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义的源起及其内涵的延伸
叶强杰
(延安大学,陕西 延安 716000)
摘 要 :个人主义,作为西方近现代重要思想的基石,其在资产阶级革命斗争时期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那么,个人主义是何时源起的呢?追溯西方历史,起源于希腊化时期,但这一时期的个人主义内涵与近代的有所不同。
关键词 :个人主义;希腊化时期;源起
一、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侵,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世界帝国,直至罗马公元前一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希腊化国家,这一段时期史称为希腊化时期。
二、源起的因素
(一)城邦时代的消亡
城邦政体的瓦解。如何理解?在亚历山大建立起来的庞大的帝国内,原希腊城邦成为了具有一定自治权的城市。独立的城邦制度瓦解,由城邦制度过渡到帝国时代。
从实践中看,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供水设施完全由政府承担是背不了,也是背不起的。因此,可逐步尝试由国有资产管理局或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负责对供水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的监管和水务局对供水企业进行的行业监督管理相结合,用委托人与被委托人之间的资产纽带关系取代传统体制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供水企业在遵循严格统一的行业监管条件下,成为享有自主经营权的法人实体。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供水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性转换。
城邦时代,是小国寡民的模式,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广泛参与,个人与城邦紧密联系。城邦是公民生活围绕的核心,也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和支柱。公民个人融于集体,共同的治理城邦。
然而,对于马其顿王国的侵入,导致了城邦制度的解体,随之而来的是帝国时代的建立,由于亚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并且缺乏一套足以促成社会稳固的制度规范,帝国由此分裂,城邦公民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而维系庞大帝国的政治实体主要的手段只有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强权。希腊公民在面对凌驾于城邦之上的帝国权力,在政治领域的影响力几乎为零,而政治领域是由那些军人和贵族团体操控着。在这种混乱无序的体制下,个人在帝国中显得微不足道,导致了城邦公民个人与帝国关系的疏远,冷漠的看待政治生活。
1889年,在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大家决定把其中质量最接近原千克原器的一个复制品作为国际千克原器,存放于国际计量局。1901年,第三届国际计量大会对千克定义做出了明确规定:千克为质量单位,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二)社会的现状无法改变
为何如此说?让我们纵观希腊城邦社会,由一开始的神话、史诗的博学者如赫西俄德到智者学派,由关注“神”到关注自然界、城邦社会以及人类,智者学派研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团体与政治制度等问题。诸如泰勒斯、赫拉克里特、普罗泰格拉等。之后,又出现了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他开始关注个人的理性思考。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在观念上产生了分歧,即智者学派关注个人利益,道德沦丧;而苏格拉底关注个人的理性思考,“美德即知识”,这与智者学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为后来苏格拉底审判之死埋下了祸根。但是,希腊人个人的理性还是受到了苏格拉底的巨大影响,逐渐的形成了希腊人独特的理性思维传统。希腊人独特的理性,在后世城邦中也有很明显的体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后世的希腊人。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其哲学王就是具备理性之人,其理想国中的人的分类,各自分工,各司其职,天生的应对某一件事,由此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保证城邦的繁荣。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他的很多著作都体现了理性精神,就政治学来说,他研究两百多种现实中的政体,归纳出了一种适合城邦政体,即城邦公民共同追求城邦的至善,共同推动城邦的繁荣和发展。除此之外,他的很多著作都体现了理性精神,即逻辑学、雅典政制等。
(三)公民的扩大化
其原因在哪里呢?由于马其顿王国的扩张,由小国转变为帝国,一步步的扩张领土版图,最终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的马其顿帝国,其地域的种族由原来的小城邦公民转变为各地域的公民,即公民的扩大化。由公民扩大化导致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生活必须转变。由此,个人与个人之间相分离,而不是共同融于城邦的集体生活,个人也得到了觉醒。个人开始关注自己,主要关注个人的内心生活。
西沙群岛岛屿自身生态环境脆弱,加上岛屿垃圾处理条件有限,保护是开发的前提,西沙的环境保护尤为重要。有效科学的控制游客数量,规范游客行为,推进“一人一袋”环保活动,让每位游客上岛带上环保袋,不得随意丢置垃圾。
(四)希腊人理性思维的传统
社会无力改变国家的现状,由此转向个人内心的生活。由于帝国的四分五裂,没有君主再像亚历山大大帝一样能掌控国家,并且缺乏一套完备的制度规范,社会也就陷入了无序的混乱的状态,社会中的公民也就陷入了困境。社会中的公民为逃避社会中的政治生活,由此转向了个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寻找公民幸福的出路。
三、个人主义在希腊化时期与近现代的不同
(一)希腊化时期个人主义的萌芽
在希腊化时期,其个人主义是在帝国时代环境下别无选择的一种被动的接受,它不是个人自觉争取的结果,这一时期的个人主义是建立在古希腊人的普遍痛苦之上,是以寻求精神的自我安慰来引导渴求幸福的人们对现实的消极避世。他们以内心的向善的德行,抛弃欲望,追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和幸福,但这种理念是被迫于社会环境改变而追求个人内心,以慰藉他们曾经的城邦生活的峥嵘岁月。
(二)近现代个人主义内涵的延伸
对于近现代的个人主义,它分为多种形式的个人主义,立足于不同的立场。它们分为方法论个人主义、道德个人主义。方法论个人主义认为个人是任何政治理论或社会解释的核心,任何社会的论断都应该以组成社会的个人为根据。作为道德个人主义,它意味着个人的权利、需要或利益应放在优先的地位。当然,在西方最常见的个人主义便是强调个人的自由、个人利益、强调自我支配,从个人至上出发,以个人为中心看待世界的宇宙观。而这一时期的个人主义,主要是发自于17-18世纪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它强调人的自利性,强调人对幸福的追求,而这种追求不再类似于希腊化时期的内心的追求,还强调这一时期对物质生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对外在生活的享受。由此,这一时期的西方人不再像希腊化时期的西方人一样,仅仅追求内心自我的慰藉,仅仅是退出政治领域,反而是越发积极的追求在社会中的各个领域的生活,如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等,谋求个人的利益。并且,近现代的个人主义也成为推翻(overturn)神权社会的重要武器,对于资产阶级革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尽管希腊化时期的个人主义与近现代有所不同,但是它的萌芽还是为后世近现代个人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 参 考 文 献 ]
[1]西方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庆育.个人主义思想的古希腊渊源,2001.7.
[3]安德鲁,海伍德,吴勇,译.政治学核心概念.
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03-02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