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城市没有做出很大的贡献呢?_城市经济论文

为什么大城市没有做出很大的贡献呢?_城市经济论文

大城市为何没有大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城市论文,贡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海、北京、广州是我国几百个城市中夺目的亮星,这里汇聚着我国最优秀的人才、创造着最多的就业机会、享受着较多的政策与财政倾斜,也拥有着国人更多的梦想与期盼。我们理所当然地期望着他们能如同国外的大城市一样,一个城市的GDP就影响着这个国家的经济,但我们在抱有憧憬的时候,也要更多一份理智与审视。

产业素质不利

根据世界银行对世界工业化发展历程的专题研究,公元1700年被认为是世界工业化的“元年”。从最早的工业化开始出现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00年。在发达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之后,发展中国家开始了工业化进程,时间晚了半个世纪甚至一个世纪。中国的工业化历程,从1953年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算起,才经历50多年。一般认为,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先驱。国外发达国家现在正处于后工业化阶段,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对我国大城市而言,人口是大批涌入了大城市,但产业素质不强,城市的经济实力、竞争力并没有相应提升。

韩国的汉城,总人口有1200万,我国的北京、上海与之相仿。但汉城人多从事于国际贸易等高附加值的产业,相比而言,我国大城市缺乏高附加值的产业,像北京的首钢,占用将近北京一个区的土地,雇用十几万的人力,又消耗大量资源。由于产业基础不同,单人创造的价值也呈现出较大差异。此外,汉城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多,我国北京、上海的人口都是占全国人口的1%左右,人口比率与个人贡献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经济贡献率。

城市的经济贡献主要是靠产业支撑,如果产业没有壮大,产业素质没有提高,城市贡献率自然也不会高,就如农村多低附加值的产业,所以农村的整体经济贡献率较低一样。在我国,众多人士从事于低附加值的行业,而且我国的产业技术又往往相当于国外发达国家二流、三流的技术,于是,许多城市扮演着国外企业的生产加工基地的角色。深圳东莞虽然财政收入很高,其实只是生产一些技术上处于中后端的产品如键盘、鼠标、外壳等,而国外生产一个芯片就相当于几百万个键盘鼠标的价值。国家科技部现在也开始重视起这个问题,强力提倡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但不得不承认这些年我们是跟在人家后面跑,拥有截然不同的产业基础,经济贡献率自然无法与国外大城市相提并论。

缺少高端服务业

上世纪80年代至今,是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期。中国发展市场经济才二十多年,处于刚进入阶段,而国外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在许多产业层面,尤其是服务行业上,我国城市还很不完善,甚至是欠缺、弱质的。国外大城市在许多我们认为是新兴的产业上占据着高端,例如咨询业,国内咨询业的影响和势力都很小,而在国外大城市却容纳着大量白领就业人群;由于整个行业的弱质,致使国内许多重要的咨询项目都被国外大公司抢到了。典型的例子就是中石化上市时,其资产评估的项目,因为我国企业在这方面不具有竞争力,国外大财团轻易地就拿到了。这种产业一般是按照企业资产额的千分之几来收取费用,像中石化这种大企业总资产是五千多个亿,由此,我国城市是大量资金外流,国外企业却是收入颇丰。

在我国,有些行业原先是缺失的。这些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开始起步的保险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不存在的。还有新兴的IT产业,和为IT产业服务的通信业,即使它们的发展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但内在的竞争力还是不足。同时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还限制了有些产业的成长。这里面就包括信息业,像北京有位给跨国公司送剪报的人,其收到的订货款就有几百万美元。

可见低消耗,却有着重大产值的服务业的缺失与不完善,是我国大城市经济贡献率低的重要因素。

体制观念束缚

二战后,战败国日本、德国,其地面上能从事经济生产的硬件设施几乎都被摧毁了,百业凋零,可为什么十几年之后又是“一条好汉”,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崛起和复苏,东京又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并实现城市GDP占全国总量的26%。重要的一条原因是国家原有的一些好的机制和理念没有被摧毁,比如原有的筹款机制,经商理念,服务理念等,伴随着国家建设,这些机制和理念又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相比之下,我们在发展城市经济时却受到大量不良机制和观念的束缚,一些“潜规则”时时起作用。这也是相比国外大城市,我国城市的发展劣势之一。

国外大城市,产业基础雄厚,竞争力强,除去背后一批研发机构与科技人员,重要的是其有利的资本投入机制。而我们国家在此机制方面很欠缺,总是有好的项目出现时,资金却不足。北京中关村有一个风险基金,即使有想用者,额度又太小。国外大城市往往都有良好的投入机制做保障,所以产品更新换代快,产业竞争力强,如此循环我们只能跟在人家后面。

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比较长,残留在人们心中的一些封建传统意识较多,加之计划体制下的传统观念,这些潜规则束缚着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崇服务型政府,可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我国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态度、作风还没有完全转变,政府办事效率低、政策透明度不够。而且流行托关系走人情,公平性差。以招投标事件为例,虽然国家市场经济的规则制定得很明确,但等到一投标时,有些企业和某些官员一串连,事先就知道了标底,国外的一些企业就非常奇怪,为什么我们的实力这么强却不行呢?而且在我国,多数人都热衷于高官高薪,有些人升官不成就在下面发泄捣乱;有些企业职工受大锅饭思想的影响,不满老板高于自己几十倍的工资,在生产线上捣乱。而在国外这种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观念流行的范围、受影响的群体就相对较少。我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这些潜规则、潜意识的作祟,经济发展的速度、改革的进程一再受阻。

对“城市病”缺少研究

据相关统计:纽约GDP占美国全国总量的24%,日本东京GDP占全国总量的26%,英国伦敦GDP占全国总量的22%。与世界大城市相比,中国三大主要城市上海、北京、广州的GDP占全国的份额分别为4.6%、2.5%、1.8%。即使这般可怜,不得不说,这还不算经济发展中对能源资源的大量损耗。

此外,我国的大城市在发展中还出现了以住房交通拥挤、城市无序扩张、环境污染等为特征的“城市病”,这也间接影响到城市GDP的贡献率。以交通拥堵为例: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人员等待浪费的时间,和等待中烦躁情绪形成的危害,这些都未具体计算进去。而且城市病对于城市元气的损伤还不能一时就予以解决。当然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病”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比较熟知的有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洛杉矶的光化学事件,泰晤士河的上百年污染,还有贫民窟。可见,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城市病,甚至不比我们遇到的小,或者存续的时间短。

但现在国外这些大城市已经改善了,城市经济贡献率高,消耗却比我们的城市小;人口拥堵及住房问题,也通过各种经济技术手段改良了。我们国家是工业化后起之秀,原本应当在吸取国外教训的情况下,避免或减少目前的“城市病”,但造成目前局面的一条重要原因是之前一直都未对“城市病”做具体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幸好现在这些问题已经得到重视,国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大城市的经济贡献率。

抛开历史发展的延续性,今天只单单去对比、审视我国的大城市为什么在与国外大城市相比中,对于本国的经济贡献率如此低,难免有些偏颇。但它能让我们看到差距背后隐藏的不足,去思考我国的大城市在产业机构、人员素质、发展模式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之后去改进,去超越,这是最重要的。

标签:;  ;  ;  ;  

为什么大城市没有做出很大的贡献呢?_城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