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工程科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力发展论文,伟大复兴论文,实现中华民族论文,工程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今年5月28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向我国科技界提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要求。在这里我谈一谈对工程科技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及我国工程科技界贯彻实现“三个代表”要求和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工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一个最重要因素
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论断科学地、明确地阐明了工程科技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决定性因素。其基本要素包括具有一定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以及同一定技术相结合的、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其中工程技术起着最重要、最直接的作用。
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形成反映客观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家是客观规律的发现者和新知识的创造者。科学是基础和源泉,当然也是潜在的生产力。工程科技的任务是将知识上的创新转化为技术上的创新,将潜在的生产力物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工程科技工作者是新的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工程科学技术又包含工程科学(或称为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或称为技术)两部分。工程科学是架设在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桥梁,由工程科学家研究和解决某类工程技术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工程技术是生产建设第一线的工程师用以创造现实生产力的手段,包括各种工艺、技术诀窍、工具、设备等。
在人类社会几百万年的漫长历史上,工程技术的发展进步一直推动着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在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用天然材料制造石器工具,使用火,并用兽皮缝制御寒衣服,靠狩猎和采摘野生植物为生,生产力极端低下。后来,人类逐步掌握了饲养动物、种植农作物和制造金属工具的技术,生产力产生革命性的飞跃,在距今6000年前后进入了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的古代文明社会。在几千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科学萌芽诞生,技术不断进步,推动生产力和人类社会向前发展。15世纪前后,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航海探险等重大事件,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科学随之诞生,产生了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一代科学巨人。伴随着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方蓬勃兴起,工业迅速发展,驱动技术不断进步,终于导致以18世纪80年代瓦特蒸汽机问世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并掀起和主导了第一次产业革命。在随后的100年中,蒸汽机技术在纺织、冶金、火车、轮船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资本主义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业的转变,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显示出工程技术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威力。到了19世纪中叶,随着近代科学在众多领域的迅速发展,西门子的发电机、爱迪生的电灯、马可尼的无线电通讯、奥托的内燃机等重大技术发明相继问世,在冶金技术方面,先后出现了贝塞麦转炉、西门子和马丁的平炉,以及托马斯的碱性转炉炼钢法。以这些划时代的重大工程技术发明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引发了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机时代走入电气化和内燃机时代,又一次实现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并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后,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核心的现代物理学革命,带动了自然科学各学科的飞跃发展,导致了20世纪50年代后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航天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20世纪70年代后,新的技术革命进入了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发展阶段。今天,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及其产业化迅猛发展,席卷全球,信息技术已经迅速渗入到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极其广泛的领域,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和财富,再一次引起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性的变化。过去一百多年中由技术进步所创造的新的先进生产力远远超出过去几千年人类文明历史中创造的生产力的总和。
历史表明,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引领文明进步的知识源泉,工程科技则是人类将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手段和桥梁,亦是促使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强大动力。马克思主义在150多年前诞生时,科学技术仍十分落后,社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手工和体力劳动。一百多年来,天翻地覆,沧海桑田,科学技术在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起着主导作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生产力。今天,科学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其中技术的创新起着核心的关键作用。历史表明,工程技术对一个国家,特别是对赶超型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推动作用有时比基础科学更重要。20世纪50年代之后20年中的日本,60年代之后20年中的韩国,在基础科学知识的创新上并没有很多重大建树,但通过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大力推进产业工程技术创新,实现了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迅速增强。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也主要得益于产业工程技术的进步。这使我们更加全面和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工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一个最重要因素”的科学论断,对我们正确认识工程科技的重要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工程科技,迎接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在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在农业、食品、纺织、建筑、冶金、陶瓷、医药等工程技术领域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更是享誉全球。据估计,182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的30%以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工程技术在近代停滞不前,被西方发达国家远远甩在后面。虽然19世纪下半叶以来,学习和引进了一些西方的科学技术,开始建立了我国的近代工业,但终因政治腐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不断,我国的工程技术和产业极其薄弱,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20世纪中叶,中国人民经过顽强奋斗,赢得了民族独立和社会解放。新中国建立50多年中,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工程科技人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在所有重要的工程技术领域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1年底,中国工程院在广大两院院士、中国科协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经过推荐、筛选和民主评选,选出了25项20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见表1)。
表1 20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
1 两弹一星
2 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革命
3 石油 4 农作物增产技术
5 传染病防治 6 电气化
7 大江大河治理和开发 8 铁路
9 船舶 10 钢铁
11 计划生育 12 电信工程
13 地质勘探与资源开发
14 畜禽水产养殖技术
15 广播与电视
16 计算机
17 公路 18 机械化-重大成套技术装备
19 航空工程 20 无机化工
21 外科诊疗 22 稀有金属和先进材料
23 城市化
24 轻工与纺织
25 采煤工程
经过50年的奋斗,我国已经建立了基本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农业科技的进步,保证了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2%的人口。我国很多工农业产品产量都居世界前列(见表2)。由于医疗保健体系的建立和医疗技术的提高,我国人均寿命由1950年的35岁提高到2000年的71.4岁,提高了一倍以上。目前,我国使用互联网的人口已经超过6000万人,仅次于美国,名列第二位;同时,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75亿户居世界第一位。根据世界银行用购买力平价方法(PPP)计算,我国今天的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见表3)。
表2 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世界排名位次
产量 位次产量 位次
钢1.24亿吨
1
谷物
4.05亿吨 1
水泥 5.73亿吨
1
肉类
6125万吨 1
煤炭 10.45亿吨 1
水产品 3602万吨 1
化肥 3010万吨
1
水果
6225万吨 1
电视机3637万台
1
花生
1444万吨 1
发电量3.71万亿度 2
油菜籽 1138万吨 1
化学纤维 600万吨2
棉花
442万吨 1
棉布 118.5亿米 2
羊毛
33万吨
2
糖861万吨3
甘庶
6828万吨 3
原油 1.60亿吨
4
大豆
1451万吨 4
注1 工业产品为1999年数据,农业产品为2000年数据
注2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表3 我国经济规模在世界大国中排名位次比较(2000年)
GNI
PPP 人均GNIPPP
(亿美元)
(亿美元)
(美元/人)
(美元/人)
美国 96015
196015
134100
7 34100
3
日本 45191
234360
335620
5 27080
12
德国 20637
320470
525120
17 24920
20
英国 14595
414070
724430
21 23550
27
法国 14383
514380
624090
23 24420
24
意大利
11632
613540
820160
30 23470
28
中国 10629
749510
2840 1413920124
加拿大
64988836012
21130
26 27170
11
巴西 6101912430
9358082 730083
西班牙
595310
760014
15080
38 19260
38
墨西哥
497011
861011
507069 879076
印度 45480
12
23750
4450 1592340153
韩国 421113
818013
891054 17300
46
俄罗斯
241019
11650
10
1660114801079
注1 PPP为购买力平价
注2 GNI为国民总收入,原称为国民生产总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劳动者报酬和财政收入的净值,GNI值通常比GDP略大。
注3 数据来源:《世界发展指标2002》,世界银行
今天,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土地、海洋和天空上,道路纵横,大桥飞架,飞机翱翔,舰船奔驰,筑坝治水,电机轰鸣,粮谷满仓,牛羊遍地,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次次导弹卫星升空,电视电话走进千家万户,汽车楼房成为百姓家常,一片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我国在50多年里取得的所有这些伟大成就,都凝聚着千千万万工程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智慧,他们为祖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世界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势不可挡的形势下,我国于去年12月正式加入WTO。这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加入WTO对中国来说,挑战和机遇并存,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加入WTO,必将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同时,加入WTO也必然在一定时期内给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带来重大的挑战,特别是那些受计划经济影响很深、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产业部门更将承受沉重的压力。
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正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人均国民总产值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在全世界仅排在第120位左右,还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工业化的艰巨任务,再用三四十年时间来完成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们在大多数重要的工程科技领域中距世界最先进水平也还存在很大差距。从各个部门来看,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的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几十年。我国由于地少人多,耕作栽培技术落后,农业和农村的机械化和电气化水平不高,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十分薄弱,劳动生产率低。根据美国政府发布的《世界各国概况》,1999年中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附加值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2000美元左右,养活3.6人,分别仅为美国的1/27和1/15。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国有企业和大型科研院所虽拥有大批优秀的工程科技人员,但由于体制转型期的困难,加上20多年来追赶式的工业化,主要依赖引进国外技术与合资合作,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自主创新的能力十分薄弱。在第三产业中,银行、保险、交通、电信、民航等产业,长期依赖政府保护处于垄断地位,缺乏竞争机制,近年来虽拥有了先进的技术装备,但运用先进技术加强管理创新的动力机制尚未形成,产业竞争力也较脆弱。
在加入WTO后的今天,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众多挑战,更要满怀信心地抓住巨大的发展机遇。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已建成规模庞大的国民经济体系、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具有一定水平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体系;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上的联系,积累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和资金来发展自己的丰富经验。今天,我们已经拥有1000多万、而且还在不断壮大的工程科技队伍。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的工程科技人员是勤奋和富于智慧的。我相信,我国工程科技界应当、而且一定能够在新世纪中,借助我国加入WTO的东风,大力推动我国工程科技创新,为实现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做出自己义不容辞的贡献。
加快观念转变和体制创新,促进工程科技发展
为实现我国21世纪上半叶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奋斗目标,我们必须高举“科教兴国”大旗,大力发展工程科技,坚持不懈地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当前最关键、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要加速体制改革,彻底转变旧的观念,营造一个有利于产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在这里着重谈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将工程科技放在科技发展的最重要位置。历史表明,一个没有强大的工程科技实力的国家是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在21世纪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事业中,我们一定要大力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重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和具有良好产业发展前景的学科方向,努力攀登世界科学最高峰;但同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特别是在未来二三十年我国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程科技放在科技发展的最重要位置,把科技资源的绝大部分投向工程科技,使我国工程科技及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达到世界最先进国家之列。这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今天,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如果不迅速地大幅度提升产业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步伐,我国将会注定永远被别人甩在后面。
第二,我们必须大力建设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业技术创新体制。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体制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我国迅速发展,但市场机制在科技资源配置上的核心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这点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工程技术成果的有偿转让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严重挫伤了工程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阻碍着产业技术创新。目前,我国企业在总体上仍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业科研院所对产业技术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科研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的现象还很普遍,研究开发成果不能形成商品。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规模很大,但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到自主开发和创新的能力,都十分薄弱;大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市场广大的各种先进设备自己不能制造,甚至不断重复引进。现代医疗诊断和治疗设备,大到核磁共振诊断设备,小到心脏起博器,目前几乎全都靠进口。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也是这样,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组织攻关,但现在85%的装备还需要进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计划经济下形成的高度专业化的科研体制,从产业到产品,划分得太细,同时部门又互相分割,缺乏有效的跨学科、跨部门联合开发研究的机制。
为此,我们一方面应当努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同时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对于科研成果有市场、能够形成产业的,应当整个单位直接转型为企业,或部分进入企业。像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光化学研究室全部进入柯达公司,由柯达公司出资开展研究;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与企业结合,如上海汽车公司在大学建立研究中心,宝钢和上海钢铁研究所进入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科研院所和大学与企业结合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复杂的任务,一定要努力做好。
第三,我们必须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人才开发使用体制:发展工程科技,人才是关键。我国加入WTO后,大批外国公司将涌入中国,人才竞争,特别是优秀尖子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人才资源不足,高级工程科技人才尤其缺乏。美国劳工部2001年7月的数据显示,在25岁以上劳动力中,6800万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比例高达60%;而我国大陆只有2500多万,仅占5%。我国目前有工程科技人员1300万,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知识面较窄,年龄偏大,数量上也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巨大需求,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优秀的年轻工程科技人才,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兴旺发达的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
我国近年来工程教育进步很快。2000年我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达556万,为1990年的2.5倍,其中工科学生占50%。但是,在同一年龄段上能受高等教育的人不到10%,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我国高等学校的工程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狭隘的对口专业教育,在学科划分上过专过细,整体和综合素质教育欠缺,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高度竞争性和变动性的要求,必须加快改革。在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模式上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努力夯实工程科学技术的公共基础、工程基础和专业基础,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工程教育的狭隘性、单一型,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宽口径、复合型。另外,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的知识总量每三至五年就翻一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必须由一次性教育转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我国应当尽快建立充满活力的继续工程教育体制和机制,提高企业、学校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更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工程科技人员的活力。
面对我国加入WTO后人才竞争将日益加剧的形势,我们一定要以创新的精神,对现有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奖励等方面的体制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创造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环境的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我们一方面要提倡工程科技人员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奉献、为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奋斗的精神,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保证优秀人才获得能够合理的报酬和收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另外,还要创造宽松和愉快的文化氛围,如应有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自由民主的学术气氛等,让优秀人才能够心情舒畅地工作。
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工程科技人员的良好社会氛围。今天,当孩子们被问到长大想做什么时,很少有孩子说想当工程师。我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工程师的价值将越来越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同,他们将通过自己对祖国现代化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工程师将成为受到人们尊重和千千万万优秀年青人才向往的职业。
我国在21世纪上半叶将完成实观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国工程科技界肩负着彪炳史册的重任。我国工程科技工作者一定能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工程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树雄心、立壮志,用不长的时间,在一批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具有关键作用的工程科学技术上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我们一定要、也一定能够再创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