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多糖的结构与保健功能评价

枸杞多糖的结构与保健功能评价

王建华[1]2001年在《枸杞多糖的结构与保健功能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提取、分离、纯化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rum polysaccharide,LBP),研究枸杞多糖亚级分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及枸杞总多糖、枸杞多糖级分和亚级分的抗氧化、抗衰老活性,评价枸杞多糖口含片的延缓衰老和抗疲劳保健功能。 1 枸杞多糖的纯化和结构特点经纯化得到如下五个新的枸杞多糖缀合物: 枸杞经去脂溶物、水提取、Sevag法去蛋白质等步骤得枸杞总多糖(LBPt):用DEAE-Cellulose柱层析并NaCl梯度洗脱、透析、冻干等步骤得4个枸杞多糖级分LBP1~LBP4;Sephadex G-200柱层析法分别分离4个级分可得到相应的枸杞多糖亚级分,研究了其中的LBP1a、LBP2a、LBP3a、LBP4a和LBP4b。用凝胶柱层析法和SDS-凝胶电泳法研究表明所得各亚级分为分子量均一体,它们的冻干品为白色或略显黄色的絮状固体。经检索5个亚级分为新的枸杞多糖缀合物。 用SDS-凝胶电泳法测得LBP1a、LBP2a、LBP3a、LBP4a和LBP4b分子量分别为32399、77482、38385、34841、13224,主要含糖、半乳糖醛酸和少量氨基酸,属于酸性糖蛋白类化合物。它们的中性糖含量分别为(%):89.6、69.3、56.2、38.6和41.3,除LBP2a不含山梨糖外,它们都含有不同量的鼠李糖、山梨糖、木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LBP4b还含少量艾杜糖,据红外光谱分析中性糖构型可能有β-D-吡喃葡萄糖、α-D-吡喃甘露糖和α-D-毗喃半乳糖等;半乳糖醛酸分别占(%)6.4、23.8、35.4、55.0和54.1;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1、5.3、4.8、3.4和2.8,LBP4a和LBP4b分别有19和18种氨基酸组成。根据β-消除反应前后紫外吸收变化可推测它们的糖链和氨基酸问有-O-连接,根据氨基酸组成变化,LBP4a和LBP4b的糖链与氨基酸连接主要是-O-Ser。根据~1HNMR和13CNMR推测LBP4a中有α、β两种异头碳的糖基和1,4连接的α-D-半乳糖醛酸。 2 枸杞多糖的抗氧化作用 主要研究了枸杞总多糖、4个级分和1个亚级分LBP4a的抗氧化作用,包括对自由基的作用,体外和体内抗氧化效果。 2.1 枸杞多糖对自由基的作用 枸杞多糖具有清除羟自由基(·OH)的作用。在同浓度(200μg/mL)下不同枸杞多糖清除·OH活性大小为:LBPt>LBP3>LBP4>LBP2>LBP1。LBP1、LBP2、LBP3、LBP4和LBPt的·OH半清除率浓度(SO_(50))分别约为:615μg/mL、513μg/mL、186μg/mL、408μg/mL和18μg/mL。亚级分LBP4a也可清除·OH,其半清除率浓度SC_(50)≈449μg/mL。 枸杞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生成的影响因其浓度高低而起促进或抑制作用。在较低浓度下,LBP可促进·O_2~-的产生,并随LBP浓度增加,·O_2~-生成量增加,当高于某浓度时,随LBP浓度增加,促进作用呈下降趋势,以至达更高浓度时,LBP可抑制·O_2~-的产生,并随LBP浓度增加,抑制率升高。就其抑制效果来看,LBPt最好,LBP1最低,其它叁种较为接近。 2.2构祀多糖体外抗氧化效果用小鼠肝、脑、心、肾等作材料研究表明,构祀多糖可抑制小鼠组织自发条件下和·OH诱导条件下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以肝为例,在自发条件下LBPI、LBPZ、LBP3、LBP4、LBPt和IJBP4a对肝组织丙二醛生成的半抑制率浓度分别约为(pg/mL):2760、957、107一、2736、649和3397,在·OH诱导条件下则约为(pg/mL):2445、1409、2485、 2447、1342、2054。 研究还表明,构祀总多糖和各级分可以抑制·OH诱导的小鼠肝线粒体肿胀,减少过氧化氢诱导的小鼠红细胞氧化溶血,抑制·OH诱导的小鼠肝线粒体膜流动性下降。所以,构祀多糖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保护细胞膜的作用。 2.3构祀多糖体内抗氧化效果用10 mg/kg·d和20mg/kg·d剂量的LBPt或LBP3分别灌喂小鼠31d,以灌喂水小鼠为对照,结果表明血清、肝、肾、脑、心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 OD)活性高于对照,血清和肝组织中的谷肤甘肤过氧化物酶(GSH一Px)活性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血清、肝、’肾、脑、心等中的丙二醛含量以及心、脑组织中脂褐素含量都低于对照。说明,构祀多糖可提高小鼠体内的抗氧化能力,降低小鼠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 3拘祀多糖及拘祀多糖口含片的延缓衰老作用以雄、雌果蝇分设4个剂量构祀多糖口含片组和1个对照组,高剂量组的雄、雌性果蝇平均寿命都显着高于对照,中、次高、高剂量组的雄性最高寿也显着高于对照,低组无显着影响。可见构祀多糖在一定剂量下可延长果蝇生存时间,而且对雄性作用效果好于雌性。 设构祀多糖口含片老龄小鼠(12月龄)叁个剂量组,灌蒸馏水的老龄对照组和青年对照组。各口含片剂量组小鼠红细胞SOD活力均明显高于老龄对照组:各口含片组血清中MDA含量低于老年对照组,其中高剂量组显着降低,而且与青年对照组MDA含量相当。 造同剂量D一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叁组,其中两组分别灌喂10或20mg/kg·d剂量的LBPt,一组罐水作衰老对照组,另设正常小鼠对照。结果表明LBPt可抑制D一半乳糖所致的小鼠体内SOD和GSH一PX活性下降,以及减少D一半乳糖所致的体内丙二醛和脂褐素生成。 构祀多糖和构祀多糖口含片具有延缓衰老作用。 4拘祀多糖口含片的抗疲劳作用结果

高春燕[2]2006年在《枸杞多糖的提取分离技术及其特性研究》文中提出枸杞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s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北与宁夏,是一种食药两用植物,味甘、性平、入甘、肾经,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生物功能。枸杞多糖是枸杞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中有关枸杞多糖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十分瞩目,已有不少研究报道枸杞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癌、防衰老、增强造血功能、防止遗传损伤、抑制肿瘤生长和细胞突变等作用。但有关枸杞多糖结构性质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 鉴于枸杞多糖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生理功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试验系统研究了枸杞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以及清除自由基的性能,并且初步研究了枸杞多糖的流变学特性,以及抑菌活性。通过以上研究,以期为综合开发利用枸杞资源提供参考,为枸杞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如下: 1.热水提取枸杞多糖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0,提取温度90℃,时间4h,提取3次,多糖提取率可达到2.96%。 2.酶法提取枸杞多糖以混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效果最好,最佳工艺参数为:pH值5.0,提取温度50℃,添加量0.1%,时间2h,提取率可达到6.18%。 3.超声波提取枸杞多糖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功率250W,超声波处理15min,料液比1:15,提取率可达到3.25%。 4.枸杞多糖最佳沉淀方法:以乙醇为沉淀剂,提取液体积浓缩至原料重的2.5倍,添加浓缩液4倍体积的乙醇,即乙醇浓度达到80%。 5.枸杞多糖最佳脱蛋白方法:采用酶法+Seveg法对枸杞多糖脱蛋白,用木瓜蛋白酶降解蛋白质后,再用Seveg法除一次即可,粗多糖最终蛋白质含量为0.995%。 6.采用DEAE-纤维素对枸杞多糖进行组分分析,检测到枸杞多糖共有5种多糖组分。蒸馏水、0.1mol/L NaCl及0.25mol/L NaCl洗脱各出现一个峰,0.1mol/LNaOH洗脱出现3个峰,但第二个峰不明显,说明此种组分含量不高。此外,试验中用0.5mol/LNaCl洗脱,未检测到多糖。 7.多糖溶液粘度随着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当浓度增大到1.0mg/mL时,粘度趋于稳定;温度从40℃逐渐升高至60℃,多糖粘度从1.416Pa.s下降至1.315Pa.s;热处理时间从20min延长至60min,多糖粘度从1.360Pa·s下降至1.157Pa·s;多糖在pH6的条件下粘度最大;枸杞多糖对碱不稳定,NaOH添加量从0.5%增大至

张芳, 郭盛, 钱大玮, 张霞, 张文华[3]2017年在《枸杞多糖的提取纯化与分子结构研究进展及产业化开发现状与前景分析》文中提出枸杞为我国传统药食两用名贵中药材,枸杞多糖为枸杞功效发挥的主要物质基础,生物学活性丰富,产业化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对近年来枸杞多糖提取纯化、结构分析研究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进行系统综述,总结目前枸杞多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并对枸杞多糖产业化开发的潜在产品群和产业化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以期为枸杞多糖的深入系统研究、枸杞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及中国枸杞资源产业链的有效提升提供科学参考。

张民[4]2003年在《枸杞多糖的特性、结构及生物活性评价——生物学前沿技术的应用》文中指出由于活性多糖在生命科学中的重大研究价值,所以活性多糖一直是学术界倾注极大热情的重大主题。枸杞多糖是枸杞子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枸杞子中外驰名,但我国古老的中医药学没能与现代科学技术很好的结合,发展相对较慢,因而不得不在国际市场上让位于日韩等国,这与我国的中药大国地位极不相称。研究药食兼用的中医药,并将它发扬光大是我们的责任,本课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并开展的。本文在本研究室以及前人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对枸杞多糖的特性、结构、生物活性(抑制肿瘤、促进生长发育、降脂减肥等)的研究,并采用生物学前沿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RT-PCR等)探索枸杞多糖对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生长发育和肥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等。同时,对本研究室开发的第叁代功能食品—枸杞多糖口服液进行了调节血脂的功能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枸杞多糖的特性及结构表征 枸杞子粉碎后,相继经不同溶剂系统提取、真空浓缩,聚酰胺色谱柱处理,再真空浓缩,冷冻干燥,脱色,真空干燥,得枸杞多糖。枸杞多糖总得率为2.64±0.12(g/100g),纯度为94.3%±1.5%。 采用聚酰胺色谱柱对枸杞多糖进行脱除蛋白处理,结果蛋白质含量由14.7%±0.2%下降为4.7%±0.1%,聚酰胺色谱柱对枸杞多糖的回收率为98.7%±0.5%,动态吸附容量为5.2mg·g~(-1)±0.1mg·g~(-1)。 枸杞多糖经DEAE-cellulose(OH~-)色谱柱分级,Sephadex G-200凝胶色谱柱纯化得LBP-4a。气相色谱测得LBP-4a由木糖、半乳糖、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成,其摩尔比例为4.45:1.20:1.0:0.98:0.90:0.85;原子吸收光谱测得其中钙、镁、锌、铁元素含量分别为:127.9070mg·g~(-1)、32.3953mg·g~(-1)、0.3845mg·g~(-1)、0.2930mg·g~(-1);半乳糖醛酸含量为55.45%;蛋白质含量为3.80%。 由LBP-4a的红外光谱图知:LBP-4a中含有-COOH、-OH和-NH_2或-NH-基团,糖链中含有β-D-吡喃葡萄糖;高碘酸氧化实验知LBP-4a糖链中不具有连二羟基和连叁羟基结构的单糖残基:具有连二羟基结构的单糖残基:具有连叁羟基结构的单糖残基=57.0:16.2:1,六碳糖残基的连接中含有1→6连接的糖苷键;通过β消去反应证明LBP-4a中多糖链和氪基酸间为-O-型连接;由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LBP-4a结晶观察结果推测:LBP-4a结晶中同时存在分子间和分子内结合的现象,LBP-4a分子相互结合时,并不是无规则的相互缠绕形成无规线团结构,而是形成片层结构,并且LBP-4a结晶可能具有各向异性的性质。 2 枸杞多糖与人肝癌细胞QGY-7703细胞凋亡的关系 拘祀多糖的特性、结构及生物活性评价 —生物学前沿技术的运用 LBP一4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腑实验证明用含有LBP一4 50 mg一1、100 mg·L-l、200mg.L’,和400mg·L-l的培养液培养人肝癌细胞邻Y一7703可显着抑制其增殖;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LBP一4可诱导那Y一7703细胞发生凋亡,使细胞凋亡指数显着提高。同时观察到LBP一4可引起细胞形态的改变,使凋亡细胞核浓缩变小,呈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凋亡细胞的细胞核表面不平整,呈现锯齿状。 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LBP--4将人肝癌细胞增殖过程阻滞于S期;同时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发现LBP一4可使QGY一7703细胞的细胞浆内钙离子浓度显着增加。作者认为LBP一4是通过调节人肝癌细胞QGY一7703细胞浆内钙离子浓度来实现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的。3构祀多糖一4对生长发育影响的评价 LBP一4对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连续灌胃5 mg·kg一,·d一,、10mg’比一,一,和Zomg·ks’,.d-‘的LBP--4叁周后可显着减少雌性幼鼠的体重增加量,提高食物转化率;显着提高小鼠的耐力;减少小鼠体内的脂肪含量;增大胸腺脂数,降低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 摄入适量的LBP一4具有促进机体对金属元素吸收的作用,并能克服铁元素对锌元素吸收的抑制作用,可同时提高小鼠后腿骨中的锌元素和铁元素含量,并可提高小鼠臀部肌肉中钙元素和锌元素的含量。4构祀多糖的降脂减肥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 连续摄入30天20mg.kg一‘·创、40mg’ks.,.d’l和60mg地”d’,的LB卜4可显着降低下丘脑损伤性肥胖小鼠的体重、李氏指数和脂肪指数;减小脂肪细胞体积;降低血清Tc、TG含量,提高血清HDL含量;认为LB卜4具有调节体内脂肪蓄积的作用。同时,通过R卜pcR分析,表明LB卜4可显着提高下丘脑损伤性肥胖小鼠脂肪组织内aeetyl一eoA earboxylase( Aee)口翩A的表达量,认为LBP一4是通过调节小鼠能量代谢来调节小鼠体内脂肪蓄积量的。5第叁代功能食品一构祀多糖口服液的血脂调节作用 用16.7 mgkg一,一,、34.4mg’kg’,.d-l和50.0mg’kg-,一性个剂量的拘祀多糖口服液灌服高血脂模型大鼠,可显着降低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TC、TG含量,提高大鼠血清HDL含量。表明构祀多糖口服液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此产品已获得国家卫生部保健食品批

李梅林[5]2018年在《枸杞多糖修复化学性肝损伤活性组分筛选》文中研究指明《本草纲目》记载:枸杞具有养肝、治肝肾阴亏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枸杞多糖对化学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具有显着的修复功能。枸杞子中发挥肝损伤修复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枸杞多糖。但是,由于枸杞多糖分子量分布广,其修复化学性肝损伤的有效多糖组分未见报道,导致其活性物质基础不明确,限制了其在保健食品、特殊医疗用途食品和药物方面的应用。本文以追踪枸杞多糖修复化学性肝损伤的物质基础为研究主线,采用分级醇沉法或分子排阻色潽法对枸杞多糖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结合动物模型实验或化学活性评价方法对分离得到的每个组分进行活性追踪,系统研究了枸杞多糖修复化学性肝损伤的物质基础,为研发以枸杞多糖修复化学性肝损伤的保健食品、特殊医疗用途食品和药物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枸杞多糖修复化学性肝损伤的生物活性研究。建立CCl_4肝损伤模型,以护肝片和水飞蓟宾作为对照,通过大鼠一般毒性表现、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清中肝功能相关指标(血清蛋白浓度、血清相关酶活力)的研究,探讨LBP对大鼠肝损伤的修复效应。研究表明:100 mg·kg~(-1)、200 mg·kg~(-1)的枸杞多糖组均可逆转CCl_4所致的血清ALB、TP的异常改变,以及ALT、AST和γ-GT活力的显着升高,同时与护肝片和水飞蓟宾组比较,100 mg·kg~(-1)、200 mg·kg~(-1)的枸杞多糖组大鼠血清ALB、GLB和TP分别与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剂量枸杞多糖组大鼠血清ALT、AST、AKP、γ-GT活力和TBIL含量分别与两者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逆转CCl_4致血清蛋白的异常改变及肝功能相关酶活力等方面,高剂量枸杞多糖组与护肝片和水飞蓟宾的疗效相当。研究提示100 mg·kg~(-1)、200 mg·kg~(-1)具有显着的修复化学性肝损伤作用,且与阳性对照900 mg·kg~(-1)的护肝片和30 mg·kg~(-1)的水飞蓟宾效果相当。2.枸杞多糖修复化学性肝损伤活性部位筛选研究。通过分级醇沉得到了LBP1、LBP2、LBP3和LBP4,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考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的考察、总抗氧化能力的考察以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考察,对4个枸杞多糖组分保护化学性肝损伤活性进行了系统评价。研究发现,4个枸杞多糖组分均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和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4个枸杞多糖组分在清除各自由基效果方面,均为LBP2最优,LBP3次之,由此可以推断其保护化学性肝损伤能力也应该是LBP2组分最好。这与4个组分中枸杞多糖含量和糖醛酸含量大小次序相一致,说明枸杞多糖保护化学性肝损伤活性与其多糖含量和糖醛酸含量呈正相关。由4个组分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考察可知,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最强,提示枸杞多糖可能是通过清除羟基自由基的途径发挥修复化学性肝损伤或保护肝脏的能力。3.枸杞多糖修复化学性肝损伤的物质基础研究。考虑到枸杞多糖是一类具有糖肽结构的复杂多糖,因此我们对是否脱蛋白进行了研究。将LBP进行HPLC-DAD-ELSD分离分析,在获得的3个峰中,推测1和2号峰为糖肽组分,3号峰为多糖组分,采用HPLC在线对各组分清除DPPH自由基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糖肽组分清除效果最好,因此在接下来的分离纯化中不考虑脱蛋白。将LBP2进行脱色处理,DEAE-52柱层析纯化,在洗脱曲线中,共获得3个主峰,分别对应水洗脱、0.1 mol·L~-11 NaCl洗脱和0.3 mol·L~-11 NaCl洗脱。其中,LBPⅠ为中性多糖,LBPⅡ和LBPⅢ都为酸性多糖且酸性LBPⅡ﹤LBPⅢ,由蛋白洗脱曲线可知,LBPⅠ中几乎不含蛋白,因此纯化后多糖含量达到89.4%,而其他两个组分都是多糖和蛋白的复合物。将LBP和LBPⅠ~LBPⅢ进行清除自由基活性比较筛选,结果LBPⅡ清除效果最好,说明LBPⅡ是LBP的活性组分,这可能与其供氢能力和活性基团(如羟基、氨基)的数量有关。对LBPⅡ进一步进行Sephadex G-100柱层析纯化,洗脱曲线结果显示为1个峰,且该峰为对称峰。LBPⅡ-1经HPLC鉴定为均一多糖,为以后进一步的结构研究提供了依据。

唐华丽[6]2016年在《枸杞多糖的结构分析及代谢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 LBP)是提取自我国药食两用中草药枸杞中的重要活性成分。药效学研究表明,LBP具有降低血糖等生物学效用。而与其药效学相比,LBP作为一种水溶性蛋白多糖,摄入后如何被消化吸收进入人体,在体内代谢生成何种物质从而发挥其功效作用等系列问题目前尚不清楚。因此,研究LBP等多糖类物质的结构特征、吸收与代谢过程,是进一步明确LBP等多糖功效发挥途径的关键。本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LBP的化学组成及基本结构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其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组织分布及排泄进行了研究,初步阐明了LBP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排泄过程;同时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给予LBP后大鼠体内代谢谱的变化,为LBP降糖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深入研究和利用LBP等多糖类物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LBP的化学组成及结构分析采用温水浸提和膜分离法提取枸杞子中的LBP成分,样品经Sevage法脱蛋白、水透析以及冷冻干燥等处理,先后过DEAE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凝胶柱层析纯化后得水溶性LBP亚组分LBP3。分别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和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PMP-HPLC)对LBP3进行分子量和单糖组成分析,结果显示LBP3的重均分子量(Mw)约为4.92 kDa;主要由D-甘露糖、L-鼠李糖、D-葡萄糖、D-半乳糖胺和D-木糖五种单糖残基组成,其摩尔比为5.52:5.11:28.06:1:1.70。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紫外光谱(UV)、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NMR)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对LBP3的结构和形态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LBP3为一蛋白多糖,分子结构中含有氨基或亚氨基基团,主要由α-D-吡喃糖残基构成,β-构型含量较低。综合上述分析,推测LBP3可能的直链结构有八种。2.LBP3的荧光标记及其标记物的稳定性研究LBP3属于多糖类物质,分子中既无发光基团,也无发色基团,不能直接利用紫外或荧光分析法进行检测,质谱法也不适合多糖的定量分析。因此,我们在前期实验和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LBP3的结构特点,对LBP3进行异硫氰酸酯荧光素(FITC)标记,得LBP3的荧光标记物LBP3-FITC。荧光光谱分析法检测标记后LBP3-FITC的荧光最大激发波长Ex和发射波长Em分别为495 nm和518 nm;标记物中FTIC含量为1.3%。对LBP3-FITC进行高效凝胶色谱分析表明,其分子量与标记前比较未发生显着变化。以LBP3-FITC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法和荧光光谱分析法考查LBP3-FITC在磷酸缓冲液(PBS),大鼠空白血浆、尿液以及酶溶液中的稳定性。结果显示,LBP3-FITC在体外PBS、大鼠血浆、尿液中经37℃,60 r/min条件下孵育0、1、6、12、24 h后,其分子量和荧光强度均未发生显着变化;LBP3-FITC在溶菌酶和α-淀粉酶溶液中经37℃,60 r/min条件下孵育2、6、12 h后取样检测也获得类似的结果。表明LBP3-FITC在体外PBS,大鼠血浆、尿液和酶溶液中能稳定存在。同时,考查LBP3-FITC经单次口服给予大鼠后在血浆、尿液和粪便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大鼠口服LBP3-FITC后2h内的血浆、6h内的尿液和粪便中LBP3-FITC未发生显着降解。说明大鼠口服LBP3-FITC后,主要以原型形式参与吸收和代谢。3. LBP3-FITC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学研究实验首先建立了LBP3-FITC在大鼠血浆、尿液、粪便及组织中的荧光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LBP3-FITC的荧光强度与大鼠血浆在0.2-2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LBP3-FTIC在低、中、高(0.2、2.0、20μg/mL)叁种浓度下的日内精密度介于1.97%-7.28%之间,日间精密度介于2.62%-7.75%之间;血浆样品经室温放置24 h、反复冻融3次、-20℃下冻存15天处理后稳定性并未受到影响;LBP3-FITC在低、中、高叁种浓度下组内加样回收率介于84.6%-104.0%之间,组间回收率介于98.3%-100.2%之间。此外,LBP3-FITC在大鼠尿液、粪便和组织中的线性、精密度、稳定性以及回收率分析均符合生物样品体内定量分析要求,表明本实验方法适用于LBP3-FITC在大鼠血浆、尿液等生物样品中含量的测定。利用LBP3-FITC在大鼠生物样品中的荧光定量分析方法对其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次口服给予大鼠100、50、25 mg/kgLBP3-FITC后,LBP3-FITC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151.09±15.10,141.25±12.02,128.21±27.64mg/L.h; AUC(0-∞)分别为230.49±73.26,236.18±35.08,242.57±64.09 mg/L.h;最大峰浓度Cmax分别为7.44±0.72,6.56±0.51,5.27±0.44 mg/L;叁种剂量下LBP3-FITC平均消除半衰期t1/2为38.41±9.55 h。表明LBP3-FITC在大鼠体内半衰期长,消除缓慢。大鼠单次口服给予LBP3-FITC后,组织分布实验表明,给药后1h, LBP3-FITC能分布到大部分组织中,在小肠和胃中分布较高,另外主要分布在肝脏、肾脏、大肠、心脏等组织;给药6h后,胃和小肠组织中LBP3-FITC浓度明显下降,肾脏、肝脏、大肠中LBP3-FITC浓度明显升高,表明LBP3-FITC吸收入血后主要经肾脏随尿液排出;给药24h后,大部分组织中LBP3-FITC浓度明显降低。大鼠经单次口服给予LBP3-FITC后,大鼠尿液和粪便中LBP3-FITC的累积排泄量分别为0.094±0.036%和92.18±3.609%,说明大鼠单次灌胃给予SD大鼠LBP3-FITC 后72h内,有相当于给药量92.274%的LBP3-FITC随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而且主要从粪便中排出。表明LBP3在动物体内吸收率不高。4.LBP3在大鼠血清、尿液和肝脏中的代谢组学研究建立了适用于血清代谢物谱研究的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技术并用于对照组(NC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DM组)及枸杞多糖干预DM大鼠组(LBP3组)大鼠血清代谢物谱的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PLS-DA)等模式识别方法对NC组、DM组及LBP3组大鼠血清代谢物谱进行分类并从血清中寻找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所建立的方法能将叁组大鼠血清代谢物谱分离,DM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相对于NC组大鼠显着降低。LBP3干预DM组大鼠一个月后,LBP3干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胸腺嘧啶核苷酸含量有所上升。血清中这两类物质可能与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有关,LBP3组大鼠与DM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和胸腺嘧啶核苷酸水平的变化体现了体内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的改变。建立了适用尿液代谢物谱研究的GC-TOF MS技术并用于NC组、DM组及LBP3组大鼠尿液代谢物谱的分析。采用PCA、OPLS-DA等模式识别方法对NC组、DM组及LBP3组大鼠尿液代谢物谱进行分类并从尿液中寻找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所建立的方法能将叁组大鼠尿液代谢物谱很好区分,DM大鼠尿液中甲基丙二酸、苯甲酸、半乳糖醛酸水平明显升高而2,3-二羟基丁酸、嘌呤核苷明显降低。LBP3干预一个月后这些代谢物有向正常恢复的趋势。LBP3干预组和DM组大鼠尿液中甲基丙二酸、2,3-二羟基丁酸、嘌呤核苷、苯甲酸水平的变化提示可能存在氧化应激、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和肠道菌群的改变。建立了适用肝脏组织代谢物谱研究的GC-TOF MS技术并用于NC组、DM组及LBP3组大鼠肝脏代谢物谱的分析。采用PCA、OPLS-DA等模式识别方法对NC组、DM组及LBP3组大鼠肝脏代谢物谱进行分类并从肝脏组织中寻找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所建立的方法能将叁组大鼠肝脏代谢物谱完全分开,DM大鼠肝脏中肌醇、羟基丁酸、泛酸水平显着降低而L-苹果酸、3,6-脱水-D-半乳糖、花生酸等水平显着升高,LBP3干预一个月后这些代谢物有向正常恢复的趋势。LBP3干预组和DM组大鼠肝脏中苹果酸、羟基丁酸、肌醇、花生酸水平的变化提示可能存在叁羧酸循环、胰岛素敏感性和脂肪代谢的改变。结论:1.经柱层析纯化获得LBP亚组分LBP3主要由五种单糖残基组成,分子中含有氨基或亚氨基基团,初级结构主要由α-D-吡喃糖残基构成,β-构型含量较低。2.利用LBP3与FITC之间的共价偶联作用,成功将FITC标记在LBP3分子上,LBP3标记前后分子量未发生明显改变。标记物LBP3-FITC在动物体内外生物样品中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3.建立的LBP3-FITC荧光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稳定性和回收率,适用于LBP3-FITC在大鼠血浆、尿液等生物样品中含量的测定。4.大鼠单次口服给予LBP3-FITC后在动物体内半衰期长,消除缓慢。且给药1、6、24h后,随着时间的延长,LBP3-FITC不同组织中浓度变化明显,24 h后大部分组织中浓度显着降低。5.建立了适用于糖尿病大鼠血清、尿液和肝脏组织代谢物谱研究的GC-TOF MS技术,多元统计分析发现DM组大鼠血清、尿液和肝脏组织中众多代谢物浓度与NC组相比均发生了显着变化,提示可能存在氨基酸、核苷酸、叁羧酸循环以及脂肪代谢和肠道菌群代谢的异常。经LBP3干预一个月后,DM大鼠血清、尿液和肝脏组织中相同的生物标记物向正常水平变化,从而有利于促进DM大鼠氨基酸、核苷酸、叁羧酸循环以及脂肪代谢和肠道菌群代谢的恢复。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LBP后续降血糖机制以及开发利用研究。

韩红[7]2016年在《枸杞多糖GPC检测、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枸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种植和药用历史悠久,迄今已有2000年以上的应用历史,已形成了其道地产区和药用主流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收载枸杞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枸杞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兼用的名贵中药材,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等功能,而枸杞中含有的枸杞多糖是枸杞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枸杞原料多种多样,质量也参差不齐,并且枸杞多糖含量测定时使用的化学方法一般都会用到有毒有害的试剂,且测定的含量差别较大,不能较好的反映多糖的真实含量及特性;使用公司现有枸杞多糖提取工艺提取枸杞多糖存在提取率及含量不稳定等问题,并且未做好相关枸杞原料的多糖的保存稳定性研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创建了能够较好的反映枸杞多糖真实含量及特性、相对省时、准确度高的凝胶渗透色谱(GPC)检测方法,同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提取了5个不同品种的枸杞多糖,筛选了枸杞原料,并对枸杞原料的多糖的保存稳定性进行了研究。1、创建了枸杞多糖GPC检测方法,其最佳条件为:流动相为0.02 mol/L KH2PO4,流速0.6 mL/min,柱温35℃,G 5000串联G 3000检测;多糖检测限为0.50μg,定量限为1.67μg;通过方法学验证,GPC检测方法重现性良好。采用创建的GPC方法测定分析了5种不同产地枸杞中的多糖含量及分子量分布,多糖含量在12.35 mg/g~18.84mg/g之间,都低于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的多糖含量;不同产地枸杞多糖峰尖分子量基本一致,主要共四个峰尖,最高分子量为920661.5 Da,最小分子量为2978.5 Da,但是不同品种的枸杞多糖各分子段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2、本文提取枸杞多糖的方法为热水浸提,采用苯酚—硫酸法对其多糖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试验确定了热水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其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100℃、浸提时间5 h、浸提次数4次、浸提料液比为1:40,多糖含量可达5.53%。3、按照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对5个不同品种的枸杞:宁夏夏果、宁夏秋果、内蒙古夏果、内蒙古秋果、青海夏果进行提取多糖,测得的多糖含量分别为:5.38%、5.51%、4.78%、4.24%、3.40%。4、常温下枸杞中的多糖含量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整体呈下降趋势,放置3个月,多糖含量下降比较缓慢,放置6个月后多糖含量下降非常明显,含量下降到约为原来含量的一半。因而枸杞中的多糖在常温下放置3个月相对较稳定,之后稳定性逐渐下降。枸杞中的多糖加速实验到第3个月时,多糖含量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表明枸杞中的多糖在40℃条件下保存3个月稳定性良好。枸杞中的多糖在常温和40℃条件下保存3个月相对稳定。

王建华, 张民, 甘璐, 张声华[8]2001年在《枸杞多糖-1对羟自由基所致小鼠肝线粒体损伤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研究枸杞多糖 (lyciumbarbarumpolysaccharides,LBP)组分 1 (LBP1 )清除羟基自由基 (·OH)的效果及其对·OH所致小鼠肝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作用效果。方法 用Fe2 ++H2 O2 或Fe2 ++VC系统产生·OH ;用水杨酸法研究LBP1清除·OH的效果 ;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小鼠肝线粒体丙二醛含量、用以DPH为荧光探剂的荧光偏振法测定小鼠肝线粒体膜流动性、以及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肝线粒体膨胀程度研究LBP1抗·OH氧化损伤的效果。结果 LBP1可以清除·OH ,减少·OH所致丙二醛的产生 ,抑制·OH所致膜流动性下降和减轻·OH所致肝线粒体膨胀程度 ,并呈量效关系。结论 LBP1具有清除·OH和抑制·OH所致小鼠肝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作用。

朱彩平[9]2006年在《枸杞多糖的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评价》文中指出枸杞多糖作为天然多糖中的重要一员,在祖国的中医药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枸杞多糖的提取、结构及生物活性的研究,并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原位末端标记等生物学前沿技术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了枸杞多糖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同时提出了枸杞多糖新的分离程序及简便准确测定枸杞子水提物中多糖含量的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枸杞多糖的特性及结构表征 作者提出了枸杞多糖新的分离程序:枸杞子通过粉碎、提取分离、真空浓缩、脱色、脱蛋白、凝胶渗透色谱、冷冻干燥、纯度监测等程序,获得组分单一的精制枸杞多糖,得率2.21%(W/W)。 经检测,上述分离程序得到的精制枸杞多糖中含中性糖45.09%、蛋白质6.98%、半乳糖醛酸46.76%。气相色谱测得枸杞多糖的中性糖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六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例为0.72∶5.82∶0.52∶0.26∶1∶4.48;由红外光谱图可知:枸杞多糖中含有-COOH、-OH和-NH_2或-NH-基团,糖链中含有β-D-吡喃葡萄糖、α-D-吡喃甘露糖、α-D-吡喃半乳糖;β-消去反应证明多糖链和氨基酸间为-O-型连接;刚果红实验表明枸杞多糖不具有叁股螺旋结构;碘-碘化钾反应表明枸杞多糖存在较长的侧链和较多的分枝;经扫描电镜观察,枸杞多糖表面呈松散的碎片状聚集态。 2 枸杞子水提物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本文首次提出测定枸杞子水提物中多糖含量的简便方法。以不同溶剂去除枸杞子水提物中的单糖、低聚糖、色素等杂质后,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测定波长为490nm,多糖换算因子f=3.26;在7~49μg/mL范围内,其浓度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84;多糖的平均回收率为99.74%,RSD为1.83%(n=6);测定枸杞子水提物中多糖的含量为3.86%;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也可作为其它水提物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3 枸杞多糖与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关系 枸杞多糖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噻唑蓝(MTT)实验证明在添加有枸杞多糖6.25mg/L~100mg/L的培养液中,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受到显着抑制;细胞形态学观察(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透射电镜)发现,枸杞多糖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原位末端标记法表明枸杞多糖可使细胞凋亡指数显着提高。 流式细胞仪、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发现,枸杞多糖能将人宫颈癌HeLa

王芳[10]2013年在《超细粉碎对枸杞中多糖得率及理化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枸杞作为我国传统的药食兼用名贵中药材,其药理和保健作用与枸杞多糖有很大关系。但由于枸杞多糖的加工特性及其机制不明确,影响了枸杞多糖的开发利用。本课题以宁夏枸杞为原料,分别建立了常规提取和超细粉碎辅助提取枸杞多糖的工艺技术,比较了原料的超细粉碎预处理对枸杞多糖提取得率、理化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本论文以提取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枸杞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常规提取和超细粉碎辅助提取枸杞多糖的得率分别为3.46%±0.11%和4.00%±0.13%。采用乙醇分级沉淀法对枸杞粗多糖进行分级,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各分级组分的分子质量分布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乙醇分级沉淀法对枸杞多糖具有一定的纯化效果。原料经超细粉碎处理后,五个枸杞多糖组分的数均分子质量分别由834.0、1786.2、1172.8、900.8和72.2 kDa降为538.4、1386.1、746.5、288.2和2.1 kDa。采用化学方法、气相色谱法(GC)、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分别研究了枸杞多糖各分级组分的化学组成、单糖组成、微观形貌和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原料经超细粉碎处理后,枸杞多糖的蛋白含量略有下降(由2.36%,2.30%,2.89%,1.91%和2.15%分别降低为2.32%,1.56%,1.86%,1.30%和0.69%);球形颗粒状团聚物的高度和直径均减小;组成枸杞多糖各组分的单糖种类未发生变化,但单糖组成的摩尔比例有较大差异。DSC检测结果表明原料的超细粉碎处理对枸杞多糖的热力学性质无显着性影响。采用DPPH·清除试验、ABTS+·清除试验和FRAP法分别对枸杞多糖各分级组分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经超细粉碎后枸杞多糖各分级组分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由18.20、9.60、6.42、10.38和5.33 mg/mL降低到4.96、6.16、2.55、1.98和2.97 mg/mL。对于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由5.10、3.44、2.91、3.91和0.86 mg/mL降低到2.25、2.51、0.39、0.20和0.25 mg/mL。在同等质量浓度下,超细粉碎组中各分级组分的总抗氧化能力较常规粉碎处理组略有提高。综上所述,采用超细粉碎技术对枸杞原料进行预处理,能显着提高多糖的得率,降低多糖的分子质量,增强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枸杞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分子质量和分子溶液行为有密切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多糖分子质量越低,其抗氧化活性越强,但分子质量过低,多糖分子在溶液中相互聚集时,无法形成具有活性的空间链构象,其抗氧化活性减弱。

参考文献:

[1]. 枸杞多糖的结构与保健功能评价[D]. 王建华. 华中农业大学. 2001

[2]. 枸杞多糖的提取分离技术及其特性研究[D]. 高春燕. 陕西师范大学. 2006

[3]. 枸杞多糖的提取纯化与分子结构研究进展及产业化开发现状与前景分析[J]. 张芳, 郭盛, 钱大玮, 张霞, 张文华. 中草药. 2017

[4]. 枸杞多糖的特性、结构及生物活性评价——生物学前沿技术的应用[D]. 张民. 华中农业大学. 2003

[5]. 枸杞多糖修复化学性肝损伤活性组分筛选[D]. 李梅林. 兰州理工大学. 2018

[6]. 枸杞多糖的结构分析及代谢组学研究[D]. 唐华丽. 东南大学. 2016

[7]. 枸杞多糖GPC检测、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D]. 韩红. 华南农业大学. 2016

[8]. 枸杞多糖-1对羟自由基所致小鼠肝线粒体损伤的作用[J]. 王建华, 张民, 甘璐, 张声华. 中国药学杂志. 2001

[9]. 枸杞多糖的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评价[D]. 朱彩平. 华中农业大学. 2006

[10]. 超细粉碎对枸杞中多糖得率及理化特性的影响[D]. 王芳. 天津科技大学. 2013

标签:;  ;  ;  ;  ;  ;  

枸杞多糖的结构与保健功能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