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骨科医院 药剂科 贵州贵阳 550004
摘要:目的:评价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持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工作提供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3月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评价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处方占统计处方的7.76%,共涉及抗菌药10类23 个品种;静脉给药处方占 68.41%;单用抗菌药物处方占总抗菌药物处方的91.95 %;非限制使用品种使用频次占87.93%;用药频率较高的前3类抗菌药物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处方占28.17%,其中用法及用量不适宜、遴选的抗菌药物不适宜、用药指征不强为主要问题。结论:经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持续改进。
关键词:抗菌药物;门诊;处方;合理用药
2011年至今,我院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持续整改,现对我院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合理用药进行点评,以评估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实施后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促进我院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抽取2016年1月-2016年3月的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此处所指抗菌药物处方不包括结核病药物、抗病毒类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不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物,也不包括皮肤、眼科等外用制剂。
1.2 方法
以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医学会相关疾病治疗指南、药品说明书,就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率、用药频度(DDDs)=用药量/DDD、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
1.3 统计方法
设计统一表格,对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Excel2007对分析的指标进行汇总、排序、统计。
2 结果
2.1 处方基本情况及给药途径 2016年1月-2016年3月门诊处方共计8642张,其中抗菌药物处方671张,占统计处方总数的7.76%。在671张抗菌药物处方中,给药途径以静脉途径为主,静脉给药处方459张,占总抗菌药物处方的68.41%;口服途径193张,占统计处方总数的28.76 %。见表1
2.2 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情况 单用抗菌药物处方为617张,占总抗菌药物处方的91.95%,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处方54张,占8.05%;其中,二联抗菌药物处方52张,占联合用药处方的7.75%,三联少见,占0.30%。见表2
3 讨论
3.1 从调查结果看,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是7.76%,达到了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要求的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20%的标准。抗菌药物品种首选非限制使用级,使用频次占87.93 %,且门诊未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符合文件规定。我院单用抗菌药物频率高,占抗菌药物处方的91.95%,遵循了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的原则。抗菌药物二联使用处方中有相当比例为人流术、盆腔炎、牙周脓肿等伴随厌氧菌感染的情况,因而联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合理。
3.2 给药途径以静脉为主,占68.41 %,口服途径给药占28.76 %,不符合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特点。门诊患者大多疾病单一,症状较轻,相对于注射给药,口服给药方便,费用低,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适用于大部分人群的短期或长期用药,是门诊首选的治疗方案[1]。我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率偏高,门诊科室医师应引起重视,能肌注不选择静脉注射方式,能口服不选择肌注给药方式。
3.3在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方面,调查发现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使用倾向最大,占所有抗菌药物类别的58.80%,以阿莫西林分散片、注射用青霉素、头孢丙烯分散片和注射用头孢唑啉钠为主。其中注射用青霉素的构成比为16.47%,列于我院门诊抗菌药物DDDs排序第2位。根据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07-2008年报告,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阿莫西林耐药率90%以上;对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金葡菌基本在70%,表皮葡萄球菌在20%~24%[2]。我院青霉素使用率较高,应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根据本院发布的细菌耐药预警,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选择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抗菌药物。
3.4 不合理处方分析
3.4.1用法用量不适宜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药物疗效与浓度大于MIC的时间(T>MIC)密切相关的一类抗菌药物,一般24h内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应维持>50.00%~60.00%,因此,治疗的关键是尽量延长其血药浓度大于MIC的时间。结合药物半衰期,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除头孢曲松外)按2~4次/d给药,特别对于t1/2<1h的药物,应3~4次/d给药[3]。我院门诊处方有部分医师对该类抗菌药物采用一天一次的给药方案,不符合该类药物PK/PD的特点,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治疗失败,须参照说明书,增加给药频次,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3.4.2 遴选的抗菌药物不适宜 诊断“上呼吸道感染”选用“诺氟沙星胶囊”或“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上呼吸道感染约90%的病原为病毒,另有约10%的病原为A族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支原体或衣原体。病变部位不同、病原差别亦很大,因此提倡病变定位诊断,才能更好的确定病原[4]。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气道分泌物、血液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诊断为细菌感染性疾病方可应用抗菌药物。如下呼吸道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时,可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喹诺酮类药物不应作为治疗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5]。
3.4.3 用药指征不强 诊断为“腹泻”使用三代头孢。抗生素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用药指征,否则极易造成滥用[6]。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均可引起轻中度腹泻,通常不提倡使用抗菌药物,以口服或静脉补液为主。只有对于那些伴有血性腹泻(最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疑似霍乱并重度脱水、严重的非肠道感染的患者需要使用抗菌药物[7]。如合并感染的患者,医师应于处方上注明第二诊断,否则易给审方造成困难。
3.4.4 无指征用药 诊断“高血压”、“骨质疏松”、“冠心病”等使用抗菌药物,这些疾病一般无细菌感染,没有抗菌药物使用指征。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只会增加耐药菌株,引发药源性疾病。
综上所述,我院实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医院门诊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较好,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率、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等指标均符合要求,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门诊静脉用抗菌药物比率很高;部分医师在开具处方抗菌药物时未按照抗菌药物的PK/PD特性制定给药方案而导致疗效不佳或无效;部分感染指征不强或无感染指征的情况下使用了抗菌药物。需要对突出问题,加强医师和药师的业务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通过定期处方点评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分析,进一步提高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莹,李志坚,陈伯谦等.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J].山西医志,2013,42(17):1000-1001.
[2] 李耘,刘健,薛峰等.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2007-2008年报告[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5):323-334.
[3] 孙淑娟,吴永佩.时间依赖性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1,20(5):303-305.
[4] 方鹤松.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药[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4):232-235.
[5] 周新,刘又宁,邓伟吾等.喹诺酮类抗菌药在呼吸系统感染中的合理应用[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2):89-94.
[6]白雪,陈琦,谢娟等.半年门诊处方点评与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38(2):193-194.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8.
论文作者:罗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药物论文; 处方论文; 门诊论文; 头孢论文; 我院论文; 给药论文; 细菌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