上,在最后的评价阶段,教师只需简单地回顾一下评估准则的标准即可,而不需要费力地解释学生的优缺点以及改进的方向。

(6)评估准则的使用非常简便,并且易于理解。依据评估准则,学生可以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收获,同时,家长也可以准确地了解到孩子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评估准则为教师、学生与家长三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期望也得到不断地澄清和明确。

可见,评估准则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与教学过程相互整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评估准则扮演着指引者的角色,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展现自己的才能,这是过程性评价的特质。[8] 当提交最终学习结果的时候,评估准则又履行了终结性评价的功能,给予学生最终的成绩评定。简言之,评估准则既可以显示学习的各个发展阶段和进步情况,又可以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整体评价,兼具两种评价类型的功能,具有很强的教育导向性。

三、如何设计评估准则

一般来说,评估准则的设计包括以下四个步骤:[9]

第一,认真审视通过学习活动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选择评价标准,使其与教学目标及现实教学相匹配。评估准则的设计要求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谨慎地思考,在单元教学之前,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教学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具体的、可观察的特征(包括希望看到的和不希望看到的),以及优秀学生与普通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区别,而最后一点是非常值得教师关注的。

第二,确定每一评价标准的层次水平,描述各学习水平的表现特征。若为整体型评估准则,则以整合的方式,从“优”到“差”描述各学习水平的表现特征。若为分析型评估准则,则以独立的方式,从“优”到“差”分别描述每一个特征的在不同学习水平的具体表现。应该强调的是,尽管评估准则采用“水平1、水平2……”或者“优秀、良好、可接受、不满意”等区分表示不同程度的学习,但这只是为了理解的方便,并不是关键。如何恰当地界定水平个数,以及合理描述各个水平所达的学习程度,才是评估准则的核心所在。在反复斟酌和修改描述语言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意图,不断地澄清自己对学生的要求。第三,使学生理解评估准则的内涵和功能,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标准。为了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评估准则中每一个水平所描述的标准的确切含义,教师可以为每一个水平标准提供范例(从过去的学生作业中选出),范例的个数最好不能少于2个,以防止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评估范例可以是教师之间相互讨论选出,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合作选出。特别是后一种方式,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范例选择(教师从旁协助达成共识),可以非常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评价标准的认识。如果是第一次使用评估准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评价标准。

第四,反思评估准则的有效性,修订评估准则。在使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应用效果和学习目标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和修改评估准则,使其更加有效地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让学生共同参与评估准则的修订,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为一种评分指南,具有良好结构的评估准则描述了一套连续的、清晰的标准,用以评估学生的学习。若要有效地发挥评估准则的优势,教师在设计与使用评估准则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使用具体的描述性语言说明不同的学习表现。教师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概括性的、含糊不清的词语,如“有创造性”、“有趣”、“沉闷”。因为对不同的人而言,它们具有不同的内涵和意义,使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怎样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谓之“好”、“中”、“差”。这样,学生就可以集中精力朝一定的方向努力,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水平。例如:

含糊:演讲的开头富于创造性。

具体:以有趣的事实;或提出一串问题;或简短的说明;或生动的视觉辅助;或说明个人原因的方式作为演讲的开头。

含糊:演讲很沉闷。

具体:演讲者的语调单一,没有变化。

当然,在追求具体、清晰的语言描述时也不必过于严谨刻板,应该根据任务类型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否则也会阻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结果适得其反。

第二,提供有效的、合理的质量水平以供判断。如何恰当地界定标准的个数(划分的水平个数不能过多,以避免出现信度问题),合理描述各个水平所达的学习程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里建议可以参照以下这种划分四个等级的思考方式:(1)是;(2)是,但是;(3)不,但是;(4)不。例如,小学生剪贴簿评估准则中的“内容细节”标准可以设计为:

表4 剪贴簿评估准则表[10]

水平

水平4

水平3水平2水平1

是的,我为读者提供了足 是的我为读者提供了一些不,我没有提供细节描述,

不,我几乎没有提供任何

内容细节够的细节描述,包括:时 细节描述,但是有些关键但是也涉及到了一些。

细节描述。

间、地点和事件。的部分遗漏了。

第三,不能随意将评估准则的水平值折合转换。评估准则的水平值“1、2……”并没有数值含义,只表示个体在某个有序状态中所处的位置(层次、水平),例如,教师不能把水平“2”理解为学生对这个学习内容已经掌握了50%,这是完全错误的,水平“2”只是说明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一般”或者“尚可”。将评估准则的水平值转换为各种等级或类别是一个逻辑转换过程,而不是数学转换过程。

最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业表现为什么“好”或“差”,“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并不清楚。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而这正是终身学习必备的要求。

标签:;  ;  

评价标准:课堂学习评价的有效工具_教师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