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PP模式作为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的合作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在城市河道工程建设中,对PPP模式进行应用,能实现对财政压力的有效缓解,并增强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建设效率和有效性。
关键词:PPP模式;城市道路;排水系统;
1 PPP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
1.1 PPP模式是一种政府监督的公私合作的伙伴关系
在PPP的模式下,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合作关系,共同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和维护,双方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利用有限资源,为社会提供质量更好的基础设施或者产品。事实上只要提高价格,就可以提高利润,然而PPP项目都是,不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公益性的项目,PPP模式采用的公司化运行管理则转换了政府以往作为公共产品的建设者的职能,在PPP模式下政府获取利益的同时要对私营企业进行监督,防止权责不清,避免私营企业获取超额利润,使收益和报酬在政府和私营企业之间的合理分配,实现共赢。
1.2 PPP模式可以实现风险共担
PPP区别于其他模式,实现了风险在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科学合理的分配。PPP模式的最终目标不是政府风险转移的最大化,而在于实习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之间最优的风险分配。分配过程需要遵循风险与收益相一致的原则。在PPP项目长期的运营维护过程中,一些始料不及的情况可能导致意料不到的风险变化,导致风险发生可能性上升或风险发生后果更加严重。为保证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合同协议中,应按照项目参与方的实力和能力设定风险承担极限,参与者要承担本方有较大优势方面的风险,不能由某一方单独承担超过其承受本极限的风险,使风险得到更好的规避,风险分配更加科学。
1.3 PPP模式可以提高项目的运行效率
PPP模式的项目比其他项目具有更高的效率。政府部门与私营投资者在项目合同中对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预先的规划,政府在项目的每个阶段都进行监督与管理,让项目达到成本最小化和运行效率最大化。相比传统的由政府独立建设、经营和维护的模式,PPP模式的创新、权责明确,使其节约了时间,加快公众服务的速度,更为高效。
2 PPP模式在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系统完善的法律法规
当前,PPP模式在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建设中的应用缺乏系统完善的法律法规,我国现行法律主要对BOT融资项目作出了详细规定。然而,对于PPP模式涉及的各项问题,诸如政府部门扶持的实际力度、特许授权的具体形式以及风险管理等缺乏详细的法律规定,阻碍了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建设对PPP模式的有效应用。
2.2 私营企业融资相对困难
在PPP模式下,相对于各类投资主体,私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且运营成本较高、融资渠道较为狭窄。在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建设中应用PPP模式,私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当前,我国银行体系以及信贷市场缺乏相关机制对私营企业融资进行有力支持,同时尚未建立健全私营资本相应的信用担保体系。
2.3 政府缺乏准确定位
在PPP模式下,特许权协议是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的基础,在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建设中,对PPP模式进行应用,将转变政府部门的工作重心。在PPP模式下,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对监管机制进行科学制定,并对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关系进行妥善处理,在最大程度上,增强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建设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政府缺乏准确定位,未能对政府角色进行及时转变,将影响PPP模式的良好应用效果。
2.4 缺乏专业项目人才
当前,PPP模式在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建设中的应用尚未成熟,同时在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建设中,对PPP模式进行应用,涉及诸多复杂性较强的操作。现阶段,我国相对缺乏专业项目人才,影响了PPP模式在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效果。
3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中应用PPP模式应该注意的问题
3.1 政府部门信用的保障
无论是前期的融资担保过程,协议的签订过程和私人企业的收益,PPP模式开展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信用展开。政府以政府采购模式与特殊目的公司签订特许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建立契约式的伙伴关系,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政府信誉是很难被担保的,即这个契约关系不是最有效的,缺乏以外的第三方对其进行制衡。如果合同关系破裂,其最终损失的承担方是社会公众。2015年1月19日,财政部公布《PPP项目合同指南(试行)》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合同管理工作,力求将政府和特殊项目公司放置在法律地位相等,权利义务相适应的位置。在PPP模式逐渐与我国基础设施领域融合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如何合理约束政府部门的行动,维护契约关系的进行需要更多正式法律条文的制定并发挥制约作用,因此,在我国领域将PPP模式深入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3.2 规范招投标制度,提升信息公开度
主要水治理项目PPP模式推行应当采取公平、公正的竞争性招投标方式来进行,具体在公开招标过程当中,应当放款一些民间资本的资格审查条件,以扩大投标人的范围的形式来增加竞争性。截止至今,水治理PPP项目当中仍然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信息不透明所致。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透明化、公开化的信息披露制度,在此基础上全程公开PPP项目,帮助公众们更深入的了解公共利益方面的事务,进行促使PPP模式的稳步发展。最后应当对一些现存的不合理评标方式加以完善,如多数项目评标当中,大都是以最低价来作为评标基准价,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某些企业以低价恶意中标,最终致使项目实施当中产生一系列问题。
3.3 拓宽私营企业融资渠道
在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建设中,政府部门要对私营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和公正待遇,对相关限制性条件进行合理解除。同时,政府部门要推动银行贷款对私营企业进行支持,并对各类大型基金,诸如保险、社保等资金存在的投资限制进行适当放宽,有效拓宽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建设中私营企业相应的融资渠道,对工程建设资金短缺进行有效缓解。
3.4 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
PPP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有着很大的风险,建立公正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双方在合同中把承担的风险明确,通过生产手段和高质量的运营来降低风险,避免项目最终失败。同时要由风险控制力较强以及控制成本较低的一方承担相应较多的风险,而且尽最大的可能使风险承担程度与回报相匹配。另外,应明确政府在投融资上的主导、政策支持的原则;鼓励使用第三方支付体系;优化政府的优惠政策;要建立有效的付费机制等,为项目的实施做好保障工作。
总结:PPP模式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能实现对政府负债的有效降低、能增强工程建设服务质量并提高运营效率、能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等等,随着PPP模式的深入发展,它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邱玉,徐玉涵,牛壮.PPP模式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推广应用[J].山东水利,2018(2).
[2]张霞.PPP模式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山东水利,2017(8).
[3]张正文.浅谈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甘肃科技.2008(5).
论文作者:徐玉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模式论文; 项目论文; 风险论文; 城市道路论文; 政府论文; 排水系统论文; 政府部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