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的腹部超声检查情况分析论文_佟乃珲

(山西长治市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 山西长治 046000)

【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的腹部超声检查情况并作分析。方法:选取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96例纳入研究工作,均在手术前接受腹部超声检查,结合患者的实况给予造影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患者手术结果及造影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胆总管下段结石92例,经手术证实90例,误诊2例;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非胆总管下段结石4例,经造影证实1例,另外3例为无显著症状的结石或肿块,漏诊1例。结论:在临床诊断胆总管下段结石过程中,给予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施行腹部超声检查的效果确切,且检查便捷,安全性高等优势,可以给予临床诊断胆总管下段结石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关键词】胆总管下段结石;腹部超声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185-02

肝外胆管结石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而相关临床数据表明,胆石症发生率中,肝外胆管结石约占有20.10%。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合并胆道感染发生率高,由于重力作用以及解剖特征等各种因素影响下,胆总管下段结石的临床发生率较高,而在胃肠道气体的不同干扰影响下,胆总管下段结石临床检查诊断率低。临床结合胆总管下段结石的疾病特点,以采取腹部超声检查为常用检查手段。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的腹部超声检查情况并作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中挑选自愿参与研究的96例纳入研究工作。96例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66例男性,30例女性,各占有68.75%、31.25%;年龄:25岁至65岁,平均年龄为(48.20±3.50)岁;临床症状:所有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发热、黄疸、寒战、嗜睡、烦躁、血压下降、酸中毒等。所有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均接受本次研究工作,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本次研究工作。

1.2 方法

1.2.1超声检查

1.2.2.1仪器选择 本次研究中,96例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均接受腹部超声检查,超声诊断仪器选择型号为GE-LOGIQC2,探头频率调整为2.5MHz~5.0MHz。

1.2.2.2检查准备及注意事项 96例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在接受腹部超声检查前,均空腹8小时至12小时,尤其是产气食物需禁食;检查当日早上嘱咐患者排空大小便,保持安静,尽量少说话,从而尽可能降低胃肠道内气体。操作者在实施腹部超声过程中应重视检查技巧。

1.2.2.3具体操作方法 调整体位方法。嘱咐患者调整为平卧位,并将双腿弯曲;患者为左侧卧位时,操作者嘱咐患者伸展腰腿部,并配合探讨加压检查,若需要,可嘱咐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后再复查。考虑到部分结石容易移动,结石检查容易受机体胃肠气体影响。因此操作者可结合检查实况嘱咐患者调整为胸膝位改进法继续检查。胸膝位改进法。即嘱咐患者于膝盖位置停留20分钟至30分钟后,改为平卧位进行适当加压探查。同时,在检查过程中,操作者应沿着胆管仔细检查(纵扫、横扫、斜扫),并且从下往上或从上往下的重复扫查。

1.2.2造影检查

若患者伴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但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未发现结石,则可以给予造影检查。具体操作:在造影检查前,嘱咐患者禁食6小时以上;选择高场强核磁共振检查,相关参数包括2DMRCP调整为Tr7000,Te748.8,FoV调整为34×34,矩阵调整为320×320,层厚调整为50mm,层数调整为12层。操作者以单平面、多角度定位检查。

1.3 观察指标

仔细观察腹部超声检查结果、造影检查结果及手术结果,并作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录入软件SPSS23.0进行统一处理与分析。并通过χ2、t进行检验,以P>0.05或者P<0.05分别表示数据有差异或者无差异。

2.结果

96例患者中,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胆总管下段结石有92例,占95.83(92/96)。92例中,有90例经过手术确诊,有2例经过手术确诊为十二指肠腺瘤、胆总管末端炎性狭窄各1例。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非胆总管下段结石有4例,占4.17%(4/96)。由于该4例患者均伴有胆石症病史,而且伴有明显上腹部疼痛症状,黄疸症状等,因此行造影检查。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有1例为胆总管下段结石,有3例为无显著症状的结石或肿块。见表。

表 超声、造影及手术结果比较(n,%)

 

3.讨论

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未能够得到有效治疗,则容易演变为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容易致使患者发生烦躁、嗜睡、昏迷、酸中毒、血压急速降低,甚至感染性休克等,个别严重患者因出现循环衰竭而致死。故此,临床及早诊断及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十分重要。以往临床检查方法的胆总管下段结石检出率较低。随着临床技术持续发展进步,超声技术具有众多优势而被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也包括胆总管下段结石。

本次研究中,给予96例患者实施腹部超声检查,从检查结果可知,共有92例患者为胆总管下段结石,有4例患者为非胆总管下段结石。而4例患者经造影检查可知,有1例为胆总管下段结石,其余3例为症状不明显的结石或肿块。而92例患者中,经手术治疗证实有90例为胆总管下段结石,因此,腹部超声检查误诊2例,漏诊1例。其中,分析胆总管下段结石超声检查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包括有:在腹部超声检查过程中,因肠道气体、肠道内残留物而受干扰;由于胆总管下段解剖结构复杂性强,而且其管腔较细、走形弯曲,因此增加腹部超声检查难度;由于个别患者的结石较细小(如Vater壶腹小结石),因而超声检查显示难度增大;由于患者的结石位置深,在施行腹部超声过程中容易因探头频率低而无法垂直透射,从而导致超声检查缺少声影,不能进行有效区别[1]。为加强腹部超声检查的胆总管下段结石检出率,在实施腹部超声检查过程中,操作者应注意如下几点:操作者应熟悉掌握胆道系统解剖结构以及周围解剖结构,熟悉掌握胆道毗邻关系、常见变异及走形等;在给予患者施行腹部超声检查前,操作者应嘱咐患者做好相关准备,需要禁食6小时以上,以加强肠道清洁度,避免因胃肠气体干扰或者胃肠残留物而干扰检查结果。在腹部超声检查过程中,操作者应嘱咐患者配合进行变化体位,从而实施全面扫查,在各个切面扫描过程中,操作者应嘱咐患者配合呼吸以及加压探讨;若患者伴有典型的胆总管下段结石症状表现,但经腹部超声检查未检出结石,则可以给予重复腹部超声检查[2]。

综上所述,临床依据胆总管下段结石的疾病特点、临床症状表现及体征,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运用腹部超声检查不仅操作方便、实用、安全、无创,而且检查准确度高,值得在临床中加强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欧桂琼.85例胆总管下段结石腹部超声检查的技巧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73):147.

[2]张皞,黄平,张筱凤等.超声内镜、腹部超声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胆总管结石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1):26-29.

论文作者:佟乃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9

标签:;  ;  ;  ;  ;  ;  ;  ;  

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的腹部超声检查情况分析论文_佟乃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