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回家的时候,爸爸对家教有多大的影响?_全职妈妈论文

当你回家的时候,爸爸对家教有多大的影响?_全职妈妈论文

回家爸爸对家教影响有多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有多大论文,家教论文,爸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职爸爸悄然登场

3月28日,在北京亚运村第二幼儿园多功能厅,《父亲参与育儿专题研讨会》正在热烈地进行中。年轻的父亲们向主持会议的冯淑兰园长、早教中心的杨多奇主任以及北师大的周轶群老师提出一个又一个育儿问题。

据冯园长介绍,目前整个儿童教育还处于女性文化状态之中。针对这一情况,亚运村第二幼儿园早期教育中心组织了这次研讨会,得到男同胞的热烈响应。现代父亲与中国传统父亲相比,参与家庭教育的意识已有了很大转变,父亲们逐步将育儿这一曾经全部交给女性的责任担负了起来。

一位父亲说:“其实我们很希望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讨论育儿的科学方法,非常感谢幼儿园为我们男性家长提供参与育儿的教育活动,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研讨的机会。”

在新型家庭中,男女角色的分配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当“全职太太”“全职妈妈”逐渐被国人接受的时候,一种改变传统家庭观念的新角色——“全职爸爸”已经悄然登场。

在人们的印象中,男人扮演的大多是政治家、企业家、领导者的角色,就算没有体面的职业,也要在外面打拼挣钱。因而,在“全职爸爸”出现的初期,很多人都会对此表示惊讶:“天啊,现在的父亲居然会不工作!”

全职爸爸不等于“家庭主男”

据了解,在美国和欧洲,“全职爸爸”已经相当普遍,公共场合随处可见抱着孩子的年轻爸爸,甚至一些会议上也能看到妈妈专心开会,爸爸哄孩子的情景。美国还有专门的杂志和书籍,教一个全职爸爸怎样习惯并且胜任自己的角色,一些社区大学更有一年一度的全职爸爸交流座谈会。

“全职爸爸”的出现源于现代人对于家庭分工观念的巨大转变。调查显示,当问及“经济条件允许时,您是否愿意放弃工作回归家庭”时,京、沪、穗三市共有41.3%的被调查居民表示赞成,52.6%表示不赞成,6%不置可否。而有意思的是,有四成男性表示经济条件允许时,可以回归家庭,仅比女性低2.9个百分点。

随着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提高,我国城镇中已经出现了一些男性“回归”或“半回归”的家庭,男人在家洗衣、做饭、带孩子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丈夫甚至还会帮妻子织毛衣。在一些育儿网站上,我们也能发现越来越多的“全职爸爸”敢于站出来说话了,他们当中,有的因为单位不景气无心恋战而“退守”家庭;有的称自己事业有成,厌倦打拼,回家享受天伦之乐;有的则愿为爱妻营造坚固后方,但从他们交流的丰富育儿经验看,这些“全职爸爸”都相当称职,并且对自己所做的事引以为荣。

楚先生,40岁,是当今社会时髦的SOHO一族。手上同时有几个编辑部的约稿,自己也正在筹划一个影视剧本。弹性的工作使他有条件不朝九晚五地上班,做“全职爸爸”便是个必然结果。

楚先生说:“我的一天应说在‘刻板’和‘灵活’之间。譬如,6:30必须叫醒正在上初一的儿子,45分钟后开始接发E-mail、传真和写作,10:30感觉有些疲惫了,便到超市、集贸市场采购,12:00父子俩共进午餐;随后小睡片刻,再开始工作。下午4:30后准备晚餐——这是一天中最高兴的时刻,全家团聚在餐桌边,谈论一天的见闻。晚上8:00过后再工作到11:00。”

在他看来,在长时间的思索和写作过程中,做家务,无疑是松弛神经、转换思维的最好方式。他认为“全职爸爸”的另一个优点是,两头不误。既尽到了一个父亲的义务,又能使妻子后顾无忧。因此对别人的议论,他是抱着“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东西南北风”的态度。

虽说是“全职爸爸”,但大多数父亲在带孩子之余也会搞些副业,如兼职从事软件开发、写作等行业的“全职爸爸”很多,有的在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又会重返职场。由此看来,“全职爸爸”并不等于“家庭主男”,在真正的“全职爸爸”中,像楚先生这样的SOHO族已渐渐多了起来。

不同人群有不同选择

“全职爸爸”这个全新的社会角色也许目前还无法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但是它的出现,表明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多自主的选择。一直关注这一现象的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徐安琪研究员认为:在现代社会,女性尤其是高学历和年轻女性的市场竞争力已明显提升,因此,一味要求有更大发展空间的妻子放弃事业回归家庭,既不是经济理性的最佳选择,对女性也是不尊重和欠公正的。

据抽样调查,在思想较为开放的上海,目前59%的被调查者并不反感“全职爸爸”。相反,他们认为,从家庭整体利益考虑,选择回家当“奶爸”的男人,是十分自信的男人。另有38%的人坚决反对“全职爸爸”现象。在他们看来,一个好男人,应该冲出家门去挣钱,男人在家带孩子,是一种不负责任、怠惰的表现。还有一小部分人士由于事未临头,表示还没有想清楚,尚处于摇摆状态。而在最近一家调查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有76.56%的被调查者认为,“‘回家’不应该只限于妇女,男人也可以辞职回家操持家务,教育孩子”,而不赞成此观点的仅占20.39%。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如果因为条件的限制或家庭的需求,夫妻双方确实需要一个主外一个主内的话,那么谁的能力强谁就可以主外。

在赞同者或反对者的阵营中,都有男有女,有已婚者也有未婚者。但总的说来,若以性别和婚姻状况来看,会发现每个阵营对“全职爸爸”所持观点,各有鲜明特点。而这,当然与他们各自所处的利益立场有关。

“全职爸爸”的赞同者,大多认为能回家专心当“奶爸”的男人,具有较强的自信力。男人只有对将面临的风险仔细思考后,并自忖有能力、有勇气承担,才会跨出回家的最后一步。

而反对者普遍认为,男人的一大任务,就是挣钱养家。虽然现在,女人也外出工作,但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应该还是男人。所以,男人一定要专心发展自己的事业,多捧些钱回家,才是对家庭真正负责。

全职爸爸面临诸多尴尬

“全职爸爸”无疑是对传统的男性权威定律的挑战。据专家预测,全职爸爸可能会成为未来家庭分工的流行趋势,就看爸爸们能否勇于走出男权主义的篱笆。

然而事实上真正作祟的却未必是中国男人的男权主义思想,对他们而言,最缺乏的不是勇气而是经济实力。在竞争残酷而激烈的今天,连女人们都无奈地掐指算着产假的天数,希望早日回到工作岗位不至于落个被人顶替的厄运。那么,在家里挑大梁的男人又怎么可能闲下来呢?

不可否认,目前“全职爸爸”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能不能有充分的自我认同和平和的心态。对于男子来说,往往在内心当中隐藏着较强的追求成就满足感,他选择当“全职爸爸”也就很难赢得他人的赞许。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得已而为之的“全职爸爸”,通常在角色转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30多岁的刘平坐在家门口空地上,一面剥着毛豆一面和记者聊天:“我和老婆都是下岗工人。我在超市当保安,因为身体不好只好回来了。此后又有几次应聘但都没有成功。老婆说:‘既然外面活难找,不如帮家里多做点事吧!’有啥办法?30几岁的男人只好窝在家里。”闷闷的语调让人不舒服。

现在刘平主要管一日三餐,接送孩子和照顾岳母,夫妻间的话也不多了。遇上以前的熟人,他总以“丈母娘要照顾”为由搪塞过去。但熟悉他的人发现,刘先生的头上多出不少白发。聊到最后他突然迸出一句“让男人做家务,这算什么名堂”的话来。

难怪有社会学家断言:“全职爸爸”的社会角色转型,大多是被动和暂时的,压力、苦闷将缠绕着他们。

而有过相同经历的“全职爸爸”也总结出遇到的各种尴尬。首先,“全职爸爸”会受到周围人的嘲笑,尤其妻子是上班族、亲朋好友会认为他懒惰、没有进取心;其次,“全职爸爸”是孤独的,他将渐渐地失去原来的社会联系,妻子成为是他最重要的成人交往目标,他发现抱着孩子扎进女人堆很不舒服,可抱孩子的男人又没有“成堆”。还有人抱怨,“回家”后将对“下班”这个概念生疏起来,现在24小时的育儿工作,也许会使大男人婆婆妈妈起来。

不可否认“全职爸爸”的确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全职爸爸确实可以培养孩子更多宝贵的品质,然而在目前家庭的普遍经济条件下,做好全职爸爸这个角色岂是一个“勇”字了得。

爸爸回家,对孩子成长影响多大

中国有句古训:知子莫若父。可见古代对于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是相当重视的。但现代家庭中的许多男人认为,体现男人对妻子及孩子的爱心就是提供给他们足够的物质需求,而相夫教子则是女人的天职。其实,父爱不只体现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精神上和行动上。

调查显示,在我国80%以上的家庭,孩子的孕、产、养、育、教几乎全由母亲为主或承包,而一项“少年亲子关系”的研究表明,父亲的人格、阳刚之气,对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人格影响极大;对女孩来说,父亲是最初的恋人,是自己长大后将会受到男人们怎样待遇的榜样,父亲怎样看待、对待幼小的女儿,这将对她在养育下一代时,与她自己的孩子的接触方式上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还有可能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的整个过程。

“福气的是孩子,满意的是老婆,收获最多的是自己。”刚过30岁的李先生这样总结自己的“全职爸爸”经历。当初李先生夫妇这样做纯属无奈之举,李先生的妻子要强,坚决不同意回家带孩子,最后李先生妥协了,他牺牲了报酬优厚的律师工作,办了停薪留职当起了“全职爸爸”。刚开始的时候还真不适应,李先生说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朋友和邻居那种怪怪的眼光,但是现在他已经相当坦然,因为看到儿子健康成长,妻子专心工作,他心里就非常高兴。李先生认为父亲带小孩的优点,在于敢放手去让孩子冒险,不像母亲那样感情用事。与许多家长希望尽早把小孩交托出手不同,李先生准备用6年时间,教给儿子尽量多正面的东西,他将来就能处理负面的东西。

教育专家认为,由“全职爸爸”带大的孩子往往更富有探险精神,更加勇敢、坚强。一些教育专家在谈到“全职爸爸”这一现象时指出,男性在子女教育的许多方面的作用是女性所难以取代的,“全职爸爸”的出现是对传统社会家庭教育观念的一种变革,是父亲参与、重视家庭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孩子在家里和父亲在一起的机会越多,时间越长,智力也就越发达,这是因为父亲通常以完全不同于母亲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母亲的游戏经常是静止的,较保守的,而父亲的游戏方式却是动态的,富有创造性的;而且父爱的功能则更主要地表现在教会子女怎样应付和解决他(她)们遇到的各种人生问题,使子女的意志和智慧得到最佳发展。例如,父亲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性”,比母亲更放心让孩子爬出的距离(平均比母亲容许的距离多一倍),然后再把他们抱回来。这两种抚养方法——保护和挑战,都有助于孩子的情绪发展。研究显示,父亲积极参与照顾的孩子,在与父母分开或遇上陌生人时哭得较少。

结语

事实上,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来看,两性在生理、心理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并不像某些人以为的那么大,女人可获得事业成功,男人也能当好贤夫良父。关键在于心态是否端正、是否走出了男权主义藩篱。“全职爸爸”现象之所以引来众多人的关注恐怕是因为,一个大男人,不上班,整天与尿布、奶嘴、围裙为伍,这与人们对男人的传统定位大相径庭 ,毕竟转变一种养成了几千年的固有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明天的明天,“全职爸爸”会出现在您家里吗?

标签:;  ;  

当你回家的时候,爸爸对家教有多大的影响?_全职妈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