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老年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护理效果论文_李艳珍

探究老年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护理效果论文_李艳珍

李艳珍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 164092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6年3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高干病房收治的35例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35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术后均顺利恢复并出院。结论: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冠心病;不良反应;并发症;支架植入术;护理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Methods:From March 2016 to March 2018,35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ho underwent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in the high-trunk ward of our hospital were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ults:35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recovered and discharged after clin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Conclusion:Effective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complications,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adverse reactions;complications;stent implantation;nursing care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最常见的类型。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病变不仅仅是一种动脉壁内脂质堆积性疾病,炎性反应及免疫过程也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在冠心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有效的冠心病的治疗方法[1]。这一方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手术,创伤面积小,且术后恢复快,从而得到较好的生活质量。冠脉支架植入术的一般过程:首先经皮进行血管穿刺(多选择挠动脉,其次为股动脉),插入导管,在血管中行进到冠状动脉开口处,采用传送系统在需要的部位安置支架和气囊,最后撤出导管,闭合切口。手术中采用局部麻醉方式,一般在拔除导管的24 h后就可以下床活动。但是由于接受手术的患者一般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因此手术风险很大,术后可能导致再度狭窄或阻塞,及发生多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故术后护理对这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有着重要作用,术后动态监控和精心护理对疗效有很大的影响。并且术后及时对这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必要的。本文就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护理体会进行概括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高干病房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5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35例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69.6±7.8)岁。导管穿刺部位:经挠动脉途径23例,经股动脉途径12例;患者合并的其他慢性疾病,其中高血压32例,糖尿病20例,心功能不全31例,高脂血症或血脂偏高者28例;术后有少数患者出现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经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各项生命体征恢复至正常水平。

1.2 标准

1.2.1 纳入标准:入院前患者已有超过半年的冠脉病变体征及症状。

1.2.2 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外周静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患,严重神经系统功能疾患等。

2 结果

本组35例手术顺利,术后尿潴留4例,恶心、呕吐6例,腹胀2例,穿刺点渗血、血肿7例,低血压1例,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得到缓解并恢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3.1 尿潴留及腹胀

术后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排便;术后下肢股动脉穿刺造成患者局部创伤疼痛,使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系统紊乱,反射性地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而发生术后尿潴留,及患者由于下肢创伤惧怕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导致尿潴留;另外局部麻醉药及血管造影剂,可降低膀胱张力而引起尿潴留。护理措施:术前责任护士向患着介绍床上排尿排便法的训练方法及术后留置尿管的必要性;腹胀时可给予腹部局部热敷及按摩;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早排出造影剂,增加尿液的生成,从而刺激排尿;留置导尿的每天更换无菌尿袋一次,并认真观察尿管位置是否恰当,引流是否通畅及引流尿液的量和颜色;必要时应及时拔除导尿管,减少感染机会。

3.2 出血

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入住冠脉监护室24 h,严密观察挠动脉或股动脉穿刺伤口情况,及远端动脉搏动及皮肤颜色、温度情况。搬动时应保持穿刺肢体平伸,尽量不要弯曲邻近关节。避免患者过早活动造成伤口出血。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出血,观察伤口出血量及血肿大小,可经手法或压迫器压迫,重新加压包扎而止血。护理人员还应了解患者有无潜在的危险因素,如高龄(>70岁)、女性、短期内多次介入手术、使用抗凝治疗及操作过程中可能引起出血的环节,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观察和护理。

3.3 心源性休克

主要征兆为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收缩压降至90 mm Hg以下、少尿等,发现以上情况应引起重视。术后发生低血压,考虑患者紧张、术后禁食水,术中失血、术中术后使用血管扩张剂等有关。护理:针对患者紧张的原因,做好心理护理。术前禁食水,术后即恢复进食。及时补充血容量,再应用血管扩张剂,并严格监测血压、心率、尿量、有无伤口出血。对于高血压、高龄、心功能差的患者,经认真对照其基础血压及脉压,综合分析整体状况,准确判断,早期低血压,有出血并发症时,要立即调整抗凝剂量。

3.4 急性心肌梗死

术后本组1例患者出现持续性胸痛,行全导联心电图及心肌酶结果示急性心肌梗死,及时予吸氧、溶栓、抗凝、扩血管及营养心肌等治疗后痊愈出院。

3.5 恶心、呕吐

出现恶心、呕吐可能与患者药物反应、进食水过快及卧床有关,护士指导患者适度饮水,有利于造影剂排泄,严重时可给予止呕药。

3.6 预防血栓形成

术后支架血栓形成多发生在支架植入术后2周内,在此期间患者情绪紧张是导致冠脉痉挛的常见诱因,持续剧烈的冠脉痉挛易导致支架内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或血管闭塞。因此要注重对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严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及心电监护的变化,及时询问患者是否有胸闷、胸痛、心慌、出汗等不适,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7 心理指导

手术前后,由于患者过于对自己病情的关注及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所导致。术后失眠,多是由于兴奋、躯体不适、疼痛,部分患者担心愈后、出血等,给予心理护理并创造舒适环境以利睡眠,必要时予镇静剂。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会引起一些生理反应,如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增加左心负荷,心肌耗氧量增加。此外,患者往往因其是新技术而对此期望很高,术后恢复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抱怨。因此手术前后教育和详细具体的指导非常重要,可以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3.8 康复指导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因其创口较小,恢复及愈合较快,患者住院时间短。但是支架植入术潜在的危险性并没有因为创口愈合而消失,因此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教育是必要的,如适度的体育锻炼,避免过度运动;规律用药;低盐低脂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豆制品、植物油,少食多餐,避免过饱等。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创伤小、安全性强,缓解症状的作用可靠、迅速。但是该手术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多,故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各种不适,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2-4]。另外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培训,提高责任意识,严格术后护理,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配合训练,尤其对老年患者加强训练,可使患者术后顺利度过卧床时间,让患者可以在治疗中保持心情愉快,对治疗给予配合,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以使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王丽姿,李亚洁.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重度股动脉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16-18.

[2]陆锐.不同类型5F共用型造影剂导管在经挠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62-65.

[3]姜永侠.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的术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3):319-321.

[4]胡玉玲.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方法与体会[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14(2):202-203.

论文作者:李艳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8

标签:;  ;  ;  ;  ;  ;  ;  ;  

探究老年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护理效果论文_李艳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