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图书馆论文

日本大学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及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面向社会论文,日本论文,大学图书馆论文,启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25X(2008)09-0101-04

日本是世界上图书馆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其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普及对大学周围地域社会的知识创新及市民的终身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笔者应国际交流基金的邀请在日研修期间,对日本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应该说,日本大学图书馆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1 日本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情况

1.1 日本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有关政策

1979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地域社会和文化”的答复咨询报告中提出,要促进学校向地方开放[1],并在1981年的“终生教育”答复咨询报告中指出,高等教育要向成人开放,即大学要开放[1]。1985年,国立大学图书馆协议会成立了“研究大学图书馆开放的调研组”,1986年9月,该调研组发表了“关于国立大学图书馆实施开放服务目前的对策”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在社会状况急速变化发展中,大学图书馆不能像以往那样以消极的姿态对待来自一般社会的需求,大学图书馆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必须要开放[1]。1990年,日本政府颁布了《终身学习振兴法》[2],要求各级机关、教育委员会为推进终身教育的实施,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如各地区内的大学开放图书馆等。1993年,日本国家学术审议会报告指出,大学图书馆应积极稳妥地服务于读者,支援社会读者的继续教育活动[3]。1995年,国立大学图书馆协议会成立了国立大学图书馆公开事业实施委员会,全面推进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4]。而同时,日本大学图书馆界也产生了一种共识:既然接受了来自国家税金的补助,那么就理应向全体国民开放[4]。之后,日本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渐趋普及,与公共图书馆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另外,日本的“促进志愿者活动”政策对缓解由于向社会开放导致人员不足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86年12月,日本社会教育审议会提出了“完善社会教育设施,促进志愿者活动”的报告。报告指出:各种教育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等要积极开展引进志愿者活动,为使志愿者活动顺利开展,要求社会教育职员(图书馆员等)加深对志愿者活动的理解[2]。1987年,日本一次全国性调查显示,70%市立图书馆、39.7%都道府县町图书馆都已开展了志愿者服务。大学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引进虽相对较晚, 但其服务质量和规模却后来居上[5]。

1.2 日本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现状

根据2005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学术情报基础实态调查结果报告》[6]的数据显示:日本大学图书馆的藏书总册数约2.8亿册,总计701家国立、公立、私立大学图书馆中有685家向社会开放,开放率达到了97.7%,其中,87家国立大学和71家公立大学图书馆的开放率均达到100%,543家私立大学图书馆的开放率也达到97.1%。2005年大学图书馆全体的校外利用者数达148万人,比1992年的24万人增长了5.1倍。读者范围涉及其它大学的学生/研究者、大学以外的研究者、普通市民等各类人员。508家图书馆(占74.2%)只需读者凭借身份证即可入馆,甚至有77家图书馆(占11.2%)不需任何证件就可利用图书馆[6]。目前,很多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已经向社会开放,各类大学图书馆开放的服务及开放程度如表1。

表1 日本各类大学图书馆开放的服务及开放程度

在提供服务的资料中主要以纸媒体为主,而像商用数据库、电子期刊等涉及版权问题的电子资源一般不向社会开放。不过图书馆自建的各类数据库大部分还是开放的,还有的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公开展示珍贵资料,比如熊本大学图书馆将其收藏的珍贵资料“阿苏家文书”向市民展示,共有6000多人前来参观展览[7]。此外,一些大学图书馆还根据本校学科专业提供特色服务,比如山梨大学图书馆利用其丰富的有关教育、小儿医疗、看护等方面的藏书开设了“儿童图书室”,向来馆的儿童提供丰富的服务,并让学生志愿者来管理该室。

1.3 制定社会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有关制度

在向社会开放的大学图书馆中,几乎都根据本馆情况制定了社会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有关制度,并且在网站上也公示出来,如大阪市立大学学术情报综合中心的“市民利用制度”,规定了20岁以上的市民可凭驾驶证、健康保险证等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填表登记后当日发放读者证就可入馆阅览。手续费分两类:本校毕业生不收手续费,其他普通市民收2000日元手续费,有效期为2年,外借书籍限额为5册,借阅期限为2周。为保障校内人员有利用图书资料的优先权,已借给市民的图书资料,当本校人员需要时,可要求市民及时归还;在期末考试期间图书馆停止对外开放,等等[8]。2005年该馆接待社会读者达7万人以上。

2 启示

2.1 我国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2.1.1 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本世纪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9]。构建学习型社会,全体公民都成为教育对象,社会各种组织都要办成学习型组织,这使得社会对图书馆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我国大学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系统的三大支柱之一,不仅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献、先进的技术手段、完善的服务设备及优雅的学习环境,而且拥有经验丰富、高素质的情报检索和研究专家,能够辅导和帮助读者迅速获得所需的知识信息,使读者接受教育、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更加顺利。对此,大学图书馆有责任面向社会适当扩大服务对象范围,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型社会,真正成为实现公民终身教育的大课堂。另外,公众对于开放大学图书馆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2007年7月,新浪网就“高校图书馆是否该向公众全面开放”展开调查,近76%参与调查的人认为“高校没有独占书籍资源的权力,公众应该从高校图书馆中广泛获益”[10]。

2.1.2 让闲置资源得到全社会共享的需要

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IFLA大会上,资源共享成为大会的主题之一。此后,如何发挥文献资源的整体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成为图书情报学界更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图书馆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据统计,我国1 794所公立大学图书馆共有藏书6.6亿多册,而公共图书馆为4亿册;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大学图书馆占公立大学图书馆总数的65%,而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公共图书馆仅为28.6%;拥有联机数据库的大学图书馆为30%,而公共图书馆为2.9%。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人均占有量仅为0.27册,即40多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11]。从这组数据可明显看出,与大学图书馆相比,公共图书馆的资源还显得十分匮乏。然而,我国大学图书馆却普遍存在文献资源利用率偏低的现象,文献利用率不足30%,相当一部分资源被搁置。到2004年为止,我国大学图书馆藏书流通率平均低于40%,个别竟不足20%,也就是说有4亿册图书在睡觉,相当于全国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总量,造成极大的馆藏资源、设备及人员的浪费[11]。虽然近年来我国也有一些大学图书馆不同程度地向社会开放,比如:信阳市民享有在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读书、借书的权利;宁波高校园区图书馆打破大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界限,免费向市民开放;厦门大学图书馆每年为校外读者办理借书证500人左右,等等,但是目前众多的大学图书馆对公众基本上是“关闭”的,因此,我们要加快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步伐,真正实现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全社会共享。

2.1.3 促进图书馆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

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可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和完善,使其在开放过程中不断提高图书馆藏书质量,增加服务形式,开拓服务领域,在为社会服务中产生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自身价值,并使大学图书馆的内部机制产生新的动力,释放更大的能量,进入良性循环,以提高大学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赢得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另外,通过直接接触社会,还有利于了解社会需求,避免信息生产开发与现实需求脱节的盲目服务的缺陷。同时,通过多承担社会课题和多接触社会各类读者,可丰富馆员的工作经验,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最后,向社会开放还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学图书馆经费虽有保障,但近几年来书刊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图书馆的实际购书量不断减少,严重影响到图书馆馆藏的数量与质量。因此,在办证、复印资料、承接课题、上网等服务项目上收取适当的费用,可缓解图书馆经费不足的困扰,同时也是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付出超常劳动或图书馆物质消耗的必要补偿,有利于留住和吸引图书馆亟需的人才,从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我国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2.1 可能会影响到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功能

无论从理念上还是从社会责任上,大学的公共资源应该向社会开放。但这几年随着高校的大幅扩招,在校学生人数增多,学校的图书资源也变得紧张有限起来,如果要求大学图书馆对社会公众提供完全的服务,可能会导致整个运行体系运转不畅,教学秩序混乱,影响到大学的教育和学术研究功能。

开放共享是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但必须在保证本校师生教学和科研需求的前提下,从馆藏文献、人员配备、设备设施等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有步骤、分层次地逐渐开放。可以先向其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产业机构等比较需要高校专业文献的人员开放,然后再依据条件的成熟完善程度,逐步扩展到向全社会的普通市民开放。同时也应像日本大学图书馆一样建立一整套相应的规章制度,比如在借阅册数、借阅周期、开放时间等上要有所控制,期末考试期间图书馆应停止向校外开放,已借给校外人员的图书资料当本校师生需要时要及时收回,期刊、工具书、电子出版物不得借阅,等等,保障本校师生优先使用图书资源的权利。

2.2.2 图书馆员的工作量增加及人力不足问题

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图书馆的服务量肯定会有所增加,而目前各大学对图书馆的人员编制又控制得比较严,这无形当中就增加了图书馆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那如何解决人力不足问题呢?

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除了政府及高校要出台相应政策法规来保障外,民间团体和个人也可积极参与,支持此项公益事业。日本大学图书馆在财政预算及正式员工削减的情况下,却能很好地提供好各项服务,这与其积极引进志愿者和临时员工有着紧密的关系,据统计,日本大学图书馆职员中临时员工和专任员工的比例接近了1:1[12]。就我国而言,目前志愿者活动才刚起步,并未普及,而解决人员不足问题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返聘离退休人员做些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另外雇用临时工做些非技术性的工作,比如本馆古籍部就返聘了退休人员来修补古籍等。另外还可以请一些勤工助学的学生工做些上架整架工作、阅览室接待工作等,既可加强学生与图书馆的交流,同时又降低了岗位人力成本。

2.2.3 对外提供服务收取费用的问题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都是收费的,大学图书馆比较特殊,其图书收藏、硬件设施、员工薪水等支出都由大学财政提供支持,为校内师生提供服务是免费的,那么对社会读者是否应该收费?又该如何收费?

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图书折旧率以及对场地的需求就会增加,2002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也提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收取适当费用”[13]。因此,对社会读者提供服务可收取适当的费用。当然,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关键在于提供服务,与社区和社会和谐发展,共同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型文化氛围,决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目前很多图书馆常规的做法是缴纳一定的年费和押金来办证阅览和借书,有的大学图书馆还可以按天计费,比如清华、北大、复旦等大学的图书馆可为校外读者办理有效期为1天的临时阅览证,收费2至5元不等。另外复印资料、专题调研报告、查新报告等也要收取一定费用,比如本馆承接了很多校外的查新项目,国内查新收费400元,国内外查新收费800元。

3 结语

早在17世纪,著名的德国图书馆学家诺德就提出:“图书馆不应只为特殊阶层服务,应该向一切愿意来图书馆学习的人开放。”[14]日本大学图书馆凭借其齐全的功能、先进的设备、丰富的资源和专业的服务,成为社会公众终身学习的好场所。我国大学图书馆应当充分认识到向社会开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改革目前大学图书馆传统封闭式的私家书斋性质,广泛参与社会活动,变“校内循环型”为“社会循环型”,真正体现大学图书馆作为地区文献信息中心的价值,实现图书资源的全社会共享,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发挥应有的作用。

[收稿日期:2008-03-13]

标签:;  ;  

日本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