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国的同性恋群体数量庞大,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禁忌以及现行法律规定的模糊,国民对同性恋群体存在误解甚至歧视现象。因此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同性恋群体的生存现状,分析成因,以增进对同性恋群体的了解,并提高人们对同性恋群体的关注和理解。
【关键词】同性恋群体;生存现状;对策
性取向的多元化以及在性取向上少数群族的存在是—种亘古以来就存在的社会现象。同性恋一词则是德国医生Benkert于1869年创造的。它是指对异性不能做出性反应,却被与自己性别相同的人所吸引[1]。同性恋群体由来已久,很早被记载在历史上。21世纪以来同性恋合法化、同性恋婚姻合法化首先在欧洲形成浪潮,并有向北美洲、澳洲甚至南部非洲和南美洲发展的趋势。到2009年11月为止,世界同性婚姻已合法化的国家有:丹麦、挪威、瑞典、冰岛、荷兰、西班牙、德国、芬兰、瑞士、葡萄牙、比利时、英国、加拿大、巴西。
1.同性恋群体的生存现状
法律界和医学界对同性恋的认识已经历了一个罪行化-病理化到非刑事化- 非病理化的曲折进程。在西方国家,人们对同性恋这种亚文化现象,逐渐从不理解和歧视转变为理解和宽容。在中国,随着近年来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同性恋群体也逐渐浮出水面。据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银河教授根据国内外的权威调查推测出,中国同性恋者有3900万到5200万左右。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禁忌以及现行法律规定的模糊,大多数同性恋者的生存状态堪忧,基本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同性恋这一弱势群体的权利探讨,提高人们对同性恋群体的关注和理解。
在现在的中国,同性恋虽然不是一个极其罕有的现象,但是在社会中,抱持着敌视、歧视同性恋的的心理态度的人群为数并不少。他们认为同性恋是变态、异类,而排斥与同性恋者正常的社会交往。他们对于同性恋的歧视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认为同性恋是对社会伦理的破坏,是道德的沦丧;(2)认为同性恋者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异性婚姻制度;(3)将同性恋患者等同于某些疾病传播的原因;(4)认为同性恋者影响了社会中青少年的成长。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同性恋的社会境遇是处在中间偏上的位置,学界和媒体已不再称之为性变态,公众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已提高。不过陌生与疏离依然处处可见,同性恋者还不能光明坦荡地展现自己的性取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同性恋者的成因分析
同性恋是一种少数人的性取向,其历史与人类出现的历史一样长; 凡有人群的地方,同性恋的比例约占1%~5%。同性恋有绝对同性恋与相对同性恋之分。绝对同性恋者是先天的,一般认为与他们的基因有关。他们能与异性友好相处,并尊重异性,但唯独厌恶与异性上床。如果硬用异性婚姻强制他们上床,这相当于对他们强暴。同性恋也可由生活环境、社会风气诱导而成,如英国伊顿贵族公校,全收男生,全部住校,在校生不少成了同性恋者,到十六七岁才回归社会,恢复正常。如果说绝对同性恋就是一种由基因决定的生理现象,相对同性恋就有心理的、社会文化的因素在起作用了。
2.1先天因素的影响
马格斯?希施菲尔德:德国性学奠基人。他是第一个从科学角度研究同性恋的人。希施菲尔德认为,同性恋是一种自然的性方式,产生的原因是一种天生的腺体分泌而导致,后天无法改变。他认为,这既不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也不是一种应受惩罚的性变异行为。女子体内雄性激素的增加或减少,或男子体内雌性激素的增减,都可能导致所谓男子和女子的“中间阶段”,他称之为“第三性”。一些科学家也曾将寻找同性恋的成因集中在血液中的荷尔蒙及性腺和尿液上。他们宣称,女同性恋者的睾丸素比女异性恋者高,而雌激素比之低[2]。
2.2后天因素的影响
不少研究者力主后天因素对同性恋的影响,如童年受性虐待、或青春期受到性骚扰、或是因为从事卖淫、或是因为家长养育方式不当而造成性别角色混乱等心理和社会的因素,尤其强调最初的性经验与性行为方式以及性别角色认同之间的关系。如此种种,均有其一定道理。弗洛伊德认为“同性恋是性心理发展中某个阶段的抑制或停顿” 和“同性恋是一种人人会有的复杂的扩散性的体验。”。他认为在儿童期性心理发展时期是性取向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对自己的异性生身亲长产生强烈的依恋之情,同时伴随着对同性生身亲长的敌对感情。当儿童抑制这种性本能情节,并对其同性生身亲长认同时,这一时期宣告结束。在此阶段,双亲对儿童的性本能既不采取过分抑制,又不采取过分刺激的合理态度,儿童就会顺利通过这一阶段。弗洛伊德认为,幼年时期,家庭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性取向有重大的影响,懦弱的父亲,强悍的母亲,将会导致男童对自己性别认同感的不足,这样的男性在童年时期缺少一个强有力的父亲形象,更“有利于性倒错的发展”。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李银河博士也曾经对同性恋形成的后天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最初的性经历极为重要,即青春期的遭遇和经历对人们形成自己的性别角色具有重大的影响。同性恋者的形成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环境的因素。应从立法保障和社会保障两个方面,构建同性恋群体的权利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11.
[2]张杰.同性恋的早期状态与自然观念的演变 [J]. 中国性科学,2018.3.
论文作者:阿不都热合曼.艾尼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同性恋论文; 同性恋者论文; 群体论文; 是一种论文; 异性论文; 因素论文; 社会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