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论文_朱振贤

浅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论文_朱振贤

广州鑫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10507

摘要:在我国的各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占了相当重要的比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对建筑物的安全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产生足够的重视,对混凝土施工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和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1混凝土的配制

在混凝土的配制比例方面应根据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予以严格要求。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可对建筑工程竣工后的建筑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但混凝土的强度大小取决于生产者对混凝土的配制比例,因此,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配置的比例应按照标准范围合理设计,尽可能的保证其合理性、准确性及科学性。另外,在调配混凝土比例的实验过程中,应以经济的最大化为前提,追求合理性及科学性,从而更好的满足于土木工程建筑的需求和竣工之后的工程耐久性。

1.2运输

在对混凝土精心运输的时候应该按照形势采取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垂直运输一般采用提升架、起重机等运输,现场搅拌的时候采用手推车,小型翻斗车等进行运输,在楼面上多用手推车进行运输等。在运输过程中应该保证混凝土的均质性,以免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或者 发生产生离析、砂浆流失、沁水等现象,为了保证最短的运输时间,使其在初凝之前就浇筑完毕,应该尽量减少其运输的周转次数。

1.3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对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土,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在降雨雪时。不露天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士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空间。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士表面平整光洁。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问。

1.4捣实

混凝土的捣实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与密实的过程,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正确,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应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板的每一角落,排出气泡,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混凝土的振捣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人工振捣是利用捣棍或插钎等用人力对混凝土进行夯、插,使之成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在采用塑性混凝土,而且缺少机械或工程量不大时才采用人工振捣。采用机械振实混凝土,早期强度高,可以加快模板的周转,提高生产率。并能获得高质量的混凝土,应尽可能采用。

1.5养护

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是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称为混凝土的养护。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曝晒、风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2.1裂缝问题

这是在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裂缝的产生也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混凝土配制比不当、对于水泥的选择不合理、用水量较少、搅拌不均匀或是内外温差较大造成的。再者,在设计的时候如果钢筋数量和石子数量设计不当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2.2麻面问题

在混凝土浇筑凝结过程中局部出现坑洼或是马甸,这样由于在浇筑的时候,混凝土的紧实度和壁板之间的缝隙较大,混凝土中的气泡较多导致的,因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分析相应的原因,采取具体的施工手段。另外,模板也会对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出现麻面问题,比如:在模板脱模剂的选择不当;

2.3蜂窝问题

这种质量问题与上面所说的麻面问题相似,但这种质量问题却是出现在混凝土的内部,将会直接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影响混凝土的紧实度,直接危害后期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导致蜂窝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对混凝土的振捣力度不够、模板安置不合格、粘合度不够等,这些都会导致蜂窝的出现,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对钢筋混凝土搅拌站的混凝土要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试配,试配之后应做成相应的试块。然后再测量混凝土的坍落度以及初凝和终凝的时间,最后在大约28d 之后试验混凝土的强度。如果指标均能达到标准,即经过监理工程师的准许,就可以进行配合比混料搅拌。要注意对混凝土在搅拌的过程中,对砂石的要求、水泥等材料应统一生产厂家,保证材料的质量。

质量控制的第二个要点就是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按照具体情况选择。在现场施工中,要对不同的混凝土做出不同强度的施工,尤其是对于混凝土输送以及调度等作业。在混凝土浇筑面积的不同,应选择不同强度等级、不同坍落度的混凝土。同时,还要保证混凝土在浇筑时的进度,对于不同的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初凝的时间上也不同,但要保证须在初凝前完成浇筑施工。施工人员应在现场对输送混凝土做坍落度的检测工作。

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要尽量采取最少的次数和最短的时间运输混凝土。在搅拌的地点到浇筑现场,不能超过规定的时间。在浇筑的过程中,要保证钢筋网片牢固,对混凝土的浇筑和冲击力有必要的抵抗力。在浇筑时应进驻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片区,然后在浇筑次要的低强度混凝土片区。在浇筑原则中,一般允许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流进柱、核心筒墙区,但是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不可流入。

在混凝土的养护控制上,应及时科学的对混凝土加强养护,在浇筑的次数上,要保证混凝土湿润,尤其是梁,应在板面浇水之后,还应在板下梁侧浇水进行科学养护,延迟梁侧膜的拆模时间。对于防水性和抗渗透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一般在两周以上。而一般性的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则是一周以上,对于后浇带混凝土在养护时间上要大于四周。

结束语:总而言之,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中一项相当重要的施工技术之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与进度,也影响了工程交付后的使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的探究,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国家基础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龙书柄.试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措施[J].城市建筑.2014.

[2]梁汉金,欧庆军.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法制与经济.2011.

[3]李进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探讨[J].门窗.2013.

论文作者:朱振贤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浅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论文_朱振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