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恒麦系小麦品种春管理技术建议_小麦论文

2016年恒麦系小麦品种春管理技术建议_小麦论文

2016年衡麦系列品种小麦春季管理技术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麦论文,春季论文,品种论文,建议论文,系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月底开始,河北省小麦由南至北陆续进入返青期、起身期。春季管理是保证小麦群体、促进穗分化的关键时期,2月25日至3月3日,陈秀敏研究员带领有关专家,对衡麦系列品种的重点推广区域,邯郸市的馆陶、肥乡,成安,永年县,邢台市的任县,衡水市的武邑、安平县,沧州市的河间、任丘县,保定市的高阳县,石家庄市的正定县6个地区11个县(市)30多个点的麦田苗情、墒情进行了考察调研,并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据调研结果分析了当前麦田苗情、墒情的特点,提出以下春季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一、当前情况

      综合分析,整体情况较好,其特点:

      (一)一、二类壮苗麦田面积较大,弱苗、旺苗较少

      2015年9月降水较多,全省平均15.1毫米,邯郸西部和南部、邢台西南部、保定西南部等地达50毫米以上,借墒播种面积较大,播期多集中在10月5日至15日,播期适宜,出苗较为整齐,大面积苗情长势较好。

      (二)小麦进入越冬期偏早,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明显低于往年,但群体和抗寒性基本没有影响

      2015年11月下旬,由于低温出现较早,大部分麦田小麦停止生长,比常年提前7天左右进入越冬阶段,小麦冬前分蘖少于往年,部分麦田群体较小。2016年1月下旬出现大幅度降温天气,极端最低温度-16℃~20℃,较常年偏低2℃~6℃,整体看,小麦越冬期冻害均比往年偏重,但由于品种的抗寒性和土壤墒情较好,对返青、起身基本没有影响。

      (三)返青早而较快

      2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8毫米,较常年同期平均值(4.9毫米)偏多3.1毫米,平均气温为0.4℃,较常年同期平均值(-0.9℃)偏高1.3℃,返青时间比常年早3~5天,小麦恢复生长早且快,对小麦生长及弱苗转壮极为有利。

      二、墒情与苗情

      (一)墒情

      大部分麦田土壤墒情较好,尚未出现明显土壤干旱。一是2015年90%为抢墒播种,部分麦田进行了播后镇压,保墒效果较好;二是部分麦田浇过补墒水或“蒙头水”;三是部分麦田进行了冬灌;四是10月、11月下旬有两次降水,大部分麦田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以上,墒情很好,目前没有出现受旱死苗现象,小麦返青生长较顺利。

      (二)苗情

      1.一类麦田占45%左右。单株分蘖3.2个(包括主茎),次生根3.3条,总茎数70万~98万,平均77万,苗子壮,长势好。

      2.二类麦田占40%左右。单株分蘖2.3个(包括主茎),次生根2.5条,总茎数48万~57万,平均50.6万,苗情较好。

      3.三类麦田占10%~15%。由于播期晚、播种过深(6~7cm)的弱苗麦田占12%左右,单株分蘖1.5个(包括主茎),次生根1,3条,总茎数30~40个,平均35.8万个,苗情较差;由于播期早、播量大(17.5~20kg/亩)的旺苗麦田占3%左右,面积很小。

      三、突出问题

      (一)部分麦田玉米秸秆粉碎粗糙,播后未进行镇压,土壤太暄,透风透气严重,麦苗悬空,春季随着温度的升高或大风天气的增多,土壤水分散失随之加快,造成墒情变差;有些麦田高洼不平,缺苗断垄严重;播种深浅差异明显,对小麦返青生长将有一定影响。

      (二)部分麦田播期晚、播种深,苗子弱,无分蘖,群体严重不足。

      四、春季管理技术建议

      据河北省气候中心预测,2016年3月麦区月平均气温大部为8℃~12℃,较常年偏高2℃~4℃,上旬偏低1℃或接近常年,中旬偏高2℃~4℃,下旬偏高4℃~6℃,光温条件适宜冬小麦返青起身生长发育,月末(30~31日)有一次较大范围有效降水过程,有利于土壤墒情的补充,但本月冷空气出现较为频繁,气温不够稳定,结合未来天气和目前冬小麦苗情、墒情状况,管理技术建议:

      (一)加强镇压划锄

      1.对于秸秆还田量大、整地质量较差、土壤过暄、苗情较差的地块,要适时镇压、划锄、提温、保墒、防寒。

      2.对叶龄偏大、总茎数偏多有旺长趋势的麦田,抑制小麦叶片和叶鞘过快生长和分蘖过多,要控制旺长,应及早采取镇压措施,降低春季冻害发生,避免因群体过大导致后期倒伏,力争控旺转壮。

      3.镇压要在中午或下午没有霜冻时进行。

      (二)分类水肥管理

      早春水肥管理的方针是先抓弱苗管理,促弱转壮,后抓一、二类麦田管理,促控结合。

      1.晚播、弱苗麦田以促为主。晚播弱苗,群体小,要以促春季分蘖,增加亩穗数为主。①土壤水分充足,地力较好的弱苗麦田,要抓紧锄划提高地温,促进麦苗生长,春一水可推迟至3月底进行。②墒情较好,但土壤过暄、地力较差的弱苗,应浇返青水(小水灌溉),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kg左右,促春季分蘖,其次是浇好拔节后期关键水,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20kg左右,提高成穗率,确保较合理的群体。

      2.一、二类壮苗麦田应促控结合。春季肥水管理的目标应是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这类麦田应根据墒情变化,合理灌溉,科学把握肥水时间。

      ①对于土壤墒情不足的麦田,可在返青-起身期进行浇水,为避免春季分蘖过多,造成田间郁闭,招致后期倒伏,施肥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返青-起身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7~8kg,第二次浇水可在拔节后期(4月10日左右)进行,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kg。

      ②对于地力水平较高、土壤墒情较好的麦田,可推迟春一水至小麦拔节期(3月底或4初)进行浇水施肥,追肥可一次性施入每亩25~26kg。切忌浇水施肥过大,出现旺长或群体过大造成田间郁蔽,导致后期倒伏而减产。若出现旺长或群体过大,可在小麦拔节期喷施壮丰安等调节剂,提高基部节间韧性,增强抗倒性。

      3.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以控为主。在镇压控旺保墒的基础上,对于墒情较好、群体过大、有旺长趋势的麦田,一定要推迟春一水至小麦拔节后期(4月10日左右)进行浇水施肥;若墒情较差,可适当推迟拔节水、肥的管理至4月初。不管是哪种情况,为了实现控旺转壮的目的,追肥、浇水均不宜过大,以免失控前功尽弃,结合浇水肥料可一次性施入。

      (三)科学开展化学除草

      春季是禾本科杂草危害高峰期,应加强返青阶段田间除草工作,针对本麦田间杂草情况,选用正规渠道生产的化学除草剂。一定掌握好喷施时间,一般选择在小麦返青-起身期,气温稳定超过10℃以上的晴天进行,切记过早过晚和重复喷、漏喷、过量喷施。

      (四)关注天气变化,预防早春冻害

      小麦返青后,抗寒能力逐渐减退,而早春冻害(倒春寒)是近年来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抑制因素,必须加以预防。

      防止早春冻害的有效措施是关注天气变化,在大的降温过程前或待气温回升后实施灌水。降温期间不要进行灌溉,以免因气温下降造成冻害。

      五、抓好病虫害早春防治

      小麦返青期要注意防治灰飞虱,同时也是纹枯病发生高峰期,可在返青拔节期亩用5%井冈霉素250ml或20%三唑酮50~60克,兑水50公斤,对植株中下部均匀喷雾。

      联系电话:0311-8850500

标签:;  ;  ;  ;  

2016年恒麦系小麦品种春管理技术建议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