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措施论文_王文英

探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措施论文_王文英

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 641000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ICU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经口插管机械通气的38例患者,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系统化的护理预防措施,了解VAP发生情况。结果:所选取的38例机械通气患者中,6例于住院期间发生VAP,发生率为15.79%。结论:做好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工作,可减少或降低VAP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

机械通气技术(MV)乃为重症监护室(ICU)作为常用、常见的抢救措施与治疗技术,伴随临床中呼吸机的多领域、宽泛性使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也随之呈现升高趋势[1]。至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最大化降低VAP发生率与死亡率,乃是当前医护人员所需着重考量的重难点问题。本文选取了我院ICU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经口插管机械通气的38例患者,总结护理措施与预防经验,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ICU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经口插管机械通气的38例患者,男25例,女13例,年龄区间6~81岁,平均42.7岁。其中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7例重型颅脑外伤,其他疾病3例。患者持续带机1~12d。

1.2判定标准

VAP诊断标准: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且具备如下任意2项,则可确诊为VAP。(1)经X线胸片检查,显示肺部出现进展性或新的浸润灶。(2)取脓性呼吸道分泌物,经涂片检验,可察见白细胞各低倍镜视野>25个,而鳞状上皮细胞各低倍镜视野<10个,能够将潜在的呼吸道病原菌培养出。(3)外周血白细胞<4.0×109/L,或>10.0×109/L。(4)发热。体温较基础体温,偏高(1℃),或≥38℃。

2.结果

所选取的38例机械通气患者中,6例于住院期间发生VAP,发生率为15.79%。2例由VAP死亡,死亡率5.26%。

3.预防与护理措施

3.1环境消毒管理

病室均选用层流空气消毒器实施消毒,1h/次,2次/d;定时开窗换气,30min/次,3次/d,使室内空气始终处于流通状态,维持室内温度,即20~22℃,湿度控制在70%~80%;运用含氯消毒液对病床、地面等设施湿抹,2次/d,对病室内所产生医疗废物进行及时处理,对于已污染的医疗用品,则运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将其包裹,醒目标识且分明,对于敷料,需将其送至指定地点,并焚毁处理;患者转出或死亡后,需将终末消毒工作做好。集中进行各项治疗与操作,对病室的空气进行定期检测,培养菌落数。

3.2严格消毒灭菌

医护人员的手乃是VAP病原菌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1)各患者床头柜上,均标备手消毒剂一瓶,提升临床医务人员洗手的认知度与依从性,将手部清洁当作诊疗操作的重要步骤来进行。如若需要接触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及血液,操作时,需佩戴无菌手套,定期检测医务人员手部细菌,以此来有效规避交叉感染[2]。(2)切开气管后,局部需始终处于清洁干燥状态,定时更换敷料,通常2次/d,若存有分泌物污染及出血状况时,需随机进行更换。(3)由于吸痰负压瓶及氧气湿化瓶乃是最容易细菌滋生的地方,如若出现污染状况,细菌会在短时间内(24h内)大量繁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临床中运用吸痰负压瓶及氧气湿化瓶,需始终遵照人一用一消毒的原则来操作,若湿化水不足,需及时添加,吸痰负压瓶、湿化瓶及用于连接的外套管,需定时更换,通常24h/次。

3.3呼吸道管理

(1)恰当选择通气导管,避免刺激气道,本组病理所选用的通气导管,均为具有较好相容性的一次性高容低压气囊硅胶套管,此种导管能够减少换管及气囊放气的次数,尽可能减少VAP的发生。(2)遵行无菌操作。可事先为患者准备好一套物盘,专用于吸痰,盘中可放置无菌注射器、湿化液及无菌吸痰管等,定时更换吸痰盘,24h/次,且做好消毒工作。吸痰时,医护人员均需佩戴好无菌手套,运用多侧孔一次性硅胶管,实施吸痰操作,即首先将气管内的痰液吸净,然后将鼻腔内、口中的分泌物吸净,放置鼻腔内及口中细菌送至气管内,进而造成肺部感染,不可采用口鼻腔吸痰管进行人工气道的吸引。吸痰乃是维持气道处于畅通状态,有效预防VAP的重要步骤与措施,同时也是增加感染的重要诱发因素[3]。所以需要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吸痰手法与技术,当吸痰达适当深度时,边旋转便退出进行吸引,时间控制在15s内,维持压力平衡,通常需控制在40.0~53.0kPa;不可采取抽拉式吸痰,依据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音及液量多少,进行按需吸痰;吸痰前及吸痰后,均需适量吸入高浓度氧气,时间控制在2~3min,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预防氧饱和度下降过快及脱机吸痰状况。

3.4强化口腔护理

口咽部定植菌误吸乃是造成MV且并发VAP的重要途径与机制,此类菌种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开展正确的口腔护理,能够最大化降低常寄菌,避免其出现过度增生状况,以此预防口腔黏膜出现过度干燥,提升黏膜抵抗能力。通常采用侵有生理盐水的棉球进行擦拭,3次/d,根据感染者细菌种数选择合宜溶液。护理口腔过程中,需进行于气囊充气状况下,气管插管者,需密切观察插管在门齿处刻度,避免管道出现脱落或移位状况。

3.5误吸和反流的预防

MV患者一般会采取肠内营养,而采取气管插管且较长时间的胃管留置,会造成食道括约肌原有功能的大幅减弱,而采取持续滴入法鼻饲对间断法推注予以替代,则对于胃内压减少及食管反流具有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在鼻饲之前,还需做到充分吸痰,在完成鼻饲后,尤其是30min内,患者不可活动,尽可能不吸痰。相关研究指出,以水平仰卧位并长期保持,乃是使得食管反流吸入得以实现的高位因素,而将床头抬高30°~45°,能够实现反流与误吸的避免或减少,还能显著降低VAP的发生及胃内细菌的逆向定植,另外,还可实现回心血量的减少,减轻肺淤血,增大胸腔容积,增加肺活量,实现心肺负担的大大减轻。

3.6早期撤机,缩短MV时间

ICU患者多数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意识障碍、呼吸功能衰竭等状况,具有较多的基础疾病,这些均会延长脱机时间,MV具有越长时间,则会具有越高的VAP发生率。清醒患者,医护人员需将撤机前的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可采取诱导、暗示等方法,实施间断性停机操作;当停机之后,需对患者各检测指标所存变化及时掌握,依据患者病情状况及氧饱和度,对氧流量进行调节。

4.小结

VAP作为ICU患者致死关键诱因,造成VAP因素:机械通气时间过长、外源性细菌感染、胃内细菌高植并移行、口咽部微生物的误吸、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及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等,而胃内细菌高植并移行及口咽部微生物的误吸在VAP整个发病机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诱发VAP各类细菌种,多为口咽部常住菌,实施机械通气24h后,被口咽部的细菌污染的呼吸道达85%,因此,此部位细菌乃是造成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此外,鼻饲造成误吸,吸痰造成气管黏膜出现损伤状况等,均会造成感染。至此,通过加强无菌护理措施,强化人工气道管理,改善正确鼻饲方法与吸痰方式,强化口腔护理,均能达到预防VAP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丹丹,冯洁惠,徐建宁,等.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质量查检单的设计及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8):28-30.

[2]肖玲,赵庆华,米洁,等. ICU护士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知识掌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8):17-21.

[3]朱熠,潘颖颖,庄建文,等.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10):1050-1052.

论文作者:王文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1

标签:;  ;  ;  ;  ;  ;  ;  ;  

探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措施论文_王文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