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论文_鲁兴琼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论文_鲁兴琼

——新教材一年级口语交际初探

◇ 鲁兴琼

(攀枝花市盐边县渔门镇中心小学 盐边 617100)

在农村小学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来,语文教师感慨最多的就是:口语交际难上,上好口语交际更难!究其原因,存在以下问题:

1、我们的教师重视度不够。因为不能对口语交际的动态进行考评,再加上低段的孩子们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所以学生常常会无话可说。因此,更多的时候,教学过程被老师们忽略了,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更有甚者,直接上成了写话的初级阶段。

2、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不够。因为口语交际难上,在教研会上,几乎没有老师会上口语交际。所以,教师们对口语交际的探索、交流就不像课文那样游刃有余了。对口语交际的探讨、交流不深,大多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自然就有空白。

3、因为不够重视,所以缺乏情景设计,形式单一。要么上成了口头作文;要么变成了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的听说训练。

4、学情。一年级的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漫无目的的说话,而不能围绕一个主题,按要求去说,更不用说每一次的口语交际了。而对于刚入小学的彝族小朋友来说,胆怯、害羞、听不懂、不会说是常有的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这种“必备能力”就是“生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具备这一能力的人,无疑将占有先机。而作为培养这一能力的我们,不得不重新解读教材,改变思路,转变课堂。

一、进一步认识口语交际的内涵。

1、有一定的对象,要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

2、重点是“交际”,所有的活动通过交际完成。

3、口语交际必须有语境,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语言、行为得体,才是成功的口语交际。

二、聚焦教材,读透亮点。

(一)落实目标。

亮点一:目标细化,层次化,便于操作。老教材的口语交际的目标只在课标中有,很多教师不会每次都去对照细读。教师把握不到位,而学生更是不知了。新教材突破了这一局限性——它在教材中以便签的形式明确提出了每次口语交际的要求,简洁、清楚、明了,师生按照展开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一年级第一次口语交际《你说我做》就在下面的便签中明确提出要求: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这两个要求其实就是要达到“大胆说,敢于说和注意倾听他人讲话”的目标。这是交际的基本条件。第二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提出的要求是: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目标就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这是尊重,是基本的礼仪。再看第三篇《用多大的声音》。它提出的要求是: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新课标对应的目标就是“适当的音量与人交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场合意识和对象意识。面对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对象,我们要采取不同的音量,但不能让对方听不见。最后一篇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是新老教材都有的,连题目都没变。但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老教材是,讨论哪种运南瓜的办法好?为什么?这个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能说的小朋友会占据上风,少数孩子根本没机会发言;而新教材是,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要求是: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单从这一点看,每个孩子都有发言权。那么,对应的目标是什么呢?——“自信,敢于发表意见。”每一个目标,我们都能找到具体的操作要求。我们再把四个口语交际的要求放在一起,就会发现:目标不是单一地存在的,它是由易到难,有层次性的,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创设交际情境 。

亮点二:话题方式具有多样性,注重情境性,互动性。

比如,老教材中《有趣的游戏》它的问题是:你做过哪些游戏?你觉得哪些游戏最有趣?说说这些游戏怎么有趣?这是独白式的回答,只能是我说你听,对方无法插话,说的一直在说,而听的可能也没多大兴趣了,对不对?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所以参与者的积极性就受到了影响,参与面相对较窄。现在改过来之后变成什么呢?我说你做,这样就有了情境,也有了互动,同时也符合从幼儿园到一年级的年龄特点,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年级上册和下册的内容中,有6个内容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事,我们很容易营造出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孩子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三)建立常规的交流制度。

亮点三:学习方法恰当渗透。比如“用多大的声音”提出问题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先提出了问题,再立足实践,从生活实践中习得真知。编者在编写的时候有不同的生活情境。我们来看第一幅是小范围近距离,第二幅也是小范围近距离,第三幅是大范围远距离,三个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知道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距离,交际时应该有有不同的声音,这样学生就可以学到一个交际方法,加以总结,举一反三。建立班级交流机制,争取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台。

三、转变评价的视角,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很多彝族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就不愿意说话,大部分孩子都不敢当众表达。这也一直是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怎么办呢?它的一个突破口就是要培养敢于当众表达的心理素质。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把握评价的角度和对象,因材施教,培养自信心;其次从一年级开始训练:从当众朗读起步,以小组为单位当众表达,第三全班面前汇报。

培养“能说会道”的接班人,是我们新时代教师的使命。口语交际的训练,能为孩子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只有转变思想,接受新的理念,才能成为学生们更好的领路人。

论文作者:鲁兴琼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8年第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论文_鲁兴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