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八大新举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新论文,发达国家论文,举措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标准的作用则更加突出,尤其是国际标准已成为全球市场的准入证。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谁先在标准上占有优势,谁就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跨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纷纷加强了标准化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出标准化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发达国家在标准化战略的实施中表现出以下特征。
将标准化战略放在整个标准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
发达国家均把国际标准化战略放在整个标准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欧盟委员会与欧洲标准化组织合作,支持国际标准化机构(ISO、IEC、ITU)制定国际标准并推动标准的实施。欧洲标准化组织通过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加强了欧洲标准化机构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影响,为欧盟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奠定了基础。另外,欧盟各成员国积极投身于区域和国际标准化活动。多年来,以英、法、德为主的西欧国家一直将很多精力和时间放在国际和区域标准化活动上,企图长期控制国际标准化的技术大权,并且不遗余力地把本国标准变成国际标准。美国在几个主要技术领域重点承担或从事ISO、IEC的秘书工作,积极参加所有国际标准化活动,努力制定出反映美国技术的国际标准。日本也在ISO/IEC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参加ISO/IEC国际标准的审议,充分反映日本的意见;积极支持产业界提出可能获得世界市场的、技术领先的、具有战略性的国际标准提案;创造良好的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环境;在企业内外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企业内和跨行业国际标准推进体制,扩大产业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采取一揽子推进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的对策,从战略的观点出发,加强与美国和亚太各国的联系。
争夺国际标准主导权成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战略选择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项具有战略性的技术标准被国际性的标准化组织承认或采纳,往往可带来极大的经济利益,甚至能决定一个行业的兴衰,影响国家的经济利益。在这种形势下,发达国家千方百计地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争取主动权、发言权,并竭力在国际标准中反映本国的要求,体现本国利益,千方百计地争夺制定国际标准的主导权。欧盟在已取得国际标准竞争丰硕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国际标准化战略,牢牢地控制住国际标准的制高点,实施“控制”战略;美国凭借经济实力最大、技术能力最强的超级大国优势,在控制现有领导权的基础上,全力争夺国际标准的制高点,实施“控制、争夺”战略;日本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拼命争夺国际标准的制高点,实施“争夺”战略。
政府财政支持与标准经费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
标准化工作属于社会公益事业,西方发达国家每年都提供大量财政拨款及专项资金,主要是支持与技术法规有密切关系的、消费者利益保护和环境保护等反映社会需求的公共性标准以及产业界通用的基础性标准。如欧盟安排标准化经费达到了7亿欧元,平均每项标准10万欧元;美国政府2002年仅对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拨款就达7亿美元;日本政府每年标准化经费预算为60亿日元,约合4.5亿元人民币,用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经费占60%。欧盟、美国和日本还将市场性较强的应用型标准在标准研制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充分体现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如欧盟、美国和日本的标准化机构及社团主要通过销售标准文本来收取经济回报,并提供产品认证、试验室认可和技术咨询等有偿服务,政府对标准的服务性收费提供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等。日本规格协会自2002年4月1日起,将销售标准收入的10%用于支持参加标准化活动的企业。还有一些大的企业集团,例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东芝电器公司等为了自身利益也积极投入人力和物力主动参加标准化活动。
提出事实上的标准和论坛标准、合作体标准战略,利用事实上的国际标准控制市场
“事实上的标准”是通过控制市场来确定技术上的主导权的。由公共机构制定的标准称为“公共标准”。处于事实上的标准和公共标准之间的标准,是论坛标准或协商标准。国际标准最近变化的特点是,论坛或协商活动非常活跃,它是事先进行企业联合,迅速开展标准化工作的组织。论坛是为了实现特定技术领域的标准化,是任意形成的标准化组织,而协商是一种特定方式的企业联合。在论坛或协商活动中,信息通信和信息处理领域的标准化论坛,美国占58%,日本占25%,欧洲占14%。
“事实上的”全球标准,之所以称其为“事实上的标准”,那是因为这种标准已经在发挥全球标准的作用,所不同的仅仅在于它的身份还不是国际标准。例如,合作体(Consortia)标准、论坛(forum)标准以及一些权威性组织和跨国公司颁布的标准等,都在或多或少地起着全球标准的作用。像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ASTM)、美国石油学会(API)、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美国宇航工业协会(AIA);英国劳氏船级社(LR);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等,他们制定的标准以及像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微软(Microsoft)的标准都具有这样的作用。此外,还有OSH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COPC-2000(客户运营管理)、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以及IAS(国际会计标准)等都已成为“事实上的”全球标准。目前,发达国家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凭借其技术实力,大力发展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利用具有知识产权的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形成技术垄断和竞争优势,作为迅速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武器。
与现行的或潜在的参与者建立伙伴和战略联盟关系
强大的技术力量和区域联盟是将技术标准推向国际标准的关键因素之一。欧盟标准化战略强调要进一步扩大欧洲标准化体系的参加国(现有19个国家,预计到2010年发展到25个国家),要统一欧盟各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标准化提案,欧盟利用其条件,要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确立欧洲的地位,加强欧洲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要与更多国家的政府标准化机构和标准化团体建立联盟,努力制定出反映美国技术的国际标准。加拿大通过加强北美区域联盟,形成共同标准提案,从而将其转化为国际标准。日本也试图通过建立亚洲区域联盟将日本和亚洲的标准推向国际,与欧洲相抗衡。
实现标准化政策和科技开发政策一体化推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国际标准对各国产业的国际竞争的影响越来越大。标准化在技术政策中的作用、支持标准化的研究开发工作的意义倍受关注。发达国家在研究制定标准化战略的同时,将科技开发与标准化政策统一协调。如欧美各国对以标准化为目的研究开发工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支持政策,采取了通过国际标准将本国产业技术推向全世界的政策。日本在2000年4月制定的“国家产业技术战略(总体战略)”中提出,要最大限度地普及和应用技术开发成果的观点,把标准化作为通向新技术与市场的工具,深刻认识以标准化为目的研究开发的重要性。日本提出今后的日本标准化政策不仅是有效地制定标准,还要与研究开发政策建立密切关系,要建立“标准化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一体化推进”和“支援标准化研究开发的体系”,要增加有关科学研究的预算经费。
战略实施中将重点放在与社会生活相关的重点领域
在标准化战略实施上,发达国家将重点放在与社会生活相关的重点领域中,将信息技术、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制造技术和产业基础技术等领域作为战略的重点。欧盟委员会在其产品总政策中指出:标准具有很大的潜力以支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把标准列为有助于建立产品在其整个寿命周期保护环境的手段之一,呼吁标准化工作者要对环境给予更大关注。欧盟委员会在2003年底公布的一项“关于标准化中纳入环境问题”的通讯中,竭力鼓励标准化的所有利益方采取各种措施,将环境保护纳入标准化工作中。欧盟委员会还向欧洲标准化组织下达了支持能源产品生态设计指令的标准化委托书,旨在确定标准化优先项目。日本在信息技术标准化领域,优先实现支撑电子商务、电子政府等的安全管理技术、密码技术、IC卡、多媒体技术、文件处理和数据记述语言等的标准化。
在环保标准化方面,建立“循环型经济社会体系”,以保证21世纪能够维持良好的环境和持续的经济增长。反映消费者、老人和残疾人观点的标准重点是为保护消费者的行动规范、法规判决以外的纠纷处理等。在制造业和产业基础技术标准化方面,重点致力于实现产业自动化技术的标准化、GPS(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标准化和机械安全的标准化。美国和加拿大等国也将健康、安全、环境、贸易以及产业基础技术等方面的标准化,作为标准化战略的重点领域。
重视新型国际标准化人才的培养
发达国家为了有效地推进国际标准化活动,注重培养熟悉ISO/IEC国际标准审议规则并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而且对国际标准化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际标准化人才,首先英语水平要高;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光是该领域的技术或标准化的专家还不够,还要掌握整个国际技术和经济状况的动向以及与该技术有关的国外企业和产业的动向;懂得该领域企业与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有关国家政府的政策策略等。发达国家是通过MOT(Management of Technology,技术管理)的研究和教育来造就。MOT的重要性不仅限于标准化,也涉及到企业经营、产业培育等方面,它是以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MOT和MBA相比,增加了很多技术要素。美国是在高等院校中最早开设MOT的硕士课程的国家。目前,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在高等院校中都开设了MOT的硕士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