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5年目录学论文的计量学分析看目录学研究的非常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目录学论文,计量学论文,常态论文,论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7
为了用足够的事实来证明目录学是没落之学的论点,最佳的方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目录学繁荣之时开始研究,然而由于工作量大,而笔者的时间又有限,故决定采取阶段策略。第一阶段选取1998到2002年这5年间作为研究范围。后面的阶段将逐步回溯。同时,论证目录学的衰微是要有参照的,本文以目录学的上位类和同位类作为参照物,分析目录学在整个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这个大类里的地位,并用其他同级学科领域的发展来对比目录学的发展。
笔者采用的统计工具是重庆维普的《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印刷本的《全国报刊索引》(注:《全国报刊索引》(社科版)1998-2003年各期。)。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是按《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分类将目录学作为G25这个大类下面的子类G257进行研究的,这既是由于《全国报刊索引》是按分类组织的,同时也因为按分类研究既能保证相对的科学性,又能避免因检索词的选取而造成误差。在这样一个统一平台上进行研究可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
1 1998-2002年目录学发展趋势
由于报刊索引的年代期数与论文的发表时间有时间差,不能等同,因此笔者分别利用《全国报刊索引》和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发文时间及发文年代作了统计,统计结果如图1、图2。
图1 《全国报刊索引》G257目录学1998-2002年发文数量统计
图2 《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目录学1998-2002年发文数量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两者的差距比较大。如图1中1999年与1998年相比呈上升趋势,而在图2中则出现了比较显著的下降趋势;图1中1999年到2001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而在图2中2000年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总体上都呈现下降趋势。图1中2002年与2001年相比呈上升趋势,而在图2中则呈下降趋势。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两者收录的范围不同以及对论文的分类标准不同造成的。除去中间的曲折,这两个图所呈现的总体趋势是一样的,从1998年到2002年都是下降趋势,而且幅度也比较大,2002年的发文量只有1998年的1/2左右。从总体趋势来看,目录学的研究的确呈败落之势,不过如果《全国报刊索引》的统计更加准确的话,那么目录学研究似乎也呈现出了转机。
2 目录学的发展与图书馆学各子类的发展对比
将目录学的发展置身于整个图书馆学各个领域的发展之中,借此可以看出目录学的这种发展趋势是不是其他领域所共有的,还是仅仅是目录学这一学科所独有的。这里的数据来源于《全国报刊索引》的相关类目,时间都是《全国报刊索引》标出的年度而不是发文时间。因为要一一核对11个类目论文的发文时间工作量非常大,而报刊索引的时间虽然与发文时间不能等同,但是能反映出发展趋势。同时由于这些类目的统计都在同一个基础上,因此统计也比较公平。
现将各图标解释如下:G25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G250图书馆学;G251图书馆管理;G252读者工作;G253藏书建设与藏书组织;G254文献标引与编目;G255各种文献工作;G256文献学;G257目录学;G258各类型图书馆;G259世界各国图书馆事业。
G25是个总论类类目,其收文量少是在情理之中。除去这一类,最底端的就是G257目录学,次之是G256文献学。目录学一直徘徊在300以内,而G252读者工作这一类则在1200到1600之间,其中的差距可见一斑。从各曲线的发展态势看,多数呈上升趋势,G250图书馆学的上升趋势尤其突出。G259世界各国图书馆事业呈明显下降趋势,文献学和目录学的下降趋势并不特别明显,这与其本身起点不高,对比不鲜明有关,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998年目录学、文献学研究已处于冷落状态。其他诸如G251图书馆管理、G253藏书建设与藏书组织、G254文献标引与编目、G255各种文献工作这几类变化不大,可以说是在曲折中略呈上升趋势。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目录学虽不是下降最明显的,但的确处于整个图书馆学研究的最底层。
图3
以2002年《全国报刊索引》G25收文量为例,G257所占比例为1.7%,除G25总论类为0.88%外,它就是所占比例最小的一类,而且这个比例已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的地步。这种状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果这种萎缩状况继续持续下去,那么就有消失的可能性。
3 5年间目录学理论研究论文作者队伍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从《全国报刊索引》1998年第1期到2002年第12期中选取G257目录学类,从中抽取属于传统目录学和目录学总论性理论研究论文,排除了书目数据库、书目控制、书目情报服务以及文摘、索引等应用性技术性论文,共得281篇。虽然目录学在新环境下有诸多发展和应用,然而笔者的研究是基于对传统目录学和目录学史的前景以及整个目录学本质的探究为出发点的,因为只有将这个问题认识清楚后才能促进整个目录学的发展。另一方面,目录学的核心和历史根源也正是传统目录学。在统计时,笔者将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都按照和第一作者同等的地位来统计,例如,一篇文章有3个作者,就各分别算作一次。
据笔者统计,在这样一个范围内,共有作者221人。现将发文两篇以上的按发文数量降序排列如下(见表1)。
表1 作者发文量统计
作者发文量 作者 发文量作者发文量
刘国华
20 张雷
3
包和平2
傅荣贤
10 李艳秋 3
李杰 2
李志 8 陈方
3
冯文龙
2
钟瑛 8 张固也 2
周彦文
2
王国强5 乔好勤 2
黄爱平
2
周良华5 司马朝军
2
杨薇 2
王心裁5 王锦贵 2
曾枣庄
2
李裕民4 林申清 2
袁生奎
2
陈耀盛4 曹培根 2
黄先蓉
2
桂罗敏3 何新文 2
徐苏 2
王波 3 孟昭晋 2
蔡怀新
2
刘明铛3 李祚唐 2
表1中的李志和周良华通常都是作为刘国华的合作作者来发文的,因此发文量也比较靠前。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目录学研究的作者队伍看似比较庞大,然而真正致力于该领域研究的作者并不多。因为从理论上说,一个学者的研究方向一旦确定,其发文应该是比较集中和有系统的。而5年之内只发1篇论文的作者占了绝大多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有下面几种可能性:①该领域仍有诸多吸引力。②该领域开始泛化,走向普及性,门槛降低,容易进入。③深入研究有难度。④缺乏长久的吸引力。据所发表的论文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是属基础性的介绍性文章,研究的深度以及对该学科的推动力都远远不足。
洛特卡定律——描述的是科学工作者人数与其所著论文之间的关系:写两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1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4;写3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1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9;写n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1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n[2],而写一篇论文作者的数量约占所有作者数量的60%。
在上面的统计中,写1篇论文的作者数量是186人,写两篇论文的作者是20人,所以写两篇论文的作者数量是写1篇论文作者数量的约1/9,与洛特卡定律的1/4差距很大。每一项数值都远远小于该定律,主要原因是写1篇论文的作者太多,这显然与科学研究的规律不相符合,也反映了当前目录学研究领域的不正常现象。
4 论文分布情况
这281篇论文发表在113种期刊上。期刊的种类除图书情报专业期刊外,还有很多论文发表在大学或者师范、专科等学校的学报上;另外有一些是社会科学类的期刊,如《史学史研究》、《学术月刊》、《中国典籍与文化》、《东南文化》、《佛教文化》等。其中图书情报类期刊48种,占42.5%;高校学报类40种,占35.4%;其他类25种,占22.1%。
发表5篇以上论文的期刊见表2。
表2 期刊载文量排序
期刊号
载文量
期刊名使用次数
图书与情报 17 图书馆学研究
9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4 中国图书馆学报 8
图书情报工作
12 四川图书馆学报 8
福建图书馆学刊 10 图书馆 7
江苏图书馆学报 9 晋图学刊
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9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6
图书馆杂志 9 大学图书馆学报 5
表2中的14种期刊共发文129篇,占总数281篇的45.9%,将近1/10的期刊发文约占1/2。布拉德福定律认为:如果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专业论文数量的多寡,以递减顺序排列,则可分出一个核心区和相继的几个领域,每区刊载的论文量相等,此时核心期刊和相继区域期刊数量成1:n:n[2]……的关系。按照该定律,如果将这281篇论文分成3个区,则每个区大约93篇论文,按照这个分区,各个期刊数为10∶26∶77。按照1∶n∶n[2],则第三区域应该是(2.6)[2]≈67。可见目录学领域的论文从分布上看,间接相关领域的期刊过多,过于分散。
5 从《图书与情报》栏目设置看目录学发展
《图书与情报》(注:《图书与情报》190-2003年各期。)是这5年间目录学论文刊载最多的期刊,笔者认为对该刊1990年至2003年全部栏目进行统计可以反映目录学发展的流变。期刊的栏目通常是根据作者的投稿设置的,如果有目录学方面的论文必然会设立相应的栏目来包容。但是作者的投稿也是根据对期刊的认识来决定的,如果某种期刊的风格和主旨不包含目录学,那么投稿采用的可能性就不大。如果某种期刊明显设置了目录学栏目,那么必然能吸引目录学的论文。
这5年来目录学的学科地位和发文数量之所以处于低谷,笔者认为除了作者选题和研究方法等问题外,还存在期刊栏目设置的问题,即是否为目录学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图书与情报》创刊于1981年,是甘肃省图书馆和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图书情报学术理论期刊,也是甘肃省图书馆学会和甘肃省科技情报学会会刊。从1981年创刊到1998年都是季刊,1999年改为双月刊,栏目设置上也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可以说1999年是一个分界点。表3、表4对该刊栏目的统计也是以1999年为界分别统计的。
表3 1990年到1998年栏目使用次数排序
栏目名 使用次数 栏目名 使用次数
人物与书林 28情报工作15
现代技术22情报语言14
图书馆学20图书馆管理 14
情报学 19文献学 14
目录学 18文献工作13
专业教育17编译文献12
表 41999年到2003年常用栏目排序
栏目名 使用次数 栏目名使用次数
理论园地21图苑时空 10
文化沙龙21实践平台 10
人物与书林 20文献学9
珍藏撷英17专业教育 7
图书馆员14文献学苑 7
世纪论坛12目录学6
文献工作12现代技术 5
可见《图书与情报》之所以在目录学论文的刊载量上居于首位,是与其目录学栏目的设置有直接关系的。目录学一直是其常设栏目之一,这保证了它可以汇集目录学论文,而且经过时间的积累得到了一批读者的认知。但是1999年以后目录学栏目的排名从之前的第5降至第13。1999年到2003年总共21期,目录学栏目只出现了6期。笔者认为这可以说明近5年来目录学的发展状况。在目录学论文最集中的期刊上都呈现这样的趋势,其他刊物自不待言。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判定目录学研究在整个图书馆学领域内是处于弱势的,其发展趋势呈萎缩状,这是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笔者认为,学科发展应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呼吁是苍白无力的。只有从根本上去探讨该现象背后的本质,对目录学研究的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对目录学研究状况得出更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