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知识及其应用”_语言表达论文

论“语言知识及其应用”_语言表达论文

浅谈“语言知识及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语言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考试说明”中“语言知识及运用”一项内容列出九条。本文试图把第一条分解为若干测试项目,使每个测试项目的测试范围及能力要求具体化,以便于高三师生操作。

一、能够正确应用汉语拼音方案

正确应用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是对汉语拼音方案内容的识记,要识记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声调符号、隔音符号及拼写规则。

正确应用拼写规则的前提是要记熟六项拼写规则。应用时要注意:yw的使用;隔音符号;儿化;大写和连写;轻声;标调位置。

正确应用汉语拼音方案的重要项目是给汉字注音,注音的前提是认读,还必须正确拼写汉语拼音字母,符合汉语拼音方案的规定。汉字注音正误辨析是“能够正确应用汉语拼音方案”这一内容带有综合性特点的测试项目。这一测试项目的重点在:根据语境辨析字词的正确读音,即据字定音,因境定音;误读字(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形声字中读音和声旁不同的字)。

二、汉字书写正确

“书写正确”,既包括汉字的识别,也包括汉字的书写。这一测试内容不仅“语言知识及运用”中的题目可以测试,而且简答题、填空题、作文中亦可测试。

汉字书写正误辨析,应注意读音相同或相近字的辨析及意近字的辨析。从测试的角度看,汉字书写特别要防止写别字,这是测试的重点。别字包括:同音替代,同音形近字替代,异音形近字替代。还要辨析不规范的汉字,指的是繁体字和未批准使用的简化字。

汉字结构辨析,首先要区分独体字(象形、指事)与合体字(会意、形声),其次是从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角度给字分类。这是解答汉字结构辨析类题型的正确思路。

三、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一条要测试考生多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因此必须让学生细致明确地掌握各种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的基本规律和特殊用法。要提高学生在复杂的语句中准确使用各种标点符号的能力。重点辨析冒号和引号、破折号和省略号,破折号和括号(表注释和说明时)的相近用法。

训练重点应该放在标点表达作用的辨析上,训练题应融标点使用;句意理解、句子表述语气于一体,综合性强。这类训练题解答的着眼点是句意理解。

关于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定要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为依据,结合语言现象加深对标点符号应用规则的理解。

四、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音义,能正确使用词语

多义词音、义辨析是重要的测试项目,应该严格训练,有的多义词有多音现象,规律是字音依据字义来决定,字义与字音是一致的。所谓“多音字”就是多音词,也就是多义词。因此,要从语境义入手辨析读音正误,正确理解词义是前提。

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最常用的,基本的意义叫本义;由本义发展出来的另外的意义,叫引申义;由此喻而产生的意义,叫比喻义;多义词的语境义判定,即根据语境,判定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这类题型综合测试辨析多义词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能力。

辨析近义词的语境义,离不开词语所在的语境,必须首先弄懂全句或全段的意义,进一步确定词义。近义词的含义辩析与选用的原则是词不离句,方法是,要辩析语义的轻重,要辩析使用范围的大小,要辩析感情色彩的差异,要辩析语体色彩的不同,要辩析表达作用的区别。

像“一旦”,“一般的说来”、“特殊的说”、“暂时”、“往往”、“可能”、“到底”、“凡是”、“自然”、“殊不知”等词语属于限制性词语,这类词语貌似平淡而用法引人注目。要辩析这类词语的语境义,应该从理解句义入手,绝不可跳过逐句分析这一步。这一步落实了,选择正确答案就比较容易了。

词语使用正误辩析,所谓词语使用正确指的是:词语的表义符合语境的整体意义;与其他词语组合恰当;符合语法及用语习惯。词语使用正误辩析,是测试正确使用词语能力的重要项目。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及比较揣摩词语来表达作用的能力。

此外,应辩析同音异义词,例如:“启用”与“起用”,“必须”与“必需”,“导至”与“导致”等。还应辩析反义词。也应注意成语的特点,语义分析与准确使用。

五、能够辩析结构复杂的长句,把握句意

结构复杂的长句包括两类:一是复杂单句,说它复杂指的是句子所带的附加成分多,要注意多种定语和多种状语的准确排序,对这类句子还要辩析各种成分之间的搭配关系;二是多重复句,要辩析句与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及句中的层次关系,辩析层次关系的关键是确定第一层关系,只有把握住全句结构,才能确定第一层,才能顺利地辩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关系。分句间关系的辩别与多重复句的层次划分方法是:看谓语定分句,看意义定层次,看关联词定关系。长句结构辩析,不应从语法概念入手,应该着眼于句意分析。因为句子结构和句意二者是结合的,而前者是服从后者的。

长句语意把握,要能概括长句的内容要点,要能概括长句的主旨。概括的前提是统观全句,把握大意。这里所说的句意,不是长句的字面义,而是长句的指称义和言外义。

六、能够辩析不通顺的语句,并加以改正

不通顺的语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结构不当,二是表达不当。

结构不当的表现主要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杂揉等。辩析语句结构先要从整体上审查结构正误,找到语病的部位,再仔细分析这个部位语病出现的原因。辩析结构不当类语病,可以测试考生驾驭语句结构的能力。

表达不当类语病的辩析包括;成分多余,语意模糊,句义含混,表述有歧义,语意有割裂现象等。这类语病的辩析有一定难度,因为需要考生有较强的语感。辩析时不可套用语病类型去分析,应该认真研究语句表达的效果。

语病修改,是对语病辩析能力的最有说服力的考查。修改原则是:保持句子原意,消除语病,一般尽可能改动一处,可以删、增、理、换,但不能改写全句。采用哪种方式,要看“病因”,例如:生产歧义,有可能是用词不当,有可能是词间搭配不当,有可能是关系不明,也有可能是交代或指代不清,还有可能是语序不当,应该找准“病因”,正确修改。

七、能够理解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和句式

修辞,从狭义看可以专指修辞方法,从广义看则包括词语锤炼等旨在增强语言表现力的各种手段。修辞效果辩析,应从狭义、广义两个角度测试理解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要从理解句义入手。

修辞方法辩析的测试题目一般来说难度不高。常见的测试内容有:划分修辞方法类别,带喻句的非比喻句的辩别,比喻变式句的辩别,借喻与借代的区分,比拟与比喻的区分,比喻和双关的区分,对比和衬托的区分,对比和对偶的区分,排比、层递与反复的区分。解答这类试题,应该从概念上区分修辞方法,掌握要点就可以了,避免在名词求语上纠缠。

修辞方法的运用,这是操作类测试项目,设题的内容与形式都比较丰富,如对偶知识的运用等。这项训练应该在实用上下功夫,也就是要解决语言实际运用中遇到的问题,把修辞方法用“实”,用“活”。

不同句式表达作用的辩析,这类测试题可以综合测试理解句意,分析句式与表达效果关系的能力,有较高难度。解答时要着眼于句意,比较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有无区别,区别在什么地方。

根据表达需要选择与变换句式,这是操作类题目,综合测试句意理解,句式与表达效果关系分析的能力。这是比较高难度的题目。选择句式,要注意句式服从表达需要,同一句式可以表达多种语义,不同句式也可以表达同一语义。变换句式,要求根据既定的表述目的变换句子的表述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句式变换仅只是变换句子的表述形式,不是变换句义。

八、能够做到语言规范、清晰、连贯

语言规范的含义是:语言受现代汉语语法的制约,受社会上语言习惯的制约,受语言风格制约,受语体制约。违反这些制约的语言亦属滥用,例如,常见的滥用现象有滥用文言词语,滥用方言词语等。

语序正误、优劣辩析是重要的测试项目,这是因为恰当安排语序,是保证语言清晰、连贯的基本要求。安排词序,主要着眼于语意,一要注意通顺,二要注意表达严密。安排词序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对学生反复训练,逐渐形成这种能力。

对语句衔接恰当与否的辩析是重要的测试项目。语句衔接恰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意清晰,二是语气连贯。句与句的组合,在多数情况下靠的是“意合”,即根据句与句的意义关系组合。有时也靠关联词语勾连。解答句与句对接类题型,要从内容、语气及结构方面分析。

从更广的范围测试用语清晰、连贯的能力的题型是句与段的衔接。完成这类题型,既要着眼于语句的衔接,又要认真研究段落内容,把握句与段的意义关系,把握句与段从内容到语气的衔接方法。

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是保证语言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关联词语使用正误辩析是重要的测试项目。完成这类题型,要着眼于句与句的恰当组合,要着眼于段落整体语意的把握。应当先分析句与句的意义关系,然后选填关联词语验证,以判定正确答案。

考查用语清晰、连贯能力的综合型型之一是句序调整。解答这类题型要抓住这些句子总体要表达的意思,再用合并同类内容句子的方法分出表达的大致层次,注意句与句衔接的语言标志。这样疏理之后,就比较容易判定正确句序了。

九、能够根据表达的方式、场合、对象、目的的差异,做到语言得体

人们交谈时,有时直截了当表述自己的看法,有时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含蓄的表达比较难驾驭。平时训练应注意对含蓄表达隐含信息的理解。

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文体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要恰当运用书面语和口语,这是社会上语言交流的一种重要能力。书面化词语不通俗。用口语表达必须通俗易懂。辩析口语运用正误,要辩析听后是否会产生歧义,让他人听了以后是否感到不解或费解。

当面陈述与请人转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前者,对象是两个人,用语则必须根据两个人的关系,陈述内容的性质决定;后者,涉及了第三个人物,用语情况就复杂了,不仅叙述角度变换了,作答时还要考虑到随着叙述角度的变换引起的其他因素的变化。

将“语言知识及运用”所列出的九条分解成上述测试项目,教师在具体操作时应该逐项选择相应的例题,通过对例题的解说,使考生对该测试项目的检测目的及解题思路有明确的认识,最后以同类题目加以训练,以提高考生解答“语言知识及运用”类测试题的能力。

标签:;  

论“语言知识及其应用”_语言表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