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中心静脉置管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在本院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将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列为观察组,没有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结果 观察组有患者8例,对照组有患者17例。中心静脉置管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32.0%。影响中心静脉置管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年龄、置管位置、肿瘤类型和活动程度等。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年龄、置管的具体位置、肿瘤类型和患者的活动程度等。院方应根据这些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以改善临床中心静脉置管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防范对策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中心静脉置管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引发肺栓塞,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临床有数据显示,由中心静脉置管导致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30%左右,其中只有5%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1]。本院将选取2015年3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本院接受中心静脉置管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探究其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本院接受中心静脉留置的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将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列为观察组,将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列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符合以下标准:(1)患者的穿刺上肢或颈面部位出现肿胀或疼痛,并且肿胀的部位呈现出暗红色或青紫色;(2)患者的患肢或颈面部活动受到限制;(3)经过彩色多普勒等影响学确诊。所有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完整,并且均经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影像学检查;患者中已经排除有血栓病史者和重要脏器或系统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研究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类型、中心静脉置管位置等。并讨论研究结果,探究导致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然后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1.3统计学意义
应用 SPSS 18.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观察组有患者8例,对照组有患者有患者17例。中心静脉置管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32.0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结果(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中心静脉置管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单因素分析
影响中心静脉置管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单因素有年龄、肿瘤类型、置管位置和活动程度等。详情见表1.
表1 中心静脉置管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单因素分析
3.讨论
结合实验中所得出关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故本院进行做出如下防范措施:
(1)规范化护理流程:为保证护理质量,院方应制定规范的护理流程,并保证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够掌握并执行。在制定护理流程的过程中,应充分参考相关护理人员的意见,结合他们的临床护理经验。在护理时,统一使用正压肝素帽。根据临床护理人员的反应,正压肝素帽的接头能够降低导管堵塞率,无论是使用效果还是使用质量均明显优于普通的肝素帽。在使用时,每周更换两次即可。封管液体:将12500U的肝素钠加入到250ml的生理盐水中,随后装入2ml的封管中。可以使用可来福接头或直接使用生理盐水封管。在患者用药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用药的前后或用药时进行脉冲式冲管封管即可。
(2)做好抗凝治疗:虽然实验中显示,预防性抗凝治疗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没有明显的影响,结果(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这并不代表预防性抗凝治疗不具备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临床上已有大量的实验证实,抗凝治疗对改善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很好的效果[2]。实验中没有表现出来的原因可能是本次实验中研究的病例不够多,不足以表现出抗凝治疗的效果。也有可能中心静脉置管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众多,过程也比较复杂,抗击治疗的效果并没有明显表现出来。在进行抗凝治疗时,应低分子量肝素。
(3)做好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护理工作:做好每天的局部护理工作,详细记录血栓部位的情况及变化。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肺栓塞的情况。肺栓塞是深静脉血栓形成所引发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栓塞面积过大可能会导致患者忽然死亡[3]。当患者出现无原因的胸痛、咳嗽、呼吸急促或出现泡沫状的粉红色痰液等情况,就应该考虑肺栓塞的可能。护理人员应立即联系医生确诊并及时给予必要的治疗。
(4)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前,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争取到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早期症状,告诉患者如出现异常应立即告诉医护人员。在患者情况允许的情况,鼓励患者多喝水,以改善血液的粘稠度。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帮助并指导患者及早进行下床活动。如果患者需要长期的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应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肢体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定期按摩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
参考文献
[1]李炯,唐博.静脉血栓栓塞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2,41(22):2326-2328.
[2]安新,段建明,邹宝.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情况及治疗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890.
[3]黄芳艳.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栓形成原因及其临床监测进展[J].广西医学,2012,34(11):1549-1551.
论文作者:黄中坚,高娟玲,邓泽群,黎曦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血栓形成论文; 中心论文; 危险论文; 因素论文; 肝素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