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医医院 四川 自贡 643100)
【摘要】目的:观察外剥内扎术与内括约肌后正中切断术用于环状混合痔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患者100例参与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外剥内扎术联合内括约肌后正中切断术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当中,治疗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的概率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比较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外剥内扎术联合内括约肌后正中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效果比单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更好,更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环状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内括约肌
【中图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119-02
混合痔是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指患者的内痔和外痔的血管丛形成了相互融合的症状,一旦病发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内痔和外痔同时存在,甚至出现了环状痔脱出的现象,就是环状混合痔。有环状混合痔的患者大多感到肛周剧痛难忍、不敢排便,是肛肠外科最常见的急症,环状混合痔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十六种难治的肛肠疾病之一[1]。目前我国对于环状混合痔大多采用手术的方法,我院肛肠科为50例患者在实施了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后,增加内括约肌后正中切断术,术后患者临床效果满意,术后恢复良好,现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在下文进行详细报道。
1.一般资料与一般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环状混合痔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各50例,观察组中有男28例,女22例,患者的年龄在21~68岁之间,平均年龄(38.5±4.4)岁;病程4~30年,平均9.2年。治疗组中有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1.5±4.2)岁,病程3~32年,平均8.8年。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病程等各项基本资料相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椎管内(骶管)麻醉法,取截石位体位,对肛管直肠进行常规消毒,铺无菌巾,以手指或肛门镜充分扩张肛门,让内痔充分暴露,检查痔核的部位、数量、大小以及肛管、齿线的最佳位置,充分掌握环状混合痔的情况。按痔核外形进行设计分段,保留一定数量的肛管皮条。通常选取较大的3~5个痔点或3,7,11点位母痔做切口,自外侧肛缘皮肤到齿线上 1厘米处粘膜作 “V”形切口,将外痔的静脉团剥离到齿状线上1厘米处,连同齿状线上的内痔从基底部一并钳下,以7号丝线进行“8”字状结扎,最后切除痔残端、止血,按相同的方法处理剩下的其它痔核,各个切口之间要尽量留有一定程度的皮桥,尽可能使皮桥宽度大于0.5厘米,将皮桥下曲张的静脉团,以及多余的结缔组织切除掉[2]。同时,结扎痔核时尽量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治疗组50例患者在采用与上述观察组相同的手术方法上,加做内括约肌后正中切断术,在肛缘6点位行放射状切口,切口从齿线到肛缘外约 1.5厘米,以蚊式钳游离并挑出内括约肌1束,切断部分内括约肌。修剪创缘使伤口引流通畅止血。
1.3 术后治疗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使用静脉抗生素滴注3~5天,便后采用中药强力安肛液坐浴,并以太宁栓肛门换药。
1.4 术后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进行环状混合痔手术后疼痛、创口水肿、出血及肛门狭窄等并 发症情况,并观察术后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按照全国中西医结合 防治肛肠病学术会议制定的 3度分类标准进行分级,分为0度,Ⅰ度,Ⅱ度,Ⅲ度。
0度:术后基本无疼痛感,伤口状态愈合良好;Ⅰ度:伤口肛门部位有轻微疼痛感,但不需要处理;Ⅱ度:肛门伤口处有轻微疼痛感,需要服用一般止痛药来缓解;Ⅲ度:肛门部伤口部位有剧烈疼痛感,患者表情痛苦,需服用哌定类药物来止痛。
术后水肿分为2度,Ⅰ度:伤口局部轻度水肿但不影响活动;Ⅱ度:伤口局部明显水肿,日常活动受阻。分别于术后第一天、第三天以及第7天观察肛门的水肿情况,取三次观察的评分平均值作为分度依据。
1.5 统计学分析
本文选用软件版本SPSS 17.0,以(n,%),χ2代表及检验计数资料,以t,(x-±s)代表及检验计量资料,若结果对照差异显著,表明P<0.05。
2.结果
从表1中可知,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当中,治疗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状况要好很多,伤口愈合时间也比较短;从表2可知,治疗组患者的术后伤口水肿程度比观察组要低,两组患者对照比较显著的差异(P<0.05)。
3.讨论
环状混合痔是肛肠外科最常见的急症,这种类型的重症临床治疗效果普遍不理想,不仅手术难度大,术后患者的并发症也很多,术后伤口疼痛、肛门水肿的发生率非常高,而且术后创口的修复时间较长,容易并发肛门狭窄、控便不良等严重的症状。肛门内 括约肌的主要作用,就是以控制排便,它是从直肠环肌延续到肛管,进而增厚变宽形成的一种环状平滑肌,因为交感神经的支配作用而延续到括约肌间沟[3]。环状混合痔术后受化学 因素、细菌或致痛物质的影响,容易诱发肛门内括约肌炎性增生、持续痉挛的症状,进而造成肛门供血 不足,加重伤口疼痛、水肿的状况。在临床中使用内括约肌后正中切断术可以有效减轻肛门内括约肌痉挛的症状,从而降低肛门疼痛、水肿的发生 率或减轻其程度,有利于减少创口修复时间。
本研究表明,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当中,治疗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状况要好很多,创面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的概率低,可见在环状混合痔的手术中,以传统的外剥内扎术为基础加做内括约肌后正中切断术,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肛门水肿以及肛门痉挛性疼痛的症状,还可以避免术后肛门狭窄症状的发生,且术后肛门供血良好,有利于创口引流,让患者排便通畅,有利于创口的修复,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纪红,牟洁霏,何洪波.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开术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14,03(11):508.
[2]董飚,刘峰.外剥内扎术加内括约肌后方切断术预防痔术后切口水肿[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9(06):1624.
[3]刘庆圣,邢占敏.小切口、多切口外剥内扎术并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20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6,02(09):31-32.
论文作者:李彭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1
标签:术后论文; 环状论文; 括约肌论文; 肛门论文; 患者论文; 水肿论文; 切口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3期论文;